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磨刘庄地名传说(河南庄头白素馨)
大磨刘庄地名传说(河南庄头白素馨)
原题 “河南”尚有白素馨 羊城晚报 2008年4月24日
读者有心 肖俊汪
4月14日《晚会》版刊登了陈棠先生《素馨——被遗忘的羊城“市花”》一文,因讲的事及人都在“河南",我这个“老河南”自然细心阅读。读后获益良多,特写此文以作补充。
素馨花在广州种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是汉朝名臣陆贾从北方带给广州人的礼物之一。赵佗受降后,命人种于河南庄头村中。经过农民多年经营,终成为当地一种产业,十里均植素馨,名为花田。当时庄头一带种植收获的大量素馨,经瑶头、南田、宝岗、直至今日的堑口附近的渡头,再运送到当年广州城的五仙门,靖海门、太平门等七个城门门附近出售,并在城门附近形成花市。
随着广州城的发展,当年作为运花总汇的渡头只剩下“花渡头”这个名字,未见有什么建筑遗物。陈先生所写的“留有‘花州古渡’石牌坊一座”,是错的。该石牌坊是2001年10月海珠区以“花洲古渡”为题,建造景点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园博会的展览并获金奖的景点建筑。它先放在现堑口码头附近(即旧日“花渡头”处),后因扩建滨江路而于2002年迁到晓港公园湖边(百年古榕旁边),今成为晓港公园一景。现在晓港公园“花洲古渡”一景的小径上仍有一段文字说明此牌坊的来历。
在文章的最后,陈先生叹息素馨已不见芳踪。另外,4月22日《羊城晚报》A8版有报道也说素馨在广州已基本绝迹。而据我所知,白素馨在广州尚有觅处——
据海珠区退休老干谭乃忠先生介绍,在建庄头公园之时,海珠区多位热心园林工作的干部,认为庄头公园无素馨始终是一个遗憾,遂四处寻觅素馨。寻花热心人蒙启明先生终于在庄头村一个农民住宅的露台寻到一盆素馨,征得人家同意后,他将这盆素馨采用压条法繁殖了数盆。他自己留下一盆,送给庄头公园几盆,另有一盆送到海珠区博物馆后花园中栽培。在邓家祠上书有“敬宗”二字的小门直入后花园,在苹婆树西边约20米处,就可看到那盆白素馨。
白素馨是藤本蔓生的小灌木,邓家祠那盆白素馨放在高一米的铁架之上。因没有标牌作介绍,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该花的名称,更不知道这种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谭乃忠先生曾对我讲过,这盆白素馨曾开过点点可爱的白花。可能与素馨姑娘无缘吧,我今年曾两次去参观这盆白素馨,只见枝繁叶茂,可惜不见白花开放。
当年作为运花总汇的“花渡头”牌坊係2001年10月海珠区以“花洲古渡”为题,建造景点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展览并获金奖的景点建筑。原先放在现堑口码头附近(旧日“花渡头”处),因扩建滨江路2002年迁到晓港公园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