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肉桂的品质怎么辨别(肉桂原来还分小叶)
岩茶肉桂的品质怎么辨别(肉桂原来还分小叶)于是乎,难能可桂、富桂荣华、桂不可言……找出褒义的、朗朗上口的、和“贵”相关的词,就能直接套上。岩茶圈内给一款茶取名,“岩”和“桂”的重复率很高。大约是圈内不少同行喜欢借用成语来给茶起名。以肉桂为例,翻遍成语词典。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圈内给一款茶取名,“岩”和“桂”的重复率很高。
大约是圈内不少同行喜欢借用成语来给茶起名。
以肉桂为例,翻遍成语词典。
找出褒义的、朗朗上口的、和“贵”相关的词,就能直接套上。
于是乎,难能可桂、富桂荣华、桂不可言……
这一系列成语茶名,纷纷涌现。
于老茶客们而言,这倒是心照不宣。
茶名里带个“桂”字,说明这款茶的品种是肉桂嘛。
但如果是小学生认字,就要彻底被带偏了。
近些年,肉桂正当红。
马头岩肉桂、牛栏坑肉桂、蜜桃香肉桂、奶油香肉桂等,岩茶粉们早已耳熟能详。
但肉桂爱好者们或许有所不知,在肉桂身上,还能探索出不少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比如,肉桂分小叶肉桂、大叶肉桂。
除了武夷山当地茶农,或者从事育种栽培这块的人以外,能知道小叶肉桂的人可不多。
《2》
上一回我们去武夷山。
走了牛栏坑,爬了虎啸岩。
再访桐木关,又去了一趟马头岩。
回程那天上午,最后的行程安排是去看雀舌。
不凑巧的是,那家雀舌的茶农姐姐不在本市,没法带我们入山。
于是,咱们就按照提示,一路摸索。
过了一个桥,经过一棵歪脖子树。
穿过窄道后,有一排很高的水仙。
“就在那片水仙后面,就是我家的雀舌了。”
对茶农来说,去自家茶山,就像逛自己的后花园。
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但我们就不一样了,刚过了桥,就已经找不到方向。
哪怕后来现场视频连线,还是弄出了一个乌龙——认错了茶。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那会是末伏,好几天没小雨,又干燥又热。
出门一趟,瞬间会热得满头大汗。
好不容易,看到那片水仙后面,分布着一片叶片小小的品种时,心里特别欣慰。
呀,终于让我找到了你,叶片小小的雀舌。
没想到,刚拍照给茶农看,她又急了。
“这不是雀舌,雀舌还要再往走。”
那这是什么?叶片也挺小的。
“肉桂啊,你仔细看,它的叶子是不是卷卷的。”
的确如此,但它这叶片怎么这么小,和我们在牛栏坑、马头岩、虎啸岩看到的肉桂都不一样?
“那是因为这是小叶肉桂!”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叶肉桂。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种峰回路转的心情,最适合用这句名言概括。
《3》
粗略看去,小叶肉桂和雀舌的确有相似处。
最大的相同点,在于“小”字。
岩茶品种虽多,但叶片如此娇小迷你的品种,着实不多见。
但那天让我们一次性碰上了这俩。
分别摘下小叶肉桂和雀舌的茶青,准确来说,眼下这个时节,茶树枝梢间的鲜叶统统不是“标准青”,达不到采摘标准。
但在分辨叶形上,放在一起看,对比更直观。
先说相似点。
它们的叶片都很小,呈现细长形,叶片与叶片之间的“叶间距”较近。
不同的是,雀舌的叶片尖端看着更像瓜子脸,偏尖锐,并且叶片边缘的锯齿更细密。
肉桂的叶片,仍旧相对“内卷”,叶片呈长椭圆形,叶片边缘锯齿相对平缓。
细辨之下,大有文章。
肉桂分小叶肉桂和大叶肉桂,这是岩茶圈内少为人知的冷知识。
但说一句车轱辘话。肉桂本身并不是大叶品种,而是中叶品种。
不会像佛手茶树的叶片那样,以叶片近似巴掌大在圈内出名。
小叶肉桂与大叶肉桂,仅是相对概念。
大叶肉桂,是我们平日最常见的肉桂。
至于小叶肉桂嘛,只是比常见款偏小。
《4》
话说,小叶肉桂是怎么出现的?
答曰,自然变异。
遗传与变异,这是一门复杂功课。
还记得,以前在中学课堂上学豌豆的变异。大片圆润豆粒的豌豆里,生出几个皱粒豌豆也不算稀奇事。
但它们本质依旧是豌豆,吃起来风味差别不大。
小叶肉桂和大叶肉桂,也是如此。
哪怕叶片缩小了一号后,肉桂本身的品种特征,大方向依旧未变。
品种香,依旧是独特的桂皮香。
茶汤饮入喉咙刹那,依旧会有辛辣感。
但做出成品后,将两泡肉桂同时拿到茶桌上进行对冲。
泡出来一喝,连老茶客都未必能分得清哪个是小叶肉桂,因为它们喝着实在太像。
比起从香气、滋味上辨别,这会看叶底辨茶是最直观的。
毕竟,小叶肉桂的叶片长得小。
经过做青揉捻后,揉出来的条索状雏形也会迷你不少!
《5》
听茶农介绍,现在的武夷山能买到小叶肉桂的树苗。
只不过,种的人并不是很多,这背后说来话长。
首先,小叶肉桂没什么名气。
肉桂已经火了这么多年。
但小叶肉桂依旧不温不火,哪怕喝岩茶多年的老粉丝,未必知道有小叶肉桂的存在。
从商业行为看,知名度低,意味着推广难度大。
倒不如省事点,就种普通的肉桂。
其次,采茶时,小叶肉桂更费人工。
同样采50斤茶青前提下,普通肉桂采得更快。
但小叶肉桂嘛,节奏就要放慢一些。
因为它的叶片小,单根茶青的占重不高。
好比吃瓜子,大颗粒的瓜子吃起来消耗速度会更快!
最后,小叶肉桂做青需要调整。
春茶季时,介绍过水仙肉桂的初制。
水仙叶片略大,初期加工讲究少摇多吹风,帮助水分散失。
而中叶类的肉桂,做青初期的制茶原则恰好相反,要多摇少吹风。
算下来,肉桂的摇青频率比水仙高,摇青过程中叶片之间不断碰撞。
揉裂的叶片边缘能在后期静置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发酵——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正因如此,肉桂普遍比水仙发酵程度更高,发酵出果香的机会就更多。
果香肉桂常见,果香水仙难得,背后正是这样的奥妙。
再说回小叶肉桂,它的叶片比普通肉桂要小一圈。
做茶时,不能原样照搬老路子。
要不然,做青发酵过重,也会影响品质!
《6》
提武夷老友介绍,小叶肉桂目前是小众茶。
它喝起来,就是一股肉桂的茶味。
但细辨之下,小叶肉桂的桂皮香更辛锐,茶香更高扬奔放。
据说同样种在岩上山场的话,小叶肉桂更容易出“大桂”特征。
但由于武夷山做小叶肉桂的人,实在不多。以上听来的说法,仅供参考,未必会准确。
纵观整个岩茶圈,知道小叶肉桂的茶客不多,种植小叶肉桂的茶农不多,擅长并熟悉小叶肉桂的制茶师,少之又少。
以前在课本上学过这样的道理——新生事物要经历发展适应期。
而小叶肉桂在圈内正属于新事物,算是特色茶。
论未来的发展,一切还得“边走边瞧”。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最好的肉桂是正岩肉桂吗?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都是顶尖货?
从肉桂到“肉桂”,玩坏的肉桂,还能撑起武夷岩茶的一片天吗?
岩茶圈新套路,玉女峰肉桂、鬼洞肉桂、老丛肉桂,藏着哪些坑?
牛栏坑肉桂就是个名字,所有高端的武夷岩茶肉桂,都可以做牛肉?
科普:武夷正岩肉桂的桂皮香,究竟是种什么味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