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白桦林居(国庆参加了一场消费降级下的)
国庆白桦林居(国庆参加了一场消费降级下的)“酒足饭饱”之余,草坪婚礼布置用的鲜花也被充分利用了,包装成了花束给宾客带走。吃饭期间,除除了新人们敬酒,也没有掺杂任何“传统节目”。梧桐树叶被阳光照射着,舞台上斑驳的树影下宣誓的新人,下面坐着双方的亲朋好友。在百年历史的洋房结婚的画面,属实浪漫的不得了。最后,为了照顾亲朋好友,晚上也准备了传统酒席。
国庆第1天,在上海参加了个银行朋友的婚礼。
不过,这次跟之前参加的不大一样。
朋友租了市中心的小洋房,利用自带的大院子,搞了个露天草坪婚礼。
大家可以想象下。
梧桐树叶被阳光照射着,舞台上斑驳的树影下宣誓的新人,下面坐着双方的亲朋好友。
在百年历史的洋房结婚的画面,属实浪漫的不得了。
最后,为了照顾亲朋好友,晚上也准备了传统酒席。
吃饭期间,除除了新人们敬酒,也没有掺杂任何“传统节目”。
“酒足饭饱”之余,草坪婚礼布置用的鲜花也被充分利用了,包装成了花束给宾客带走。
全程参与下来,估计是近几年参加过最“舒适”、“高效”的婚礼。
事后还专门去看了下,洋房婚礼应该是这两年在上海刚刚流行起来的。
这种婚礼背后,聘礼、接亲、迎亲、闹洞房等仪式基本都没有了,也不用租婚车、不用外拍、不用定酒店...
整体花费比预想中便宜不少,以朋友的这个为例(10桌酒水 婚礼策划等)全套下来其实10万都不到。
事后也看了下洋房婚礼的出片,妥妥的ins风、小Hong书风...
比起传统婚礼,效果确实可以直接拉满。
这种迎合了现代年轻人,低成本、高“逼格”诉求的“洋房婚礼”,蛮让人心动的(可惜,没机会了)。
不过,比起在洋房里的办婚礼,也许更让人羡慕的是洋房附近的生活。
除了更便捷的公共交通,相比“郊区”更多的公共设施、美食,也就是夜生活得丰富了。
洋房附近的路边、小巷里藏着不少颇有情调的网红餐厅、酒吧。
昏暗灯下,瞄到隔壁喝着小酒的美女、帅哥们,“氛围感”直接拉满。
但是,如果你仔细看某些店,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其实不少都直白地写着“白天餐厅,晚上酒吧”。
现在想想,尤其是这几年,身边这种类型的餐厅多了不少。
这种店的装修一般都是极具设计感,颇具几分高端场所的质感。
但是,吃过的这些店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味道大都一般。
可能唯一过得去的,是那些什么西班牙餐厅、葡萄牙餐厅、德国餐厅...多少有些地方特色。
以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宝莱纳(德国啤酒餐厅)为例,大致就是这种模式。
而且如果你了解这些店,其实除了标准的西式快餐、酒吧之外,它可是连外卖业务都没拉下。
更有甚者,在餐单中,还有专门给周边白领提供的午市套餐。
光鲜靓丽的门面背后,多少也看到了几分“求生”的欲望。
不过话也说回来,但凡是站着把钱挣的,都不算丢脸。
其实不光这些“酒吧”如此,不少以前“B格”满满的店也都逐渐开始放下身段。
比如某烧烤店,早前宣传的调性很高,号称只做晚市。
但随着疫情影响了生意和收入,从去年年底开始也默默地开放了午市。
再比如某茶,曾经单杯高达30多的价格,一度也是人潮涌动,天天排队。
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它的价格“奇迹”,捧为新消费的典型代表。
今年起,单杯价格也是一路下探,十几一杯价格在才当也成了主流。
.....
以上这种例子,近1年发生的实在太多了。
尤其是今年,数量更为显著。
其实这些做消费的,还都算是好的情况。
但凡你去商场兜一兜,不难发现,门可罗雀的不在少数。
消费如此,其余更是不堪。
还是以身边来说,充斥着不少过的不是特别顺利的“公司”。
业务萎缩裁员,上午通知下午就让走人的,好几个。
赔偿说是几个月后给,实际能不能给,多少也有几分怀疑。
兴许那个时候,公司还活着,可能会给。
届时如果公司没了,赔偿自然也就“债随人消”了。
站生意角度去看,为了活着求生存,脸面、道义可能就不得不先放放了。
经济“下行”,当下其实已经毫无争议了。
婚礼的“消费降级”也好,做生意的“多元化处理“也罢。
2者的本质都是不同主体为了应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手段。
简单来说就是“开源节流”。
但其实这里就会充满各种矛盾点。
咱们用最简单的逻辑来聊下这个话题。。
如果大部分人都预期经济形式不好(下行),那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敢乱花钱(少消费)。
此时,大部分人不消费,那资金的流向,大部分就只能是投资、储蓄了。
但是经济性不好的情况下,投资的风险是会明细攀升且收益未知的,所以未来势必是资金流越来越严谨(经济下行,减少风险投资)。
接着有不少人,最终会因为投资风险的增加和收益的减少,逐渐将部分资金流向储蓄(储蓄增加)。
但储蓄的钱进了金融机构之后,因为经济下行,金融机构本身也怕风险。
实际又会因为市场风险的增加(经济下行,信贷风险拉升),导致资金不容易出去(真实的社融不一定多)。
实体方面,缺少资金投入(金融机构),本就困难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融资难)。
然后,就是一些弱势的实体“消亡”。
市场待定一个或几个“信号”。
最大的契机,应该就是市场“信心”的拾起了,这个只能看ZF的能力,别无选择。
回到普通人的视角。
就消费层面来说,当下肯定是勒紧裤腰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土豪除外)。
就投资层面来说,尽量避免高风险的资产配置(专业人士、信心充足的朋友除外),市场太乱很懂。
在当下未来经济的预期、内部的压力、外部的压力,基本都已经是明牌了。
千万别指望自己有能力实现“质”的突破。
顺势而为容易,逆势而为就是被“套牢”或“收割”。
个人认为,能在当下实现“质变”的,基本都只能是“专业人士”了。
非常可悲的是,普通用户可能连买票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有聊过一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史上最伟大的交易》,非常适合当下。
之前有聊过买车的话题,考虑再三,还是把钱丢进了存款。
默默地安慰自己,家里其实都有车,新买的车也就开了4年。
要不再开开吧?
想起某女明星嫌上海洋房太贵,说是几个亿不值当的新闻。
咳咳...底层逻辑我和她是一样,都是因为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