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积极的倾听技巧不包括移情(四个步骤做到移情聆听)

积极的倾听技巧不包括移情(四个步骤做到移情聆听)一,价值判断。对别人的观点贸然做出判断,或产生喜恶。有哪些“自传式回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的移情聆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知彼解己原则的具体实践方法,以理解对方为目的的倾听。不仅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更要理解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本书讲述了提高个人效能的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书中不仅解释了每个习惯背后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步骤。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作者史蒂芬·柯维被赞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实践这些习惯可以提高个人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实现个人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成功。要做到“知彼”,就要先杜绝妨碍我们理解对方的错误沟通方式。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而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因此,往往会有“自传式回

序言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了一个自己的观点:“老师这个职业比较稳定,一个稳定的工作能够让人有安全感,能够让人安心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希望自己的小孩今后往那个方向发展。”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就打断了他,问道:“你觉的稳定一定好吗?”。我是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的。因此,我就举了个例子去反驳,还提出建议,不应该限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

结果朋友也许是没想到我会那么直接地反对他的看法,两个人尴尬地沉默了好一会。

事后我觉的没有和对方建立连接,没有理解对方的话背后的原因以及情绪,就贸然地反驳对方的看法,还很“热心”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殊不知,正是这一连串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对方不再回应,两个人陷入尴尬境地。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往往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把宣扬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理解自己作为首要目标。对于对方的话,往往都自动按着自己的经验、思维模式进行了过滤。这造成了沟通上的障碍,达不到良好沟通的目的,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的移情聆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知彼解己原则的具体实践方法,以理解对方为目的的倾听。不仅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更要理解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这本书讲述了提高个人效能的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书中不仅解释了每个习惯背后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步骤。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作者史蒂芬·柯维被赞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实践这些习惯可以提高个人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实现个人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成功。

积极的倾听技巧不包括移情(四个步骤做到移情聆听)(1)

自传式回应

要做到“知彼”,就要先杜绝妨碍我们理解对方的错误沟通方式。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而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因此,往往会有“自传式回应”的倾向。典型的句式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建议”等。有效沟通就要避免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自传式回应”。

有哪些“自传式回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呢?

一,价值判断。对别人的观点贸然做出判断,或产生喜恶。

二,追根究底。由自己的好奇心驱动,乐于探查别人的隐私。

三,好为人师。基于自己的经验,急于提出忠告、建议,不问病因就开药方,而不管这是否是对方需要的,是否能解决问题。

四,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揣测对方的行为与动机。

“自传式回应”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忽略了对方的心理需求,因而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而信任是建立沟通的基础。这样一来,最终就难以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对于文章开头的那个故事,事后我意识到我犯了价值判断的错误,当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不对的,甚至价值观和我的价值观是冲突的。我还犯了好为人师的错误,想以自己的经验给对方提供建议。

现在想想,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先去理解对方的话背后的原因以及情绪。


积极的倾听技巧不包括移情(四个步骤做到移情聆听)(2)


举一个例子,看一看自传式回应是如何体现的。例如,父亲和儿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儿子:“我现在能不能玩一会电脑游戏?

父亲:“你作业不是还没写完吗?!写完作业再玩不是更好吗?”(价值判断,认为没写完作业就玩不好)

儿子:“写了好一会了。想休息一下。”

父亲:“玩游戏很容易上瘾。你看我都是好不容易才戒掉玩电脑游戏的。”(自以为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断定对方玩游戏也会上瘾)

父亲:“你看一会课外书吧,挺有意思的。“(好为人师,不管对方是否接受,就提出自己的建议。)

移情聆听

要理解对方,可以应用移情聆听的方法。它是以理解对方为目的的倾听。不仅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更要理解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就是渴望被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这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而移情聆听就像给予对方“心理空气”一样,满足了对方被理解的需求。这时候更容易赢得对方的信赖,建立沟通的基础。


积极的倾听技巧不包括移情(四个步骤做到移情聆听)(3)


应用移情聆听法进行沟通,需要四个步骤。

一,复述。稍微转换一下表述方式,重复对方的语句。这至少能使自己开始专心聆听。

二,解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方的意思,确保理解对方的意图。

三,移情。体会对方的心情,并表达出来。

四,综合。既解释对方的意图,又带有感情。

例如,对于上面的例子中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如果用移情聆听的方式,父亲应该如何沟通呢?请看示例。

儿子:“我现在能不能玩一会电脑游戏?

父亲:“你想玩一会电脑游戏。”

父亲:“你一直写作业,想轻松一下。”

父亲:“你觉的有点累了。”

父亲:“你写作业太久,有点累了就想轻松一下。”

如何践行

虽然上文给出了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方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四句话回应,这样就太机械化了。人和人之间的对话是动态的,你事先是不知道对方接下来要怎么说,现实场景中也不会允许你回应得太套路化、太啰嗦。我们只需要掌握其实质,在一段对话中穿插使用复述、解释、移情、综合,就可以达到与对方确认对方表达的意思以及情感的目的,让对方有被理解的感觉。

下面是我应用移情聆听的一次真实经历。

周末早晨小家伙赖床,半天不动弹,惹火了妈妈。小家伙挨了一番训斥。我和他出门办事,他一路上都愤愤不平。我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儿子:“还是在学校里好,我想呆在学校里。”

父亲:“你想呆在学校,觉得学校好,是吧?”(复述)

儿子:“反正比家里好。在学校里没人吼我。”

父亲:“在家里有人要管你吼你,所以你不愿意呆在家里。”(解释)

父亲:“有人吼你,你觉得郁闷”(移情)

儿子:“不是郁闷,是烦。”

父亲:“妈妈吼你,你就觉的不想呆在家里,觉得很烦。”(综合)

儿子:“对呀,在学校里老师都很少吼人。”

通过这样的沟通,儿子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下来了。

结束语

需要注意的是,移情聆听适合应用于一对一且在感情上理解对方非常重要的场合,例如个人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谈话,工作中老板与下属的谈话。在商务会谈场合,往往并不适合应用移情聆听,如讨论议题、谈判等。

自传式回应一旦成为习惯,很多时候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要戒掉自传式回应,建立新的移情聆听的自动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尝试过一次就可以的。但是,提高倾听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值得我们不断践行移情聆听,刻意练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