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有人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评论道:“林震太幼稚。”可是这份幼稚,不就是人类制定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动力吗?如果人人都像刘世吾一般“成熟”到可以容忍任何缺陷,能够随遇而安,那么我们还要这些限制自由的条条框框来干什么呢?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成为了这样?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既然凭借个人力量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不如就让自己彻底融入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面对世界的冷漠与圆滑标榜为“成熟”?看到文章中圆滑通透的刘世吾,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刘世吾身上那种对生活的淡漠,对陋习的宽容就如同现在的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却不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永远抱着旁观者的态度看事态发展。《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在社会上工作生活,看到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径,我们总是能不管就不管,最好就是装作从不知情,或者安慰自己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哪里有绝对的黑,绝对的白,习惯就好。

王蒙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文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到组织部工作的故事。这个故事意在揭露官僚主义作风,但读完小说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组织部里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消极的做事态度,而是作者对林震与刘世吾的塑造。

01.现在的你是林震,还是刘世吾?

林震是初入组织部的新人,他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看到作风问题勇于提出,积极与消极怠工的行为作斗争,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环境。他整个人的形象虽然比较脸谱化,却像极了儿时的自己,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心思,没有面对不同人呈现不同形象的多面化。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

刘世吾饱满立体的形象跟林震的单一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聪明世故,看事通透,工作能力强,认真做事时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会都呈现自己所期待的模样,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非黑即白,渐渐意识到工作的不彻底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环境造成的。他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什么,于是慢慢变得消极且圆滑,开始适应官僚作风严重的环境。后来的他即使能够一眼洞穿问题所在,也只愿对其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直到事情被强制要求解决,才会发挥自己超强的工作能力,快速采取行动。

看到文章中圆滑通透的刘世吾,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刘世吾身上那种对生活的淡漠,对陋习的宽容就如同现在的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却不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永远抱着旁观者的态度看事态发展。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2)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

在社会上工作生活,看到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径,我们总是能不管就不管,最好就是装作从不知情,或者安慰自己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哪里有绝对的黑,绝对的白,习惯就好。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成为了这样?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既然凭借个人力量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不如就让自己彻底融入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面对世界的冷漠与圆滑标榜为“成熟”?

02.真正的成熟不是摒弃“幼稚”

有人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评论道:“林震太幼稚。”可是这份幼稚,不就是人类制定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动力吗?如果人人都像刘世吾一般“成熟”到可以容忍任何缺陷,能够随遇而安,那么我们还要这些限制自由的条条框框来干什么呢?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3)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

在电影《艋舺》里有一句台词“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风,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只是草。”风有撼动一切的力量,所以面对假丑恶可以毫无畏惧,草软弱无力,所以只能随风摇摆,面对世界的丑态只能怯懦闪躲。

小的时候无知,所以无畏,总以为自己是人群中最特别的一个,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看不惯可以挺身而出,直到长大了才明白,自己很渺小,只是人群中最普通的一个,所以努力隐藏起曾经的锋芒,尽力穿上“迷彩服”,让自己与周围环境融于一体。

我们失去了曾经面对生活的热情,从一个无所畏惧的战士,成了一只躲躲藏藏的蜥蜴。

林震和刘世吾的比较(曾经我们是林震)(4)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

是的,生活逼迫我们极速成长,但是只要我们心中还有一丝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我们就能从自我做起,逐渐影响身边的人,而不是被身边的人影响。

很多人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安慰自己,认为自己无能,就无需担负责任,其实责任的存在向来都与能力无关,只跟我们的意愿有关,只要我们愿意,即使能力再小,也能扛起责任。

我们需要刘世吾的聪明能干,但是我们也需要林震那充满激情的“幼稚”,生活教会我们的不应该是让林震变为刘世吾,而是让我们成为那个既拥有刘世吾的智慧,也保有林震的热情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