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和胡宗南还见过面吗(熊向晖意外暴露后)
熊向晖和胡宗南还见过面吗(熊向晖意外暴露后)胡宗南(中)和熊向晖(左一)这两次重要情报传递,都有通过了一个叫做王石坚的人,但后来王石坚的叛变,间接暴露了熊向晖。那么这个王石坚又是什么人呢?他早在20年代就加入了共产党,1933第一次被国民党捕获,面对严刑拷打也没有屈服,被判了十年刑期,后因周恩来的交涉获救。1941年起,王石坚在西安建立了情报网,链接北平、保定、沈阳等地,将整个北方的情报系统统一起来,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在来到胡宗南手下前,周恩来曾经叮嘱过熊向晖“做好隐蔽工作,尽可能少联系共产党。”而胡宗南一开始也积极应对日军,这也让熊向晖一直“闲”着,保持着不左不右的进步青年面貌。直到1941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反共,熊向晖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开始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其中有两次,完全是挽救了全党的生死存亡之举。1943年,蒋介石密谋闪击延安,此时的延安主力部队几乎全都在前线抗日,如果此时胡宗南出兵,结果不堪设想。熊向晖冒着巨
被毛主席称为“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的熊向晖,是被周恩来亲自安排到胡宗南身边的,身为胡宗南的秘书,熊向晖多次向党送出重要情报,成为共产党转危为安的重要保障。熊向晖深受胡宗南的信任,后来还被他推荐去美国留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胡宗南的心腹,却不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但是胡宗南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任由熊向晖在美国读完书又回国。甚至也是因为这一不合理的行为,有人甚至觉得胡宗南才是蒋介石手下最大的间谍。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七七事变后,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变,为了更好地抗日和保全自身,共产党中央决定开辟“隐蔽战线”,如果国共合作局势良好,那他们就可以继续抗日,如果国共对抗加剧,他们也可以保卫我党,是“闲棋冷子”,而熊向晖也是其中之一。1937年的最后一天,对熊向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在和熊向晖详细交流后,周恩来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胜任隐蔽战线的任务。
1938年,熊向晖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胡宗南打算从这里提拔一些优秀的青年,为自己做事。面试时,胡宗南拿着一本花名册依次问答,再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圈打分。一般都是一两个圈,但当他问道一名青年时,喜出望外地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了四个圈,是打分最高的。他叫做熊汇荃,不仅是清华大学高材生,父亲还是湖南法院的院长,可谓师出名门。胡宗南非常满意,觉得自己发掘了一名优秀青年,第二天就派人找到熊汇荃,让他来自己手下做事。
但胡宗南不知道的是,熊汇荃就是熊向晖,他参加服务团、接受胡宗南的面试并被录取,全都是共产党“一手安排”的。后来胡宗南还把他送到军官学校学习,1939年毕业后,成为了胡宗南的得力干将,从小副官升任机要秘书,平步青云,受到诸多国民党高层的赏识,胡宗南也渐渐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从蒋介石签发给他的密令,到每次演讲的稿子,都是由熊向晖负责完成的。
在来到胡宗南手下前,周恩来曾经叮嘱过熊向晖“做好隐蔽工作,尽可能少联系共产党。”而胡宗南一开始也积极应对日军,这也让熊向晖一直“闲”着,保持着不左不右的进步青年面貌。直到1941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反共,熊向晖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开始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其中有两次,完全是挽救了全党的生死存亡之举。
1943年,蒋介石密谋闪击延安,此时的延安主力部队几乎全都在前线抗日,如果此时胡宗南出兵,结果不堪设想。熊向晖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消息通知到了延安。党中央得知后,决定将计就计,直接将蒋介石的密谋公开,还通知了苏联、美国方面。蒋介石见状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因为他一旦继续进攻延安,必然会背上强烈的骂名,不顾抗战局势。尽管蒋介石窝了一肚子火,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
再一次就是1947年3月,蒋介石出动了15万大军,要将我陕甘宁边区一网打尽。而这一密令,正是胡宗南交由熊向晖传达的。熊向晖将所有内容全都死死记在脑子里,然后赶紧传给了王石坚。此外,他还将胡宗南的无线电侧向能力转达给了党中央,这一新能力,可以让胡宗南掌握我军的指挥机构所在地。周恩来在获得这些重要消息后,果断调整了通讯方式,改为小电台转发大电台。结果胡宗南损兵折将,连吃了三个大败仗,就算进入了延安,也只是坐空城,毫无用处。也难怪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说蒋介石的命令还没下达,毛主席就先知道了,其中最主要的功劳就是熊向晖。
这两次重要情报传递,都有通过了一个叫做王石坚的人,但后来王石坚的叛变,间接暴露了熊向晖。那么这个王石坚又是什么人呢?他早在20年代就加入了共产党,1933第一次被国民党捕获,面对严刑拷打也没有屈服,被判了十年刑期,后因周恩来的交涉获救。1941年起,王石坚在西安建立了情报网,链接北平、保定、沈阳等地,将整个北方的情报系统统一起来,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
胡宗南(中)和熊向晖(左一)
由于胡宗南对熊向晖十分欣赏,早在攻打延安之前就打算把熊向晖送去美国读书。眼见攻打延安节节败退,胡宗南就先让熊向晖去读书。1947年,熊向晖把行李都寄存到了王石坚那里,去了美国,地下党的任务就先告一段落。但去了美国不久,他就得知国民党抓获了西安的大量地下党电台,还抓获了王石坚。熊向晖的妻子谌筱华给他来信说,他寄存在王石坚那里的行李都被搜走了,还包括两人多年来的信件。
熊向晖顿感大惊,这时他已经算是暴露了,就算自己身在美国,国民党也肯定会对他下手。但是他却安安稳稳地读完了硕士,还安然回国,自己的家人也安然无恙。就连熊向晖本人也非常难以理解,他和王石坚的关系密切,又有信件为证,依照国民党宁肯错杀不肯放过的作风,竟然就这么把他放过了。而王石坚被捕,让华北地区的地下情报网遭受极大破坏。王石坚作为多年的情报人员,怎么会被轻易抓到呢?
1947年2月,由于内战已经爆发,北平的党组织在叶剑英等人的带领下,撤回了延安。为了更好地掌握情况,党中央留下一个5人情报小组,负责与延安的直接联系,小组工作出色,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也正因如此被国民党盯上了,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搜索具体位置,不久就有了新结论,推断出了具体的方位在顺天府夹道附近,但是却无法更进一步。
熊向晖和妻子
此时一个叫做段云鹏的国民党特务出现了,他原本是个飞贼,本就在楼间飞檐走壁,后来被国民党收编。段云鹏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夜晚爬上楼顶,观察附近的情况。如果发现谁家不对劲,他就偷偷潜到这户人家窗口,用飞贼的“倒挂金钩”窥探这户人家。终于在一天的凌晨四点多,他看到一户人家突然打开了灯,有一个青年从床下拿出箱子,还带上了耳机……段云鹏观察了几天后,认为这个男子肯定有问题,他火速带人包围,抓获了情报组的李政宣等五人。他们相继叛变了,北平的地下系统被彻底破坏,段云鹏等还顺藤摸瓜抓获了几十位地下党,而王石坚就是其中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查处了大量国民党的机密文件,上面写着王石坚并没有招供熊向晖,他对国民党的说辞是,对熊向晖只是利用。是不是因为王石坚的开脱,才让熊向晖逃过一劫呢?但周恩来认为,王石坚的事情捅到蒋介石那里,还需要经过胡宗南作为缓冲,这就给了他可操作的空间,胡宗南与军统的毛人凤等人关系密切,想要压下此事并不难。不论王石坚有没有供出熊向晖,胡宗南都不会把他怎么样。何况国民党向来是宁愿错杀,如果熊向晖真的牵扯其中,不会因为王石坚的开脱就逃过一劫。周总理为何会做出这种判断?难道胡宗南真的是他安插的最大间谍?显然问题的答案并非如此。
周总理认为,胡宗南把熊向晖的事情压下来,就是在保护他自己,试想,一个共产党员,在胡宗南身边这么多年,胡宗南还对他如此信任,带着他走南闯北,还把他送去美国留学。这若是让蒋介石知道,肯定不会饶了他。当时胡宗南的政敌陈诚,也正愁着没有把柄,一旦此事曝光,那胡宗南的结局不用多言,他为了保全自己,也得硬生生压下这件事,打落牙齿肚里吞。
不过,这些也只是周总理的推断,具体情况是不是这样,只有胡宗南本人知道了。但到了1985年,被我军俘获改造的军统特务沈醉,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军统内幕》。在书中,他揭露了熊向晖事件的真相:保密局发现胡宗南的秘书居然疑似是中共党员,一时间不敢拿主意,送去了毛人凤那里,又被转交给胡宗南。胡宗南是个死要面子的人,他知道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居然是共产党,气得浑身发抖。他立刻要求把所有资料都交给自己,涉事人员也由自己处理,千万不能报告给蒋介石。
从中也可以看出,周恩来当年的判断完全是正确的,胡宗南确实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压下了熊向晖的事情,还要装着不知情的样子,眼看着熊向晖读完硕士后回归共产党。熊向晖身为隐蔽战线的英雄,十三年的卧底生涯,就是他坚贞不屈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