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优化体制 促进新区制造业升级(两业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优化体制 促进新区制造业升级(两业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甘肃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总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3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综合库4座,冷库1座,综合服务楼2栋及园区公用工程等。基地委托全球领先的物流地产服务商普洛斯运营管理,现已成功引入京东、五粮液、纳爱斯等品牌客户入驻并设立西北分拨中心。”据金融仓储公司负责人杨毅介绍,基地按照智慧园区的建设标准,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各类智能化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企业实施智慧工厂建设,引进知名数字化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化改造服务,助力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生产、销售、物流各环节信息共享协同,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杨毅说。初冬时节,记者深入秦川园区探访,走进一个个企业,更能清晰感知“两业”融合发展的脉络。生产管理更“智慧”趁着“两业”融合发展的东风,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赋能秦川园区

优化体制 促进新区制造业升级(两业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1)

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装卸货物。记者 丁凯 摄

秦川园区位于兰州新区中心城区北部,是兰州新区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主战场,承担着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通道物流等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是兰州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

今年9月,秦川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开启了秦川园区奋力推动发展的新征程。园区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依托资源优势,以超常规的办法、不寻常的力度,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数字赋能

生产管理更“智慧”

趁着“两业”融合发展的东风,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赋能秦川园区

初冬时节,记者深入秦川园区探访,走进一个个企业,更能清晰感知“两业”融合发展的脉络。

“甘肃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总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3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综合库4座,冷库1座,综合服务楼2栋及园区公用工程等。基地委托全球领先的物流地产服务商普洛斯运营管理,现已成功引入京东、五粮液、纳爱斯等品牌客户入驻并设立西北分拨中心。”据金融仓储公司负责人杨毅介绍,基地按照智慧园区的建设标准,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各类智能化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企业实施智慧工厂建设,引进知名数字化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化改造服务,助力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生产、销售、物流各环节信息共享协同,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杨毅说。

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是秦川园区以数据为纽带、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

趁着“两业”融合发展的东风,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赋能秦川园区。

试点以来,秦川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网络体系、标识体系、平台体系等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据汇聚赋能、新模式培育、“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应用,有力推动了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化工产业为核心,秦川园区重点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园区项目、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中心建设,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模块化集成应用,建设园区立体监测网、智慧管理平台、智慧调度中心等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生态型、科技型化工园区。

实际上,由于秦川园区落地企业大多起点高,跨地区融通能力较强,为“两业”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甘肃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托球生物科技(兰州有限公司)、山东宝源化工有限公司、兰州康鹏威耳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落地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均实现了智能化,以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在秦川园区“两业”融合路上留下了清晰的发展轨迹。

量身打造

拓展延长服务链

实现服务与制造环节无缝对接,

蓄积起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大动能

走进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新气象。

这些基础配套功能齐全、安全环保设施可靠、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智能化监管领先的专用厂房,是产业园区为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实现快速入驻而打造的。

在“两业”融合发展中,秦川园区在专用厂房、通用设备、基础设施等重资产领域转变传统投入模式、融资模式,减轻企业投资压力,并拓展延长服务链,通过“量身打造”的服务模式,实现服务与制造环节无缝对接,让企业轻装上阵,蓄积起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大动能。

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说,“园区为企业提供公辅配套完善的标准化厂房,为企业入驻投资卸下包袱,更重要的是提供从生产到仓储、研发等环节的全流程服务,通过资源要素及平台效应,让共享发展的理念在每一个企业得到践行。”

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则为制造业企业打造了“金融 仓储 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有效提升了价值链水平。该基地为有资金需求的委托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预付款融资业务、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和存货融资管理业务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300余户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及第三方担保存货管理服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34亿元。随着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及品牌效应日渐突出,公航旅金融仓储基地为兰州新区乃至全省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为培育我省仓储物流市场、建设通道物流产业、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平台共享

跨区域融合发展

与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

借力赋能,服务园区企业创新发展

在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平台,将为企业提供从科研孵化—中试—产业化等全方位的共享综合科技服务,提升企业科技化水平,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刘鹏说,“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12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目前已建成,将为企业研发提供共享平台。”

围绕重点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在“两业”融合中,秦川园区通过建设重大基础科研平台,引进在甘高校、院所在新区设立科研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院,加快组建化工园区联合技术研究院,构建了以精细化工材料、精细化工设备、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为主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全链条。同时,大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在秦川园区布局,建立保障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

“两业”融合发展路径中,“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秦川园区不断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走出去”与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建设合作机制,借力赋能,服务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融合。重点围绕绿色化工、新材料领域,支持瑞朴科技、兰州助剂厂、康鹏威耳等落地企业建设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检验检测平台等,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工艺优化、材料产品检验检测、中试等服务,推动企业研发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生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深度融合

绘就发展新画卷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两业’融合是推动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带动优势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助力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向西开放平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川园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魏兴杰表示,随着“两业”融合试点工作的推进,秦川园区将充分发挥新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在新基建、营商环境打造、人才引进、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幅提升园区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优异的发展环境。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形成具有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

到2022年,秦川园区“两业”融合生态初步形成,主导优势产业实现“两业”深度融合,“两业”融合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成为西北地区“两业”融合示范区。

目标已定,勠力向前。

立足兰州新区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主战场,秦川园区将以绿色化工及通道物流产业为主要产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以数据为纽带,从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对外合作机制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大手笔描绘“两业”融合、产业发展的崭新画卷。(记者 陈永君 李佳丽)

来源:兰州新区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