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司马南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文学观之争)

司马南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文学观之争)我们跟一个陌生人开始正式交流前,大都会以“你好,我是某某”来打招呼,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素养。比如我们旅游时问路,会告诉别人我们是外地人,这个外地人就是一种身份,这样别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们并回答我们的问题。王姓女士主动说了自己姓王,另外透露了自己目前身在上海,是一名公司职员,除此之外并没有提供关于她身份的其他信息,我认为这很不合适。不管是现实沟通还是网络上音频通话,我们向一名陌生人寻求帮助或者谈论问题的时候都应该说明自己的身份,好让对方判断是否继续跟自己进一步交流。这个身份不一定是姓名,可以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组织。

昨天发布了一篇关于我对司马南先生通话录音事件看法的文章,其实主要是表明我对这件事及司马南先生的支持态度。

那篇文章只是针对通话录音这件事本身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没有涉及录音的内容,今天在这里就录音内容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司马南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文学观之争)(1)

下面我将对录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概括和分析:

录音开头--自我介绍环节

录音开头部分是司马南先生和那位王姓女士关于双方身份的讨论,其实主要是司马南先生对王姓女士身份的提问和质疑,因为司马南先生的基本信息对方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王姓女士主动说了自己姓王,另外透露了自己目前身在上海,是一名公司职员,除此之外并没有提供关于她身份的其他信息,我认为这很不合适。

不管是现实沟通还是网络上音频通话,我们向一名陌生人寻求帮助或者谈论问题的时候都应该说明自己的身份,好让对方判断是否继续跟自己进一步交流。

这个身份不一定是姓名,可以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组织。

比如我们旅游时问路,会告诉别人我们是外地人,这个外地人就是一种身份,这样别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们并回答我们的问题。

我们跟一个陌生人开始正式交流前,大都会以“你好,我是某某”来打招呼,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素养。

录音中司马南先生并没有一定要问出王姓女士的姓名住址等相对隐私的信息,只是想知道她属于哪个群体,是记者?是某大学学生?是某公司职员?是代表哪个组织?是只代表她自己?还是只是莫言先生的一名普通支持者?

即使是诈骗电话,对方也会给出一个合适的身份,但是那位女士直至通话结束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引起了双方的一些争论,对此,我认为王女士的做法有些不妥。

录音中间--问题探讨环节

录音的主题是围绕莫言先生文学创作的观点和司马南先生对莫言先生的批评展开的。

因为王女士是提问者,并且是莫言先生作品的支持者,我就对通话过程中王女士的观点进行如下三点概括:

1、她认为司马南先生站在爱国的角度批评莫言先生的作品和文学观点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

2、她认为司马南先生引导了舆论,并且要为他发布的内容下面评论区里一些批评指责莫言先生的言论负责任;

3、她认为网络上对于莫言先生的批评是一种无知的行为,是一种无脑的爱国行为。

下面我针对以上三个观点发表我的看法,以供大家评判:

1、司马南先生批评过的不只莫言先生一个人,通话里提及过其他人详细的姓名,大家可以去听,这说明司马南先生并没有针对莫言先生;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站在爱国的角度看待都没有问题,我是坚定的爱国爱党人士,这一点和司马南先生的观点一致;

王姓女士有赞扬莫言先生的权利,所以司马南先生就拥有批评莫言先生的权利,众生平等,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所以司马南先生的言论没有错,不涉及道德层面。

2、司马南先生有在网络上发布合法言论的自由,广大网友也有在网络上发布合法言论的自由。

一些批评莫言先生的言论出现在了司马南先生作品下的评论区,跟司马南先生有一定关系,但是没有因果关系。

这些言论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在别的平台和别的账号评论区,甚至会出现在一个普通家庭的餐桌上,司马南先生不需要为此负责。

如果非要扯上责任,我认为今日头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头条大大莫怪)。

3、莫言先生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支持莫言先生的人不在少数,就像那位王姓女士一样;阅读过他作品的人也为数众多,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大家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莫言先生的赞美,也可以提出对他的批评,只要不涉及语言攻击,不违反国家法律,都是合情合理的。

文学就是用来赞美或者批判的,所以作家就该承受对应的赞扬或批评。

最重要的一点,爱国从来都不是无脑的行为。无论是聪明人还是无脑人,都应该坚定不移地爱国爱党。但是从这位王女士的语气中我感觉她好像接受了比较失败的爱国教育,很可惜。

录音结尾--通话总结环节

司马南先生从通话开始到结束一直追问王姓女士打这通电话的目的,是批评还是要探讨?

虽然王女士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批评,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在指责司马南先生的言论,并且认为他应该为网络上的舆论负责。

对此,我也不敢轻易下结论,王女士的行为到底算不算批评?

通话接近尾声时,司马南先生表示自己要去做核酸,请王女士长话短说,希望对方对自己这次通话的目的和观点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表述,但是好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因此通话匆匆结束。

纵观整个通话过程,司马南先生和王女士虽然情绪有些激动,但是都保持了基本的礼貌和素养,并没有恶语相向,只是在一些观点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并对此进行争论。

最后好像也并没有争论出什么,都还在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过广大网友心里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

这两天除了关注唐山打人事件,就是这件事了,昨天和今天针对通话录音事件的性质和通话内容的分析分别写了一篇文章,总体来说我是支持司马南先生的行为和观点的。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我好像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导致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莫言先生的作品到底是怎样的?文学观点有没有问题?获得诺奖是否实至名归?

在我的下一篇文章里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届时欢迎各位前来指导点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