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优秀的时候才能遇到最好的人(独立生存又守望相助)
独立优秀的时候才能遇到最好的人(独立生存又守望相助)这本书用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一个家族,六个不同年龄的三代女性,用羁绊、碰撞以及温情和共生,谱写了一则初碰沁凉、实则温暖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每个女性都用自身的成长为彼此的关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独立生存,又守望相助。在作家易难的《她和她的群岛》一书中也有一对与杨元元相似的母女——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孟明玮和善良软弱的女儿李衣锦。不同的是,女儿懂得反抗,妈妈也终于看到了自身的问题, 两人即便没有真正和解也能抛却痛苦,互相帮忙、扶持。在杨元元短暂的30岁生命里,妈妈无孔不入,就连上大学也以陪读、家庭条件拮据为由住进她的宿舍。无论室友怎么反感,妈妈依然与她挤在一张狭小的床铺上。她考上海事大学后,要将妈妈带入学校宿舍与其共同生活的不正当要求,遭到了校方的严词拒绝。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杨元元事件过去十多年后之所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是因为这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思考与共
前些日子,一条旧闻再次充斥网络,重新引发热议。
上海海事大学的研一女生杨元元,在卫生间内将毛巾与枕巾相连,借助另一端的水龙头,以努力下蹲的姿势,没有一丝犹豫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未来前景一片光明的天之骄子放弃一切,头也不回地与这个世界诀别呢?
答案很是令人唏嘘:是妈妈无孔不入的病态控制欲逼得她义无反顾地逃离了人世间。
在杨元元短暂的30岁生命里,妈妈无孔不入,就连上大学也以陪读、家庭条件拮据为由住进她的宿舍。无论室友怎么反感,妈妈依然与她挤在一张狭小的床铺上。
她考上海事大学后,要将妈妈带入学校宿舍与其共同生活的不正当要求,遭到了校方的严词拒绝。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元元事件过去十多年后之所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是因为这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思考与共鸣。
在作家易难的《她和她的群岛》一书中也有一对与杨元元相似的母女——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孟明玮和善良软弱的女儿李衣锦。不同的是,女儿懂得反抗,妈妈也终于看到了自身的问题, 两人即便没有真正和解也能抛却痛苦,互相帮忙、扶持。
这本书用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一个家族,六个不同年龄的三代女性,用羁绊、碰撞以及温情和共生,谱写了一则初碰沁凉、实则温暖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每个女性都用自身的成长为彼此的关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独立生存,又守望相助。
李衣锦:挣脱束缚,向往自由
李衣锦,是一个善良、勇敢、理智、宽容,明辨是非、有勇有谋,更有担当和大爱的女孩。
她孝顺姥姥,尊重长辈,与小姨无话不谈,与表妹貌似相看两厌、实则互相帮助。她注重友情;敢于为遭遇性骚扰的同事发声;给男友温暖和力量,鼓励他与狱中的妈妈和解;更与男友一起热心公益事业。
这样一个大家称赞的女孩,却活在妈妈的强烈控制欲之下。妈妈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存在。于是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姥姥八十岁生日的除夕家宴上逃离了 义无反顾地与男友踏上了回乡之路。
这个男朋友,和她收集的那些瓶子一样,都是上了大学后瞒着妈妈偷偷进行的。也正是在大学里,她才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她的每一寸呼吸中终于不再浸润着妈妈的气息和味道,她也体会到不被控制的人生有多可贵。于是,无论妈妈怎么强烈反对,她都没有放开男友的手。
之后,她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彻底摆脱了妈妈的控制,在31岁这一年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爱情,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虽曾对妈妈恨得咬牙切齿,现在才发现妈妈不过是一个可怜人,她幻想着长大成年能得到妈妈的一个道歉。虽然可怜无法导致原谅,但至少可以让她觉得倦了,想放弃了,那些想原谅的、想记恨的,都算了,想要的道歉,也可以接受它永远不会来了。”
“她也渐渐明白,让她痛苦的一切,甚至让她妈痛苦的一切,都没办法那么轻易的归因。而她对她妈源远流长的恨,也逐渐演变成同情与悲悯、心酸与无奈。”
李衣锦是清醒的、更是宽容的,她逃离的是妈妈的病态掌控以及相互折磨,并不是作为女儿的责任。当她发现妈妈这个活得没有了自我的可怜人努力想摆脱困苦的婚姻时,毅然站在了妈妈身旁支持她、鼓励她,并毫不迟疑地承担离婚后无赖父亲的养老责任。
其实,李衣锦和妈妈的关系与杨元元母女一样,是一种畸形的母女共生关系。父母之间没有多少情感或者父亲缺位,母亲又不能独立地活成自己,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寻求一种情感安慰。
在这种亲子关系里,双方痛苦煎熬、彼此纠缠,却都不愿逃离,所幸,李衣锦知道,妈妈有她的生活,而她也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她拼尽全力挣脱了束缚,自由翱翔。
共生关系都是父母以主导者为孩子构建的,他们不懂得在孩子长大后要适时退出,拉开一定的距离,而是想一直保持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殊不知,所谓养育,不过是一场相互“抛弃”。
正如龙应台在诗里写的那样: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孟明玮:懦弱无能 强势拧巴
李衣锦的妈妈孟明玮,是抱养的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卑又懦弱。从没个笑脸,对别人,永远苦大仇深;对女儿,永远恨铁不成钢。但又勤快老实,寡言心软,没学历、没长相,又嫉妒二妹的漂亮、羡慕小妹的独立,对母亲言听计从,又对女儿紧紧控制,永远拧巴地生活着。
她觉得女儿一无是处,时刻掌控着女儿的生活,强势入侵女儿的房间与其同居一室,就连交朋友都要得到她的允许,一个不如意,马上杀过去不留情面地大吵大闹。饭桌永远都是她教训打骂女儿的阵地,女儿也从来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不如意,马上杀过去不留情面地大吵大闹。饭桌永远都是她教训打骂女儿的阵地,女儿也从来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
她负责照顾老母亲的饮食起居,又360度无死角地全天候监控女儿的生活,稍有懈怠就连环夺命Call。事无巨细地询问与干涉,将女儿桎梏在密不透风的牢笼里。女儿没有秘密,更没有自由。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女儿想要的。
女儿就像一只风筝,想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而妈妈孟明玮却紧紧地抓住手里的那根风筝线,越是控制,与女儿的隔阂就越多。她想的,是怎样把风筝线收得更紧;女儿想的,是怎样才能逃得更远……
孟明玮并不是不爱女儿,相反,爱极了女儿。但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爱,它掺杂了强烈的控制欲望,是一种有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窒息的爱。
她又多么像杨元元的妈妈啊!两个人都如水蛭一样牢牢吸附在女儿身上,啃噬她们的灵魂,又像一对连体婴儿一样,想要获得彼此的自由,必然以一方的牺牲为代价。
所幸,孟明玮的生命被老母亲间接救回,除了漠然的丈夫外,全家人都温暖守候。而她也终于深深地顿悟:自己为了转嫁生活的苦难,差点把亲生女儿逼成最恨自己的人……
孟明玮醒悟了。可在中国式家庭关系里,又有多少如杨元元妈妈一样强势的家长,她们不懂进退,仿似藤蔓一般缠绕不清,打着所谓“为你好”的旗号入侵子女的生活,以卖惨为伪装操控着孩子的一生,却又浑然不知觉醒。
又有多少子女,像杨元元那样,沉浸在“妈妈为自己付出”的沉痛枷锁中,误以为愚孝和顺从就是最好的报答方式,以致掉入这种蚀骨的控制性母爱漩涡中,挣扎、沉沦,直至失去自我……
纪伯伦在诗中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是的, Ta除了是你的孩子,Ta还是Ta自己。每一段关系都应该涌动着温暖又舒适的爱意。这应该是一种没有裹挟、没有目的,只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爱;这种爱,这也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尊重、理解、支持、信任和自由基础上的爱。
写在最后
在易难的《她和她的群岛》中,那些霸气地主宰了自己人生的人,也值得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结局。
李衣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妈妈,无论是一家之主的姥姥,还是独立打拼的小姨、智慧有才情的表妹,甚至是在无爱婚姻里挣扎到最后幡然醒悟的漂亮二姨,也都在人生的后半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并将大爱升华,诠释了一个大家族中独立自主又温情的共生关系。
这篇故事以同时间、不同场地,且有着鲜明对比的两场家宴拉开序幕,一个温暖,一个狗血,又以一场合家欢的大家宴徐徐落下帷幕,让人在咬牙切齿间不知不觉湿了眼眶。
你我本是一座又一座的孤岛,因为彼此的相助与守望,让我们变得独立、自由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