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动机约翰逊之后还下令毁尸灭迹。肯尼迪遇刺之后,当肯尼迪还在医院接受抢救时,约翰逊就下达了清洗肯尼迪遇刺时乘坐的敞篷汽车的命令。接着,约翰逊委派他的亲信将康纳利州州长的带血衣服(康纳利曾与肯尼迪同乘敞篷车)取回洗净。肯尼迪乘坐的那辆敞篷车一直在白宫警卫的看管下,但留有弹痕的挡风玻璃于11月25日就被人更换掉了。参与解剖肯尼迪尸体医生据说也被施加了压力,因此肯尼迪的尸体解剖报告肯定是靠不住的。2007年CIA老牌特工、水门事件“军师”霍华德·亨特临死前披露了一个惊天秘密: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约翰逊对肯尼迪下了黑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况且编造这样一个谎言对一个将死的老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况且他还高度还原了事情的经过。马德莱娜是约翰逊的情妇,直到1973年约翰逊去世,1990年约翰逊的儿子得可癌症作古,才爆出1963年11月21日,也就是肯尼迪遇刺发生的前一天晚上,马德莱娜参加了一个为时任FBI局长

肯尼迪遇刺案一直以来疑疑点重重,但是有一点是大众普遍认同的:肯尼迪的死肯定不是个人的独狼行为,身后必然与美国强大的势力组织甚至是政府有关系。下面介绍肯尼迪遇刺案最大的元凶之一,肯尼迪担任总统期间的副总统,以及肯尼迪死后接任总统的林登约翰逊。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1)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

疑点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时30分,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距离发生不到100分钟,副总统约翰逊便匆匆宣誓继任。他还颁发命令,禁止在2039年之前发表任何涉及肯尼迪遇刺案的重要文件和照片。

2007年CIA老牌特工、水门事件“军师”霍华德·亨特临死前披露了一个惊天秘密: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约翰逊对肯尼迪下了黑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况且编造这样一个谎言对一个将死的老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况且他还高度还原了事情的经过。

马德莱娜是约翰逊的情妇,直到1973年约翰逊去世,1990年约翰逊的儿子得可癌症作古,才爆出1963年11月21日,也就是肯尼迪遇刺发生的前一天晚上,马德莱娜参加了一个为时任FBI局长埃德加·胡佛举行的晚会。约翰逊到得很晚,他把亨特等叫到一个小屋子里开了十几分钟的会,其中一人还参加了后来调查肯尼迪遇刺案的华伦委员会。实际上正是这次密会制定和审核了刺杀肯尼迪的计划。当约翰逊走出来的时候,他瞥见了马德莱娜。约翰逊凑到她的耳边小声对她说:“从明天起,这个该死的肯尼迪就不会再妨害我。这不是威胁,而是说到做到。”知道第二天她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2)

总统车队在达拉斯的行车路线也是一个重要的疑点。得州州长康纳利强行制定了这个路线,这完全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他这样做肯定是得到约翰逊同意的。而且参与护卫肯尼迪的摩托车车队人数比预定的减少了一半。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情节,从一个民众当时拍摄的胶卷中可以看出,在枪响的前几秒钟,约翰逊的保镖已经打开车门,以便可以随时保护约翰逊。

约翰逊之后还下令毁尸灭迹。肯尼迪遇刺之后,当肯尼迪还在医院接受抢救时,约翰逊就下达了清洗肯尼迪遇刺时乘坐的敞篷汽车的命令。接着,约翰逊委派他的亲信将康纳利州州长的带血衣服(康纳利曾与肯尼迪同乘敞篷车)取回洗净。肯尼迪乘坐的那辆敞篷车一直在白宫警卫的看管下,但留有弹痕的挡风玻璃于11月25日就被人更换掉了。参与解剖肯尼迪尸体医生据说也被施加了压力,因此肯尼迪的尸体解剖报告肯定是靠不住的。

动机

既然约翰逊有刺杀肯尼迪的嫌疑,那有什么动机可以支撑呢。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3)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和杰奎琳·肯尼迪在一起宣誓 继任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当美国总统意外死亡之后,由副总统接任总统,这当然是客观动机。但是1960年民主党内确定总统候选人,约翰逊与肯尼迪属于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而当约翰逊出人意料地甘居第二时,有人问及个中原因,他竟语出惊人:听说美国有四分之一的总统死在任期内,我已准备好再打一次赌。甚至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告诉秘书斯通说,“我和林登·约翰逊的区别是,虽然我们两人都想当总统,但我并没有为此杀人。”可见尼克松是约翰逊刺杀肯尼迪说法的支持者。

约翰·肯尼迪遇刺现场(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大元凶)(4)

肯尼迪和约翰逊

当时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的矛盾重重,肯尼迪曾对弟弟说,如果他能参加1964年的总统大选,肯定不会再选约翰逊当副手了。美国总统历来是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而约翰逊确实南方大资本家的支持对象。约翰逊从小生活在美国石油巨头众多的德克萨斯州,当地的石油巨亨不断用资金贿赂约翰逊。而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早就对约翰逊进行调查,顺藤摸瓜出了很多得州石油大亨的贪腐大案,其中约翰逊的身影就在其中。此外,肯尼迪决定进行财政改革,提交议会议案削减得州石油大亨在税收方面享受的优惠待遇。这必然刺激约翰逊和石油巨头们铤而走险。

因此在石油巨头们看来,刺杀肯尼迪的风险和自己几亿美元的损失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约翰逊杀人的动机无论是各个方面都具备了。但这一惊天悬案的真正谜底,恐怕得再过几十年才能揭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