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十三场战疫(细数成都战疫的特别时刻)
成都第十三场战疫(细数成都战疫的特别时刻)“红码”三胎高龄孕妇在隔离酒店放心待产绿色通道有温度距离成都市成华区35岁孕妇陈娜预产期没剩几天。4天前,陈娜被转入龙泉驿区隔离。师杨和同事们协助陈娜进入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还为可能随时降生的小宝贝,提前准备好奶粉、奶瓶、尿不湿.....本次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多个这样的“特别时刻”,为重点人群提供特殊保障,畅通救治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医护人员正在照顾“红码”三胎高龄孕妇陈娜。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陈娜(化名)如何了?”9月8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卫健局妇幼科科长师杨打电话给龙泉驿区产科急救办公室负责人张雪梅。
“今天孕妇状态平稳。”师杨听后,放下心来。
距离成都市成华区35岁孕妇陈娜预产期没剩几天。4天前,陈娜被转入龙泉驿区隔离。师杨和同事们协助陈娜进入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还为可能随时降生的小宝贝,提前准备好奶粉、奶瓶、尿不湿.....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多个这样的“特别时刻”,为重点人群提供特殊保障,畅通救治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医护人员正在照顾“红码”三胎高龄孕妇陈娜。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绿色通道有温度
“红码”三胎高龄孕妇在隔离酒店放心待产
陈娜是成华区“红码”人员,也是一名35岁的三胎孕妇。得知自己是密接,陈娜一度很惶恐。9月4日,在当地统筹安排下,她从成华区被转运到龙泉驿区隔离酒店观察。来到新环境,没带行李,也没有家人时刻陪伴,陈娜更不安了。
“莫慌,吃住我们全包,医疗我们也有保障。” “如果有异常,可直接联系龙泉驿区产急办或隔离点点长。” 龙泉驿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小影和师杨带领隔离酒店专班组第一时间安排,多方协调,龙泉驿区产急办也每日与陈娜联系,动态掌握情况。
9月4日中午,陈娜感觉胎动减少,隔离酒店评估后认为孕妇需要就诊,立即协调孕妇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5日,让陈娜暖心的是,她一路进入医院绿色通道,顺利进入发热门诊负压病房。“做了B超等系列检查,无大碍。”该院副主任医师罗雪的诊断,让陈娜一家心里的石头落地。
9月6日,陈娜一家决定就在该院生产。“奶粉、奶瓶、尿不湿,我们都准备好了。” 该院产科医生申勇副主任医师说。
“‘红码’状态下,你们这种安排对我们来说是最放心的。” 陈娜的丈夫,给师杨发去几条短消息。“安心待产,平复好心情。”师杨发去祝福。
“即便这家医院收治的孕妇满了,也不虚,我们还有‘后备队员’。” 师杨说,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就是这次的替补力量,可满足至少10个隔离孕妇的分娩需求。“我们给所有辖区助产医院都说过,不能拒绝任何一名危急重症孕产妇。” 8月25日至今,龙泉驿区协助外区收治79名患者,其中有25名危急重症患者和1名高龄孕妇。
成都天府新区也有类似情况:9月5日早上6点,天府新区某高风险区孕妇杨敏(化名)发现破水,而她的建卡医院为双流区的某医院,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风险区人员原则上不跨区处理。
特殊时期就要有特殊保障。经多方协商,驻点医生唐秀容将孕妇信息反馈至了天府新区新生儿/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同时拨打120请求协调转运车辆。当天6时36分联系上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后,该院医护人员十余分钟内到达孕妇家中,一边查看孕妇情况,一边提前安排好隔离病房。9月5日7时12分到达病区后,近十个小时后,杨敏顺利产下6斤7两的女婴。
这是四川保障孕产妇安全有序就医的缩影。当前,四川卫健委要求各地动态掌握感染和涉疫孕产妇信息,加强孕产妇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强化各级母婴安全管理办公室、助产机构的值班值守和孕产妇转运及救治协调保障,同时对临产、高危等情形的重点孕产妇要做好“一对一”联系和“一人一策”科学精准管理,引导和确保孕产妇安全有序就医。目前,全省已建立以8个省级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为龙头,市、县级234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230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为支撑,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有序运转、专家守护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和转诊网络。
线上“接单”有速度
“移动医疗骑手队”救治78岁尿毒症患者
“我妈妈双腿水肿了,请帮忙看看……”9月7日上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市一医院腹透群”里闪动出一条信息,求助者是78岁尿毒症患者何婆婆的女儿。收到求助,该院肾内科主任陈民先是电话问诊,考虑何婆婆腹膜功能下降、水分超滤不足,可使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治疗。
鉴于何婆婆一家不会使用腹透机,该院派出 “移动医疗骑手队”上门为住在高新区某个小区的何婆婆治疗。
“移动医疗骑手队”队员上门为患者服务。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供图。
说干就干。7日上午,3名“移动医疗骑手”推着腹膜透析机,敲开家门,在卧室看到情绪紧张的何婆婆。进一步问诊、检查后,该院肾内科医生陈亭宇在护士配合下,为何婆婆做自动化腹膜透析机使用讲解和腹膜透析护理。半个多小时后,何婆婆的紧张情绪缓解,家属在家门口挥手送别 “移动医疗队”的骑手们。
“移动医疗骑手队”由该院三名肾内科的医生组成,主要服务确有必要上门的危急重症肾病患者。疫情期间,该院肾内科还梳理出住院患者血液透析、门诊患者血液透析、封控患者应急血液透析,以及危重患者透析治疗等治疗路径,建立“血透肾斗士群”“腹透肾友群”“慢性肾脏病患教群”等,通过线上“接单”集合医疗“骑手队”送医 封控患者全闭环到院等方式,实现“无一例拒收、延误,无一例漏诊、误诊”,确保尿毒症患者生命安全。
“移动医疗骑手队”为患者做腹透护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供图。
在“移动医疗骑手队”之外,该院还有一个32人组成的“移动医疗队”。这是该院根据成都高新区的风险区患者推出的医疗服务队伍,目前,主要以线上指导驻点医生为患者提供服务。从8月25日至9月8日上午10点,该队伍已保障5976人次就医。
不止肾内科,该院采取一系列举措保障患者正常享受医疗服务:上千份“关心关爱卡”上门送医、34个微信“救命群”、555个医生全天候线上看病、“点对点”的医疗救助、药品配送……
据省卫健委统计,截至9月7日晚,针对高中风险区,全省摸排孕产妇、新生儿、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重点人群9598人,设置临时医疗点386个,累计提供远程和上门医疗服务超过1.6万人次,经评估转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3496人次。四川也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诊或延误急危重症患者。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