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第一套房是谁买的(看到它的第一眼)
你们的第一套房是谁买的(看到它的第一眼)所有的这些,“使得小镇成为一个道场,人们从儒家的道德精髓当中,找到灵魂、精神的归宿,追随的是一个天乐、地乐、人乐、天和、地和、人和的和乐小世界。”它准确地把握了整个小镇人、事、物管理的灵魂所在,揭示了小镇邻里和睦、“家文化”亲情社区的关键在于德行的培植,以及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爱的信仰,对“大同世界”的敬畏和崇拜。北师大文学博士车风在强烈的知识分子文化使命驱使下,以深厚的文学功底、细腻的文笔、敏锐的观察、专业的视角、对小镇的文明生态和文化哲学作了理性的探讨,倾情创作了《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一书。书中博引旁证,从中国佛道儒等传统文化和道德精髓中挖掘出小镇的核心价值观为“修己安人、养德睦邻、求真明道、聚善归心”十六个字。作者将小镇的文明现象,上升到这样的理论高度,令我十分敬佩。我用自己在聚龙的亲历印证,感觉这是一本真实严谨亲切感人的报告文学、又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
聚龙小镇是个园林式的美丽景区,它的美有目共睹,它比杭州西湖小巧秀美,比苏州园林天然随性。乌镇等著名水乡与它相比,少了山的沉稳,庐山等著名胜地与它相比,少了水的灵秀。这样一个湖光山色的美丽景区,随处可见的标语却是“小镇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您还别不信,整个小镇干净整洁,七星级厕所没有一丝异味。一进小镇大门,保安会向您敬礼致意,不是僵硬的职业式的,而是亲切真诚的问候。小镇里的每个人见面都互相微笑问好,宛如家人般友善亲近,虽然只是简单的问候,却令人温暖。
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整个社区如它所提出的“这里没有陌生,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口号一般,像个大家庭,谁有困难在微信群里一发,大家都主动关心帮助。所有的这一切,在王树兴和车风博士著的《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中有了真实的描绘。
这个现代版的桃花源究竟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它将走向何方?
北师大文学博士车风在强烈的知识分子文化使命驱使下,以深厚的文学功底、细腻的文笔、敏锐的观察、专业的视角、对小镇的文明生态和文化哲学作了理性的探讨,倾情创作了《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一书。
书中博引旁证,从中国佛道儒等传统文化和道德精髓中挖掘出小镇的核心价值观为“修己安人、养德睦邻、求真明道、聚善归心”十六个字。作者将小镇的文明现象,上升到这样的理论高度,令我十分敬佩。
我用自己在聚龙的亲历印证,感觉这是一本真实严谨亲切感人的报告文学、又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学术论文。
它准确地把握了整个小镇人、事、物管理的灵魂所在,揭示了小镇邻里和睦、“家文化”亲情社区的关键在于德行的培植,以及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爱的信仰,对“大同世界”的敬畏和崇拜。
所有的这些,“使得小镇成为一个道场,人们从儒家的道德精髓当中,找到灵魂、精神的归宿,追随的是一个天乐、地乐、人乐、天和、地和、人和的和乐小世界。”
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生活在小镇的幸福感,不仅源于其秀美的风景,更是源自于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它。
记得那年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慕名前往聚龙小镇游玩,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主动找到售楼部买下了房子。
打动我的绝不仅仅是用心打造而又不露人工痕迹的山水景观,也不仅仅在于它是多彩便捷的城市文明与原生态乡村自然风景和谐融合的最佳位置,甚至也不在于它浪漫的情调和浓浓的诗意。
那么,是什么呢?是那种亲切温情的氛围,是小镇温润的道德秩序所散发的气场吸引了我,引起我内心深处真挚的共鸣。
小镇的一切都令我愉悦,唤起我心底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向善的力量,用佛教的说法,似乎生起了“觉知”心,瞬间点亮了心里的明灯,整个人通透清明。
于是,在见到小镇的当天,我就付了定金买了房,我想把自己的家安放在这个心灵的家园、情志的皈依、精神的乐园里。
小镇没有让我失望,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适。美丽的自然景观令我平静;人与人之间朴素亲密的情感令我温暖和幸福;信用良品店给予我们彻底的信任和尊重,令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过的是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人文环境让我们重建信任、敢于付出、乐于分享,一开始还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和感谢,慢慢地就产生一种巨大的惯性,自觉自愿地付出。爱是会传递的,而人都有从众心理,自律和责任也是可以感染的,这就会鼓励和约束着其他邻人积极向善,这个社区形成一种不断让人明德祟德的整体氛围和环境,用崇德尚义的群体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居民。产生了不求回报的良性道德循环。
于是,亲密的邻里情、顺风车、信用良品店、义工社、主动义务清淤等等这些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事,在我们聚龙人看来却是极其平常的普通事,因为太多了,每天都在发生,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非常自然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在付出之后得到内心的丰足感,得到充实和快乐。
大家彼此相助,也相互成就,共同修行,从普通的人变成谦谦君子,这其实就是在用儒家的人文精神塑造社区文化,进而形成一个稳固的精神共同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正如书中所言:“而恰恰就是这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情形,这种在生活中体现传统伦理与价值的情形,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人人在抱怨社会的无情,冷漠,功利和市侩,要改善社会风气,使民德归厚,最终还是要靠每个人身体力行的。何不从自己身上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呢?善是有强烈辐射作用的,会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
大家共同积善成德,汇小流成江海,每个人的个体信念将凝聚成周围团体的集体人格。聚集起来后,就能坚定自我。良性循环,形成一种更大的能量场,引导着小团体的主流意识,进而影响社会,改变世道人心。
《无常经》中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这里所说的“相”,一方面是指人的相貌,另一方面是指人向外看到的世界及环境。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的桃花源,应该就是聚龙小镇的模样。当越来越多的社区倡导和践行“修己安人、养德睦邻、求真明道、聚善归心”的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人民的生活充满幸福。
作者简介:本文原创作者天道酬勤,开设头条号和公众号等自媒体号“凡人书悟”,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和读书感悟,向您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