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十大蠢人(金庸笔下老顽童)
金庸笔下的十大蠢人(金庸笔下老顽童)相由心生,一个人活得自在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他这一生游戏人间,纵然一人囿于囚笼之中,仍谈笑如常。对他而言,除了一身绝世武功,“凡事游戏一场”的人生态度,才是他逍遥快活、年华不老的“武林秘籍”。桃花岛上,周伯通被困15年。可是,从金庸笔下仍可见周伯通往日烂漫,在寂寥的日子里与自己打架,七十二路空明拳、“左右互搏之术”由此诞生。
关注@青年不畏,做勇敢的自己!
作者:九日&理白
金庸老爷子笔下塑造的经典角色众多,但要说谁最可爱、最好玩,那一定是“老顽童”周伯通了。
江湖虽险恶,周伯通却能嬉戏人间。
对他而言,除了一身绝世武功,“凡事游戏一场”的人生态度,才是他逍遥快活、年华不老的“武林秘籍”。
01 游戏人间,江湖不过落脚处桃花岛上,周伯通被困15年。
可是,从金庸笔下仍可见周伯通往日烂漫,在寂寥的日子里与自己打架,七十二路空明拳、“左右互搏之术”由此诞生。
他这一生游戏人间,纵然一人囿于囚笼之中,仍谈笑如常。
相由心生,一个人活得自在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他一生好与人比武,不过从不生死相逼。相反,他把武学当成一种乐趣。
在《射雕》里,郭靖初次与周伯通见面,老顽童与他相谈甚欢,不论辈分,当即要与他结为兄弟,传他毕生所学。
在周伯通眼里,没有世俗的约束,一切随心所欲。口中所说,便是心中所想。
郭靖不敢与前辈称兄道弟时,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周伯通双手乱摆,说道:“我的武艺全是师兄所传,马钰、丘处机他们见我没点长辈样子,也不大敬我是长辈。你不是我儿子,我也不是你儿子,又分甚么长辈晚辈?”
周伯通又道:“偏你就有这许多顾虑。你不肯和我结拜,定是嫌我太老,呜呜呜……”忽地掩面大哭,乱扯自己胡子。
有时我在想,倘若周伯通没有绝世武功,还会逍遥任性吗?细读下,我知道周伯通活成了自己,也就不存在江湖险恶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心不是。
从小他敬重师兄王重阳,对其“真经不能落入坏人之手”的嘱咐一直谨记于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明知不敌黄药师,还是在被骗后口无遮拦与黄药师决斗的原因了。
哪怕不经意间学会了九阴真经,也没有使出来对付黄药师。
但如果一个人凡事游戏,不分轻重,只能说心智不成熟,懒散不负责。
所幸,周伯通虽游戏人间,却不敢愧对情义二字。
02 世间,唯“情义”二字不可辜负金人元好问曾有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年轻时的周伯通,不懂情爱为何物。他的一生尽是吃喝玩乐,天不怕,地不怕,唯一能管束他的只有亦兄亦父的王重阳。
如果没有跟随兄长去大理做客,如果没有与皇妃讨论武功,没有教那“点穴手”,或许就不会陷入纠缠半生的感情漩涡……
是的,周伯通辜负了瑛姑。
乃至后来段皇爷懊悔没有救瑛姑的儿子而削发成僧,昔日皇妃也深陷黑龙潭孤苦伶仃一晃几十年。
其实,周伯通何尝不知愧对了瑛姑,愧对了朋友,更愧对了师兄。
当段皇爷成全他们时,周伯通拒绝。一是懊悔犯了错误对不起朋友,二是觉得令师兄王重阳蒙羞。
从他对郭靖的絮叨可窥性情:
“想当年,我只不过……哎,那也不用说了,总而言之,若是有女人缠上了你,你练不好武功固然不好,还要对不起朋友,得罪了师哥,而且你自是忘不了他,不知道她现今……”
我们没有权利指责,是将错就错皆大欢喜,还是及时止损让良心稍安。
爱与不爱,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
无论是每当黄蓉念起《九张机》的惊慌,还是在与杨过打赌时谨慎“平生不见二人,一个是瑛姑,二是段皇爷”的决绝:
我们可见,周伯通心中有愧,并非不爱。
- 他可以为了瑛姑,违背师兄的嘱咐使出“九阴真经”对付裘千仞;
- 他会在瑛姑说“我们的孩子”时,面露喜色;
- 他素来见不惯扭扭捏捏,却在瑛姑面前羞涩脸红。
瑛姑对她情深意切,而他最终也选择正视爱情: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后半生怎能错过?
如果是别人犯下这般错误,早已背负骂名。可是即使无心伤害,不代表犯下的错就可以被轻易原谅。
伤害了便是事实,痛楚不会因为无心而有所削减。
他对不起师哥,自己良心好过了,但痴情他一生的苦命瑛姑又有谁怜惜呢?
金庸借助周伯通与瑛姑纠缠的一生,告诉我们:一味的逃避并不是办法,时间并不会冲淡深入骨髓的爱恋。
03 无用之学,亦有“无用”之美老顽童所学,在旁人看来是无用之学。
他练就左右互搏术,不过是为了好玩。不过谁又能想到,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竟成就了后来小龙女手持双剑、翩若仙子的曼妙身姿呢?
如果把“玩”玩出一种境界,那就不是玩物丧志了。
万兽山庄中,史家兄弟愣是在与狮虎朝夕相处间,习得各种动物形貌,凭借驯兽之术差点把“西山一窟鬼”咬死。
养蜂养到可以“寻人、伤人、救人”这种地步,可谓立足江湖的一大绝技了。
爱玩,会享受生活,让周伯通从心灵乃至身体返老顽童。
《神雕》书中第三十四回,描写了杨过偕同郭襄前往百花谷见到老顽童的讶异:
果然叫声甫歇,松树中钻出一个人来,杨过一见,不由得吓了一跳。十余年前与周伯通初见之时,周伯通已须眉如银,哪知此时面貌丝毫无改,而头发、眉毛,反而半黑半白,竟然比以前更年轻了。
养蜂为乐,一生无忧,即使是不懂内功的人也会精神矍铄。
把“无用之学”当成一种乐趣,像汪曾祺老先生爱吃好玩,也不失为纯粹的士大夫。
蓦地想起日本有一种陶瓷,叫信乐烧。
信乐烧的镂空篮子,不能盛水却斑驳有趣。即使看似无用,却给人一种美的熏陶。
如果手艺人神山清子不是出于热爱,学了这“六十年无用之学”,又怎能被日本誉为“复兴信乐烧第一人”呢?
04 童心未泯,不争为赢周伯通喜欢找人打架,但是却从不争名夺利。
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中,黄蓉为了逗老顽童,当着所有人面论天下英雄,唯独没有提及周伯通,他也不急。
可谁曾想,就是那个一心不争名誉,只为好玩的老顽童,竟成了五绝之首“中伯通”。
难怪乎黄药师感慨:
“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幻’ 只有你,确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咱们高出一筹了。”
《甄嬛传》中有句台词:
“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
在全真教为了躲避蜂蜇,他在众多徒子徒孙面前躲在了一口大钟之下,任凭他们怎么呼唤都不出来。
身份地位,闲言碎语,都与他无关。
他不是正经的道士,却尊师重道,一生光明磊落。
每每想起老顽童,不禁会联想起那个唱着“帽儿破,鞋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活佛济公。
他们都是那种活出自我,大隐隐于市的通透之人。
即使那么多年过去了,唯有周伯通还会臭骂全真教道士为“牛鼻子”,如孩童般想要掀去杨兄弟的人皮面具。
不争,不代表服输服老。面对郭襄的激将,他不服老:武功当然是比以前更精进了。
童心未泯,他每一天都活成了自己,自然不会老去。
杨绛先生说: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对于喜爱的东西,与人相争本身就变了性质。
周伯通不与人争,质朴无华,自然活成人人羡慕的“逍遥子”。
愿我们余生少些纷争,多些烂漫,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