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艺术特征及影响(柳永词的语言艺术)
柳永词的艺术特征及影响(柳永词的语言艺术)
- 三、和谐优美,音乐性强
- 词属歌唱文体,通过声音表达感情,因此,它的语言要具有和谐优美的音乐性,柳词于此尤为突出。就连指责柳词“词语尘下”的李清照,也不得不肯定柳词“协音律”,并说: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词论》 ) 陈振孙亦云: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提要》又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柳永妙解音律,长于创腔,其词在当时实际上起着代词谱的作用,如朱雍《塞孤》、《西平乐》、《笛家弄》诸调,皆以柳词为谱,并标明“用耆卿韵”。柳词 于极富声乐之美,时人竞相传唱。叶梦得《进暑录话》云:“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吴曾《能改斋慢录》亦云: “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可见,柳词是最适宜歌唱的。
- 柳词善用双声叠韵,读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如《八声甘州》中的“清秋”、“冷落”、等都是双声,而“长江”、“无语”、“阑干”等又用叠韵,词人便通过这些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悲咽的双声叠韵词来表达起伏不平的心绪。《阳台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两 句中便出“岂知”、“前欢”、“云雨”三个双声叠韵词。
- 柳词多用叠字。有名词相迭,“走舟车向此,人人奔走竟利”(《定风波》),有动词相叠, “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轮台子》),有数词相叠, “岸边两两三三”(《慢卷紬》)。叠用形容词的最多,最好,“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下汀洲,思悠悠”(《曲玉管》),六句中就有四处是形容词叠用。再如,“梦觉小庭院,冷风浙浙,疏雨潇潇”(《临江仙》),既能令人想见风雨之状,又似乎叫人听到风雨之声,可谓声态俱佳。词人还爱用同音相叠,“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八声甘州》),使音调更和谐悠扬。
- 柳永精于审音定声,词中平仄四声的安排都恰到好处,极尽抑扬顿挫之美。由于去声字远扬发调,声音响亮,最为警动,柳词常用来做领字或收句。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 》),收到了陡然振起的艺术效果。用去声收句者也很多,如“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剔银灯》)。有时还常把去声字与上声字连用,极抑扬亢坠之致。又讲究四声的兼用,如“匹马驱驱,摇征髻,溪边谷畔”(《满江红》),渐入风景,水村渔市”(《满江红》),音调铿锵,声情并茂。
- 柳词的用韵颇具匠心。在长调句中,偶然出现两字一顿并押韵的句式,也即句中用韵。《引驾行》: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便有四处用句中韵,化板滞为灵活,尽收声情摇曳之美。
- 《雨霖铃》则是一首以声传情的杰作,最能反映柳词语言的音乐美。词用了很多双声叠韵,如“寒蝉”、“凄切”、“留恋”、“无语”、“冷落”、“清秋”、“风情”。又有两处用叠字, “去去”、“沉沉”。领字亦用去声,“对长亭晚”,“念去去、千里烟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骤雨”、“帐饮”、“泪眼”、“暮霭”、“自古”、“纵有”、“更与”等都是去上连用,而“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则又四声兼用,阴阳交错。全词押仄声韵,非韵位处,也以仄声收句,各句中又嵌入许多仄声字,造成音节短促、情意急迫的气氛。作者选用“切”、“歇”、“噎”、“阔”、“别”、“节”、“月”、“设”、“说”等屑韵字作韵脚,这些字用齿音传响,低回抑细,字字悲咽,声声怨恨,与那种撕肝裂胆的别情谐调一致。本来《雨霖铃》就是“颇极哀怨”( 王灼《碧鸡浪志》) 的曲子,柳永又充分地利用了语言音调的特点,把词的形象美与音乐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低回悲枪、凄楚欲绝的情调,掀起读者的感情波澜。想那“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俞文豹《吹剑续录》) 时,定会催人泪下沾襟的。透过这首词,我们便可窥见柳词语言音乐美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