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悲惨世界》结尾剧照一位警察刚被调到巴黎某区的"反犯罪特种部队",便遇到一件不寻常的事——暂驻此地的旅行团,丢了一头小狮子。在展开调查的过程中,这位新警察跟随自己两位"经验老道"的搭档,对社区剑拔弩张、糜烂颓废气氛的感受也愈加清晰。故事的最后小狮子找到了,3位警察却被一群孩子堵在楼道里进行暴力攻击。是生?是死?镜头对准手举燃油瓶的孩子,画面逐渐消失。《悲惨世界》2019年在法国上映后引起剧烈反响,之后又分别入围第92届奥斯卡和第72届戛纳金棕榈,随后在本土横扫法国电影奖。《悲惨世界》横扫“凯撒奖”电影讲的是:

你可曾想过,从前东躲西藏的罪恶,如今正在世界某地变得“光明正大”起来?

都说“电影延长3倍生命”,但当一部又一部作品带领观众走进世界各地,见识到各种匪夷所思的景象时,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被电影消除时空界限的世界,有多么真实,又有多么残忍。

就拿今天要点评的《上帝之城》和《悲惨世界》来说,后者是新电影、前者是经典电影。那我为什么在看《悲惨世界》的时候,会想到《上帝之城》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1)

《上帝之城》剧照

《悲惨世界》2019年在法国上映后引起剧烈反响,之后又分别入围第92届奥斯卡和第72届戛纳金棕榈,随后在本土横扫法国电影奖。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2)

《悲惨世界》横扫“凯撒奖”

电影讲的是:

一位警察刚被调到巴黎某区的"反犯罪特种部队",便遇到一件不寻常的事——暂驻此地的旅行团,丢了一头小狮子。在展开调查的过程中,这位新警察跟随自己两位"经验老道"的搭档,对社区剑拔弩张、糜烂颓废气氛的感受也愈加清晰。故事的最后小狮子找到了,3位警察却被一群孩子堵在楼道里进行暴力攻击。是生?是死?镜头对准手举燃油瓶的孩子,画面逐渐消失。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3)

《悲惨世界》结尾剧照

经典电影《上帝之城》用一只待宰的鸡作为故事开端,这只鸡在逃跑的过程中将主人公陷入被犯罪分子和警察夹在中间的境地。随后镜头旋转、背景更换,主人公"不得不"回忆有关"上帝之城"的一切:不断变换的"老大"、随处可见的尸体、习以为常的毒品交易——是"上帝之城"的常态,似乎也没有什么迹象预示其消失。

有意思的是,《悲惨世界》是导演拉吉利的处女作,《上帝之城》也是拍摄广告出身的费尔南多当时最杰出的作品——他最近的作品《教宗的继承》,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

为什么要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解读?因为它们都大量运用自然光和强对比的整齐外景布置,使其与贫民窟"罪恶温床"的属性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下来就从布景风格、灯光运用和电影主题三方面分析这两部电影,深入体会何谓"光天化日之下无所遁形的罪恶"。

强反差的大胆布景:将所有混乱置于"整齐划一"之中

通常在说起"场面调度"的时候,都会默认为"内景"相关,但如果外景调度得恰当到位,会将一部电影瞬间拉高不止一个档次。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4)

《上帝之城》整齐干净的社区环境

"上帝之城"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巴西这个热情且罪恶横行的地方。出人意料的是,这明明是一个犯罪故事片,却在画面中看到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大片房产——只要不推门进去,任谁从表面也看不出这是一个充满犯罪的贫民窟。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5)

颇具讽刺意味的外景选取

更加一反常态的是,这部电影在其他地方也没有"陈词滥调"地营造"脏乱差"的景象,观众反倒是常常看见干净的沙滩、大片的空地、湛蓝的天空......连砖块都被码得整整齐齐。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6)

可就是在这样干净整洁的地方,却接连发生各种反常识的事情——一个小孩子屠杀整个旅馆、面对尸体视若无睹的群众、自然而然地抢劫和犯法......

于是乎观众对这个"表里不一"的地方,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认知:这不是一片被彻底抛弃的地方,不然也不会有如此整齐的规划和布局。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7)

《悲惨世界》整齐却压抑的环境

在这一点上,《悲惨世界》的外景风格和《上帝之城》如出一辙——同样整齐的房子、同样大片的空地、同样湛蓝的天空,甚至连跳蚤市场都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

虽然在布景和节奏上,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B13区》的电影,但它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却丝毫不逊色于后者,甚至还更胜一筹——胜在人物心理刻画和社会群体分层

横向对比《上帝之城》和《悲惨世界》,同样的整齐划一、同样充满生机、色彩、音乐和兴奋的地带,两个相距甚远的城市也有着同样的问题——法律缺失、毒品泛滥、暴力统治、处处充斥着危险。

结尾又都是开放结局,前者半开放(或者说是隐藏式开放),后者干脆就把问题抛给了观众。但即便如此,观众和电影创作者一样心知肚明——他们,彻底没救了。

明亮耀眼的自然光 幽暗窒息的室内光,无形且巧妙地带动电影节奏

《上帝之城》的旁白 主要演员之一(非主演)"火炮",拿着相机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被一只大公鸡拦住了去路,与此同时他最害怕见到的"小霸王"也出现在画面中,命令他将鸡捉住。更大的冲突(警察)还在后面——不仅在画面中的"火炮"身后,更是出现在下一个镜头中。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8)

于是乎,"火炮"在闪回的旋转镜头中开始了“回忆之旅”,随后进入画面的是巨大的色彩反差——从最开始那个强烈明暗对比的贫民窟,到脏兮兮却锃锃亮的足球场。这一转变仿佛在向观众暗示着:这是一部视觉上充满创造力和冲击力的电影。

在现实中,"上帝之城"地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这个常年高温的地方有着罕见且刺眼的阳光,同时也孕育着罕见且刺眼的罪行。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9)

最讽刺的是,“小霸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挽救”了“上帝之城”

在接下来的情节中,不管是一次次居高临下扣动扳机的"小霸王",还是不断出现又不断消失的"竞争对手",整部电影在"最酷的流氓"宾尼被误杀之前,一直是高亮的画面 相对宽松的画面配比。

可就在宾尼死后,"上帝之城"的光线仿佛被吞噬了一样,到处都是没由来的灰蒙蒙,给观众造成一种肉眼可见的"压抑感"。

同样的,《悲惨世界》整部电影最暗的地方也集中在最后——一群孩子把3个警察堵在楼里,越发有着"不死不休"的气势。整个场景在火把的原始光线和爆破的直接冲击中,越来越像"围猎"。被平民围剿的执法者,看起来像笼中的狮子一样——除了愤怒的咆哮,别无他法。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10)

“高高在上”且自以为是的执法者,最后仿佛“罪有应得”

这两部电影都采用刺眼的自然光 幽暗的室内光这样的强反差,来反衬人们的遭遇变化和环境的"原形毕露"。而且看样子,他们似乎更习惯待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再没有什么比"放弃希望"更让人绝望的存在了。

自然而然的罪恶,深受其害的孩子——这个"悲惨世界"中还有多少"上帝之城"?

在这两部电影中,在这两个八杆子打不到的地方,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且每个人都死于其地方独有的犯罪文化。

而且《上帝之城》和《悲惨世界》对被讲述者的态度也一样——既不剥削,也不鄙视,不为煽动情绪或激动人心的效果而去营造虚假情节。成功地使这两个很少被讲述的地方,成功地被全世界注意到了。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11)

不管这是两部多么才华横溢又炫技的电影,"真实"才是它们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悲惨世界》将一本《Vie de merde》放在警察手里——这原本是一个网站,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来自法国各地的七大姑八大姨去上面吐槽,分享身边人的糗事。一个执法者,以最没营养的家长里短为最大乐趣,似乎"悲惨世界"短时间内,摆脱不了自己的宿命。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12)

而这两部电影最揪心的地方也是一样的——孩子成了犯罪的主体,彻底改变也变得遥遥无期。

或许,太多太多人都忘记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要走过多少上帝之城)(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