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性别歧视吗(为了反对特朗普变性人服役禁令)
花木兰性别歧视吗(为了反对特朗普变性人服役禁令)一般认为,人群中大致有5%的LGBT群体。也就是说,中国可能有7000万的LGBT人群,相当于全部英国人口。所谓LGBT,是国际通用的对女同性恋(Lesbians)、男同性恋(Gays)、双性恋(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即男性的心理认知是女性,女性的心理认知是男性)等亚文化群体的合称。一些对原作比较熟悉的外国网友也很无奈……“因为穿得像个男生就成变性人了?”“一边为了变性人奔走疾呼,可你们到底懂不懂啥是变性人?”那么,到底什么才是LGBT呢?LGBT在中国
【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7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不允许变性人在美国以任何形式服兵役。“通过向将领和军事专家们咨询,现特谨告之,美国政府不会接受也不允许……变性人以任何形式在美军中服役”。
时常传出丑闻的美国军队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这次,受到挑衅的是LGBT群体。美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口诛笔伐,各种找证据证明变性人不应该被除名,然而,好像混进了奇怪的证据——花木兰!
“特朗普肯定没看过花木兰,没她这个‘变性人’整个中国都要被毁了……”“他看过的话就一定不会介意变性人在军队服役的……”“要是没这个‘变性人’,就没有那么酷的故事了。”
一些对原作比较熟悉的外国网友也很无奈……“因为穿得像个男生就成变性人了?”“一边为了变性人奔走疾呼,可你们到底懂不懂啥是变性人?”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LGBT呢?
LGBT在中国
所谓LGBT,是国际通用的对女同性恋(Lesbians)、男同性恋(Gays)、双性恋(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即男性的心理认知是女性,女性的心理认知是男性)等亚文化群体的合称。
一般认为,人群中大致有5%的LGBT群体。也就是说,中国可能有7000万的LGBT人群,相当于全部英国人口。
1949年前,由于LGBT群体本身尚未进入政治语境中,因此整个LGBT群体仍旧是处于一个较为包容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包容的社会时期,“同性恋”或者“同性爱”已经作为正式称呼出现在社会环境中。同时,民国时期的LGBT群体在公共视野中是公开出现,有的公开身份,比如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俊,就是民国时代著名的T,其行事作风张扬霸道。
49年建国后,LGBT群体尤其是G(Gay)群体收到广泛而严厉地打压,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LGBT上升为一个政治泛化概念。在当时与主流意识相悖的情况下,主要政权体系对于LGBT持非常激烈的反对态度,因为这不利民众的意识统一。
1957年,中国的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同性恋构成流氓罪。30年后,公安部曾以批复的形式指出对同性恋问题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情况下,原则上可不予受理,也不宜以流氓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民众才开始接触到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概念,但出于时代原因,很多人将同性恋误解为西方的舶来品,忽视了中国亦有本土的同性欲望、易装实践和多元性别。
这一时期的民众认知大多来自于文化以及娱乐领域,一些先锋作家的作品以及外来影视文化作品的传入,让一小部分中国民众开始了解LGBT社群。这一小部分从某种程度来说,仍旧是精英群体。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校是80年代的LGBT文化阵地,前沿文学的了解以及较为开放的讨论环境,让改变先从这里发生。
到了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讲师崔子恩在课堂中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是北京同志圈的标志性事件,这使她成为中国大陆公开同性恋身份第一人。不过在当年,校方因某种因素取消了她的讲师资格。
93年有一部电影作品直接反映了同性之爱以及同性人群在十年历史中的被打压,这部作品获得无数的奖项,但最终被官方叫停放映。直到现在,这部电影仍旧是禁片。
新千年伊始,关于LGBT概念的界定在学界愈发火热。随之而生的,首先就是对“同性恋”非病化和非罪化的讨论。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直到2005年7月,中国官方才首次向世界公布有关男性同性恋人数的资料,意味著政府对同性恋这一群体存在事实的首次确认。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中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对性取向和性别身份相关问题保持沉默,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提倡”的态度。
李银河表示:“在联合国反对性倾向歧视的公约表决的时候,中国投的弃权票,我觉得这个就是中国政府当下对同性恋的态度”。
不过,近些年来,动漫游戏电影中的性别形象已经不再严格恪守传统的男女二元划分,对于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中国年轻一代而言,男性不再意味着强大、果敢、处于强势地位,女性也不再意味着温柔、娇弱、需要人呵护,介于男女之间,兼具两性气质的角色大量出现。
或许正如李银河十年前所预言的那样,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