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另一半的忽冷忽热(为什么另一半对我忽冷忽热)
你怎么看待另一半的忽冷忽热(为什么另一半对我忽冷忽热)3. 当伴侣不和我在一起时,我就担心他是不是看上了别人。2. 我害怕别人一旦了解真正的我,就会嫌弃我。在恋爱中,像朋友这种容易感到对方时好时坏的人,往往和自己的“依恋模式”密切相关。 来测试一下你会这样吗?1. 在恋爱中没有安全感,常常担心我的伴侣不再爱我。
1.感到对方忽冷忽热,可能是由于自己没安全感
曾经,当有朋友向我抱怨说另一半对自己时好时坏,忽冷忽热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劝分,
但是当次数多了后,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这个朋友很粘人,对另一半的情感需求非常高。男生只要一会没有回她的消息,她就会脑补对方是不是变心了,然后大吵大闹。当男朋友很快回复她,做出合理解释甚至补偿后,她就又觉得对方特别好,又恢复了和他的美好感情。
可见,朋友的心情是大起大落的,而决定她心情起伏的点,就在于她男朋友有没有及时满足她在这段感情中的需求。因此,有时候觉得对方对自己时好时坏,不在于对方,而在于自己的感受。
在恋爱中,像朋友这种容易感到对方时好时坏的人,往往和自己的“依恋模式”密切相关。
2.焦虑型依恋者,总是“想太多”
来测试一下你会这样吗?
1. 在恋爱中没有安全感,常常担心我的伴侣不再爱我。
2. 我害怕别人一旦了解真正的我,就会嫌弃我。
3. 当伴侣不和我在一起时,我就担心他是不是看上了别人。
4. 我经常为恋爱思绪不宁。
5. 我很快就对伴侣产生依赖感。
6. 我对伴侣的情绪变化很敏感。
7. 如果和恋人发生冲突,我有时会不假思索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言行偏激,过后又懊悔。
8. 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我会感到万分难过。
9. 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10. 如果我的伴侣想和我分手,我会用尽一切办法,让他知道放弃我是他的错。
如果大多数都符合,那么你可能就是焦虑型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attachment)指在亲密关系中个人与伴侣的互动。这种模式是从幼年和父母父动中会形成的,在一定程度决定成年之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三类。
在黏着对方和拒绝间摇摆,同时密切关注着对方在哪里、在做什么的人,被称为“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又名“痴迷型恋”(preoccupied)。
焦虑型依恋者会表现出一种“感情上的饥渴”,看上去既粘人,又很缺爱。
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与恋人极为亲近,形成那种高浓度、高密度的恋爱,另一方面又会怀疑恋人是否如他们所愿的那么爱自己、信任自己。因此,他们把注意力全倾倒到对方身上,想通过对方的行为来确认另一半的爱。
例如,他们频繁地收集信息,喜欢分析揣测对方心理,非常敏感,对另一方稍微表现出的回避、退缩、拒绝等信号高度警觉,担忧对方不再爱自己,并对此反复确认和测试,在结果没出来之前,焦虑就不会停止。
但是事实上,由于焦虑者对恋情的高浓度的渴求和对另一半的控制欲,对方往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且,有时候,另一半的确是由于其他外界原因,比如工作学习等,对焦虑者有所疏忽,也都会被焦虑型依恋者扭曲中立事实,解读为:对方是不是不爱我了?
因此他们老觉得另一半对自己时好时坏,情感体验也跟着大起大落,谈恋爱谈得非常累。
为什么焦虑型依恋会这么没有安全感?
这要从我们小时候和父母的互动说起。焦虑型依恋者的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不可预测,孩子会感到强烈的不安与困惑,这些人长大后在关系中总是很担心被抛弃,非常依赖对方。他们总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怀疑另一半不愿像自己一样渴望亲密融合,但始终渴望着高度的亲密融合。
如果父母总是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回应孩子,表现得很冷漠,孩子则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模式。他们会在很多时刻觉得自己好像不需甚至反感与人亲密。
如果父母常陪伴在旁,且总是及时给予孩子回应和关注,他们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长大后,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既不担心被抛弃,也喜欢亲密的距离,与伴侣互相独立又互相依赖。
3.焦虑配回避,谈恋爱就像“捉迷藏”:你在追我在逃
在生活中,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结合很多。
他们恋爱模式就像捉迷藏一样,你追我跑:一个渴望亲密,害怕被抛弃,拼命拉近距离;另一个渴望独立,对亲密有恐惧,一定要保持距离。
“我知道我没有安全感,就更想离他近一点,但是他却好像总想离我远一点,不想我们太亲密。我有情绪了,和他说,他总是漠不关心的。我觉得我们之间是有问题的,也提出了很多次分手,他大都不愿意沟通。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曾经有个焦虑型依恋的来访者跟我说过她和她男朋友的问题。她知道自己的依恋模式,也清楚自己的问题,想和男朋友好好沟通解决,但是男生似乎并不在乎这个,导致她很痛苦。
焦虑者和回避者的结合,其实是由于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从焦虑型依恋者角度来说,在和回避型人交往的过程中,对方的若即若离让自己产生的那种焦虑和不安的感觉,和小时候从养育者那里体验到的感觉是相似的、熟悉的,这让他们无法抗拒地被吸引,但是又让他们感到更加痛苦,双方都沉浸在“你追我跑”的模式中无法脱离。
4.说到底,焦虑型依恋者如何自救?
其实,成人的依恋类型是有改变的空间的。我们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地更新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
- 寻找内在的自我
你需要去觉察自己的不安,探索自己不安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和感情的。并且需要去挖掘这个不安是来源于哪里的,如何形成的,会做出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模式。当觉察出这些,你才能更好地做出调整和改变。
可以通过写自我小传(coherent narrative)的方式,回忆过去的经历,并重新审视这些经历的原因。
例如,“父母对我的冷漠并不是因为我不可爱,可能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通过重塑经历,来产生新的认知,解放当下的自我,并赋予未来的自我以力量。
- 及时沟通
如果在焦虑初露苗头的时候,就有效表达出来,消解疑虑,你的心态和行为都会发生积极改变。如果你不表达,只会感觉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害怕。
对焦虑型来说,在你感觉想要采取防御行为之前,先采用有效沟通。
当恋人说了什么话,或者做了什么事,让你感到坐立不安,想用诸如拒接Ta的电话、发出分手威胁,或者其他各种防御行为来发泄的时候,你要控制自己,想一想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过有效沟通向Ta表达。
- 讲“我需要”
表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你的需要上,这样做是为了让恋人明白你需要什么。
由于焦虑型依恋者在感到焦虑时容易被愤怒、失望、羞耻等的次生情绪淹没,表达时也很容易陷入指责对方的误区,但是这只会把对方推远 无法解决问题。
在表达的时候,要多使用“需要”“希望”这样的词,记得表达原生情绪和真实情绪。
例如:
“我需要确信咱们的感情。你和那个女服务员眉来眼去的时候,我感觉很难受。”
而不是:
“你为什么又看那个女孩子?你去跟她过吧!”
再例如:
“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你总是和朋友一起去泡吧,我很担心你会看上别人。”
而不是:
“你是不是看上别人了?再去泡吧就别回来了!”
心理咨询
寻求专业帮助是个非常值得的方式。
主攻依恋、情绪取向治疗(EFT)、家庭治疗(但不限于此)的心理咨询师对你是比较适合的。他们可以从专业角度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你实现个人成长。
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过程中那种安全、温柔、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会让你的焦虑、恐惧有一个被看到、被理解的出口,你可以任由情绪释放,哪怕歇斯底里,都不会被judge,只会被共鸣。
这种被“抱持”的感觉很重要,因为它会让你体会到很难体会的安全感。
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你可以回溯过去,觉察当下,改变未来。
结语
爱很难,但我从没想过放弃;
爱是愿意为了彼此而努力。
那么,你愿意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并滋养那个渴望爱的部分吗?
作者简介:暖暖,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