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诗歌开场白(初升高衔接大串讲)
班级诗歌开场白(初升高衔接大串讲) 4.叩开诗人的心扉 表达技巧是指使诗词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表现力更强的方法。表达技巧涉及面极广,在初中,我们只是对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感受、理解、鉴定和欣赏。 2.品味语言,挖掘诗美 古典诗词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呈现多义、新意、诗意丛生的特点,阅读诗词就要把语言的魅力品出来,反复体会。 3.鉴赏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初高区别
初中赏析的古典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命题角度有:
1.把握意象,体味诗情
诗人描写的图景必融入其思想感情,美景往往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也美景含泪。读诗时,需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和诗人的情感活动一起脉动,于咀嚼中深味诗词蕴含的情思。
2.品味语言,挖掘诗美
古典诗词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呈现多义、新意、诗意丛生的特点,阅读诗词就要把语言的魅力品出来,反复体会。
3.鉴赏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使诗词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表现力更强的方法。表达技巧涉及面极广,在初中,我们只是对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感受、理解、鉴定和欣赏。
4.叩开诗人的心扉
读古典诗词,神游秀美河山,感受历史与文化,体味人生哲理,与诗人做心与心的交流,从中受到陶冶、启迪和激励,古典诗词阅读会成为滋润我们成长的土壤。
一、(2021苏州 8—9 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
中 宵①
杜 甫
西阁百寻余 中宵步绮疏②。
飞星过水白 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 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 兵甲少来书。
[注] 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 半夜。②绮疏 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阁百寻余” “寻” 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 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 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 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上掠过 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 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 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 ”两句意思和它相近。(5分)
1.B【解析】 “中宵步绮疏”是写诗人漂泊异乡 孤寂忧愁 难以入眠 半夜还在窗下徘徊。
2.【解析】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 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迁移能力。这首诗从题目、内容、注解可知是诗人漂泊异乡时的深夜思乡之作 最后一联是写亲人朋友散落在天涯海角 因为战争 音讯隔绝。联系读过的杜甫的诗可知“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意思和它很相近。
1.(2021新高考Ⅰ 15—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 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 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 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 他怀恋长安 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 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 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 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 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B
(2)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 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 消磨了志气 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 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问题思考
初、高中古典诗词学习,都会涉及鉴赏景物形象、理解思想感情,那么高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是不是初中的翻版呢?同是对景物特点、思想感情进行考查的试题,中考试题设题角度小,提示性词语多,回答问
题时简洁明了,侧重点在于考生“知其然”,感性认识更多一些。高中试题则给了考生更多自主探寻的机会,对思维过程做了要求,像题干部分往往增加了“请做简要分析”的要求,要求写出分析过程,侧重于“知其所以然”,理性色彩加强。出现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初中学习古典诗词的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古典诗词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一个时期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欣赏诗词时,要能借助相关知识读懂内容并进行艺术鉴赏。这实际上反映了初、高中语文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初中语文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学生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来解决。
知识拓展,深度衔接
新知一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字词,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1.传神显旨的词
即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2.以动衬静的词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3.化静为动的词
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4.以动写静的词
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字,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的词
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之态。
6.以乐衬哀的词
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叠音妙用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
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礼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8.颜色渲染的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一派繁华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
9.拟声形象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听”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例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
思路点拨:“倚”是个动词,诗人是通过这个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据全诗内容,可知这是在描绘戍边将士的安闲姿态,而这种形象烘托了边境的和平氛围。
答案:“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
即学即练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
【答案】“筛”,是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化平淡的现象为生动的动作,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
解题方法技巧
炼字题“三关注”:
(1)关注字词的含义:阐释字词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把字词还原到诗句中,描述字词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
景象。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常用手法为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双关等,同时也要注意字词的使动、形容词作动词等活用现象,以及将静态景物动态化的化静为动手法等。
(3)关注字词的作用:指明字词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在结构方面的作用;等等。此外还要注意总结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富有韵律、含蓄蕴藉等。
新知二赏句
1,注意赏析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命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技巧上的特别之处来。
2.注意答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义,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例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间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
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思路点拨:(1)含义。“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运用了诗家语之倒装,正确语序应为“寝园石马残,废殿铜驼泣”。“寝园”指陵园。画线句的意思是: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2)手法。这两句运用了对仗手法,“废殿泣铜驼”使用了拟人手法。这两句还是景物描写,尤其写铜驼哭泣,更表现出了人的情感,这是情景交融的手法。
(3)作用。先回答景物或意境特点,即这两句描绘了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再回答情感方面的作用,即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发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即学即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省试①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①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②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
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pi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晨,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答案】(1)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诗的前半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2)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3)动静虚实突转,出人意料: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诗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
解题方法技巧
赏析诗句“三步骤”:
(1)含义: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句内容。
(2)手法: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3)作用: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或点明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新知三鉴赏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词表现形式上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鉴赏时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修辞手法
(1)比喻
诗人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作比喻。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人格化。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所特有的具象效果。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5)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双关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因为诗词以写景抒情为主,所以描写最常见,它包括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即在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典诗词很讲究用典,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能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虚实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对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
例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①”。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②。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价”作语助词。②觑着人欲下未下:《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词的下阕“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1)明手法。“觑着人欲下未下”是将海鸥当作人来写,是拟人手法;结合注释②可知此句用了《列子·黄帝》中的典故。故修辞手法为拟人和用典。
(2)阐运用。阐释拟人手法的运用,“觑着人”是说海鸥偷偷观察人,“欲下未下”写其犹豫不决,满腹狐疑。阐释用典手法的运用,结合注释②可知,海鸥对有心机的人有了戒心,典故表达的是厌恶机心的态度,句中“觑着人欲下未下”是要表现与词人有盟约在先的白鸥也不相信词人了。
(3)析效果。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海鸥的胆怯与犹豫的心理。用典,结合词人遭遇来理解,词人隐居江湖实属无可奈何,是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致,故他内心仍然时有不平静,怪旧友白鸥不相信自己,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上被猜忌的遭遇。
答案:①拟人的手法。说白鸥“觑着人”,即用眼偷偷观察人;说白鸥“欲下未下”,形容其狐疑不决。将白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其胆怯、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②运用典故。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来多用此典以示厌恶机心。如今说白鸥也不相信作者,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解题方法技巧
赏析修辞手法“三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3)析效果: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即学即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请指出第三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例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这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分析写景的手法主要从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以及修辞等角度考虑。在这首诗里,前三句是静景,最后一句是动景,所以这首诗写景主要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答案: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春流平岸,春草晚照,这些都是静谧、恬淡的;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反衬出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独。
即学即练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做简要分析。
(2)整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也可)的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勇猛、矫健也可)的形象。
(2)整首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希望像雄鹰一样,惩奸除恶,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综合探究,拓展延伸
题型:比较评价题的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考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
例题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比较两首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思路点拨:要注意答题的角度:辨别两首诗词景物描写上的异同。两首诗词都是在描写浩瀚无边的大海,意境一如两位伟人胸怀,壮阔博大。如《浪淘沙·北戴河》中的“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见”,《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在写法上,《浪淘沙·北戴河》直接写大海本身的壮阔,《观沧海》则是用海边的山、树、草及日月星汉来衬托大海。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词都以大海为歌咏对象,意境都壮阔博大。
不同点:在写法上,《浪淘沙·北戴河》直接写大海本身的壮阔,《观沧海》则是用海边的山、树、草及日月星汉来衬托大海。
即学即练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①。
[注]①华颠:花白的头发。
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儿童的“牵衣” “笑我”头发花白的情景 既具有戏剧性 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不同点:贺诗是实写 家中孩童不识这位外来老叟 竟将他当成远客 笑盈盈地向他问长问短 写出后辈天真活泼和诗人年老的感伤。吴诗是虚写 想象回家后的亲切情景 将诗人久别回乡的急切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象:田野外河水上涨,阳光照射下的“白水”更加明亮夺目:雨后的群山,在阳光下“碧峰”秀出,更具层次感。(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也给前面所描绘的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第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1)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意对即可)
(2)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1)①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滴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②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由中的奇观,为扬。这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润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身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注]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
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诗眼是“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帐恨之情,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案】(1)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暂脱尘嚣,试忘痛苦,感到愉悦怡然。(2)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符合诗意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问题。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举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
的角度对这首散曲做简要赏析。
【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等。②对偶,长江万里对淮山数点,白如练对青如淀等。③比拟,如新月“学”扇。④排比,如前四句。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领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做简要分析。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1)领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形象可感,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2)“独”突出了子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态。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描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退隐江湖。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
【答案】上阕运用了拟人手法。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暗示了词人自己无心机,纯粹天然。湖上数峰似呈清寂愁苦之色,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描绘出一幅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图。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沧桑之感。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