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州牧有多厉害(汉室之中有4人担任州牧)
东汉末年州牧有多厉害(汉室之中有4人担任州牧)幽州牧——刘虞其实刘焉能力还是挺不错的,远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软弱无能;当时汉中蜀地士族颇为排外,刘焉以一届外来之臣平定蜀中,军事上打压叛乱,政治上平衡本地士族和东州士族,最终营造了一个独立于诸侯乱世之外的“天府之国”。无奈儿子刘璋太无能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赵谦又奉命率军进益州,但是因贾龙等被刘焉击杀,于是撤军。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这支军力虽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成为刘璋继任后平定赵韪内乱的决定性力量。在汉王朝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与群臣以杀白马的方式定立的盟约,又称白马之盟。目的是让刘氏子孙永保江山。同理,如果刘氏子孙中,如果有德才兼备者,比之其他人,则更容易升迁;虽然后来经历了吕后乱政和王莽篡位,但是汉光武帝刘秀后来又恢复了汉室正统,这一条祖训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在东汉末年,虽然屡经患乱,致使皇室大权旁落,但是在这一条的执行上还是比较坚决的,就如同曹操要加封魏王的时候,多少忠于汉室的大臣们抵制?如荀彧、荀攸等曹操的肱骨之臣也不支持曹操了。东汉末年,天下诸侯中,有四人是刘氏皇族,而且能力都还不错,可惜大势所趋,没能拯救大汉江山。
刘焉是江夏竟陵人。西汉鲁恭王刘馀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
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郄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赵谦又奉命率军进益州,但是因贾龙等被刘焉击杀,于是撤军。
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这支军力虽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成为刘璋继任后平定赵韪内乱的决定性力量。
在汉王朝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其实刘焉能力还是挺不错的,远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软弱无能;当时汉中蜀地士族颇为排外,刘焉以一届外来之臣平定蜀中,军事上打压叛乱,政治上平衡本地士族和东州士族,最终营造了一个独立于诸侯乱世之外的“天府之国”。无奈儿子刘璋太无能了。
幽州牧——刘虞
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公元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但由于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因而进兵攻击公孙瓒,兵败为其所执,惨遭杀害。
187年,前中山国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与乌桓大人连盟,发动叛乱,进攻到蓟下,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部队达到十余万,屯住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张纯又使乌桓峭王等五万人部队,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
188年,朝廷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达蓟城,精简了部队,广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至189年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首级被送到刘虞处。
191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由于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其实当时若是刘虞能听从建议的话,或许汉室就不会那么早就灭亡了吧。
荆州牧——刘表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
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
刘表比刘焉还霸气;190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他于是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
后来刘表竟能牢牢把控荆州,内能理政,外能伐兵;但是《三国演义》将其描述得懦弱无能,其实如果刘表真的那么弱,能把控荆州数十年?而且荆州在其治理下,人才之兴盛不逊于颍川;如果刘表没死的话,曹操不敢南下,孙权不敢西进,刘备更是只敢龟缩在新野城了。
扬州牧——刘繇
刘繇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最初被推举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长,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于淮浦。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朝廷加其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又击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后即病逝。
刘繇还是挺有能力的,在扬州也颇有声望,但是年仅42岁就去世了,实在可惜;刘繇死后,孙策才能迅速的占据江东,孙策后来将刘繇安葬在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其遗孤。后世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是汉皇族的人,为拢络其势力而故意这样做,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生前因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其实刘备也算是刘氏宗族吧,后来被封为豫州牧,但是这个豫州牧只能算有名无实吧,而且具体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就值得考究了,毕竟中山靖王实在太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