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想爹娘(我的母亲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想爹娘(我的母亲我的家在东北)乒乒乓乓二挂响鞭后, 大支宾宣布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兄嫂(父母不在了), 夫妻对拜,进入洞房。婆家亲属热情招待娘家人,进屋喝口热水,暖暖身子,再入席饮酒吃饭。马车顺利的到了家门口,爹捧上红包给押车的小舅子,大姑娘小媳妇们赶忙搀扶新娘子下车。四匹马的脖子上都系着红铃铛,叮叮当当,头晚吃足了草料,满足的打着响鼻, 哒哒哒、 哒哒哒跑起来。在大家一路叮嘱一路鼓励一路的憧憬中,马车到了吴广发屯。爹和村大支宾 (主持人)早就站在村口迎候了,主持人在当地俗称“大支宾”、“劳头忙”、“屯不错”或“屯大爷”。他们一般都是在屯里有些威望,头脑灵活、办事利落的人。 大支宾引着路,马车进了村头。 “接鞭接鞭, 奏乐奏乐啊,新媳妇儿到了。”大支宾大声唱喝,村里的车老板紧忙跑过来,接过送亲人的鞭子。 甩二三个响鞭,啪、啪、啪,清脆的鞭梢声表示对送亲人的尊敬。大支宾又高喊:奏乐、奏乐啊。喜庆的锣鼓敲了起来,二个喇
01.成亲爹娘是解放前在老家望奎县农村拜堂成的亲,爹比娘大八岁,结婚时娘勉强十八岁。他们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没见过面,直到拜堂成亲那一天,才一睹对方的尊容。
东北农村历来有早婚习俗,青年男女十六七岁就结婚生子。家里穷,我父亲结婚时都二十六岁了,这在旧社会农村已是大龄青年了。爷爷奶奶都已去世, 是伯父伯母一手张罗给操办的。先托媒人说合,双方家长相亲,认可后定亲,过完彩礼, 再定下日子,就可以结婚了。
望奎县当地的风俗是,男方不接亲,女方自己送亲。正日子那天,娘坐在四匹马拉着的花轱辘车上,车轮子镶一层铸铁,就是平日种地拉粮食的平板大车。从望奎县惠头西屯到吴广发屯,大约有七八公里的乡间土路。
娘戴着红盖头坐在马车中间, 旁边坐着她的舅舅、姑姑及她的弟弟和亲姊妹。一行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已经是晚秋了,太阳虽然升起了,但当地一早一晚还是很冷。姑姑叮嘱侄女到了婆家要听嫂子的话,和哥嫂住一起要勤快,要学干活,要学有眼力见。几个姐姐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告诉五妹,不能再贪玩了,嫁人了就是大人了,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了一道。
四匹马的脖子上都系着红铃铛,叮叮当当,头晚吃足了草料,满足的打着响鼻, 哒哒哒、 哒哒哒跑起来。在大家一路叮嘱一路鼓励一路的憧憬中,马车到了吴广发屯。
爹和村大支宾 (主持人)早就站在村口迎候了,主持人在当地俗称“大支宾”、“劳头忙”、“屯不错”或“屯大爷”。他们一般都是在屯里有些威望,头脑灵活、办事利落的人。
大支宾引着路,马车进了村头。 “接鞭接鞭, 奏乐奏乐啊,新媳妇儿到了。”大支宾大声唱喝,村里的车老板紧忙跑过来,接过送亲人的鞭子。 甩二三个响鞭,啪、啪、啪,清脆的鞭梢声表示对送亲人的尊敬。大支宾又高喊:奏乐、奏乐啊。喜庆的锣鼓敲了起来,二个喇叭匠赶紧鼓起腮帮子,吹起欢庆的迎亲曲调。
马车顺利的到了家门口,爹捧上红包给押车的小舅子,大姑娘小媳妇们赶忙搀扶新娘子下车。
乒乒乓乓二挂响鞭后, 大支宾宣布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兄嫂(父母不在了), 夫妻对拜,进入洞房。婆家亲属热情招待娘家人,进屋喝口热水,暖暖身子,再入席饮酒吃饭。
02.婚 宴红白喜事讲究的是八盘八碗或六盘六碗。大锅白菜炒猪小肠,干炒粉条,红烧猪肉炖粉条,白菜炒木耳,白菜炒蘑菇,红烧萝卜,红烧土豆,炒干豆腐,红烧豆腐,炝大头菜,凉拌白菜丝,凉拌萝卜丝,红烧四喜丸子(用小米饭加少许肉沫做的)煸白肉,猪头肉,(自家养猪杀的肉) 溜三样(肝尖肚片肥肠),酸菜汆白肉等大路菜。条件好点人家才上鸡鸭魚肘子等四大件。
夏天在院里搭大锅炒菜炖菜,院里摆桌放席吃喝;冬天用自家屋里厨房大锅炖菜,借左邻右舍家炕桌上放席,喝的是当地纯粮小烧酒。
03.嫌 隙大娘家当时住的是两间泥草房,外屋是厨房灶房,里屋南炕住着大娘大爷和侄子,北炕就是新房。晚上南北炕都挂一个布帘,当地人叫幔帐。
东北天寒地冻,冬天取暖的柴草少,大房子盖不起也烧不起。20世纪70年代前,农村人住的大都是这样的房子。
娘过门七天就接替大娘开始做饭、洗衣、喂猪等活计。娘身上有四个姐姐,在家也不怎么干活,到了婆家就得担起担子。
开始大娘拉着娘的手, 大娘说,拉拉新媳妇手干活随手(听话),这是古人传下的老理。又领她看了厨房,仓房米粮囤,猪圈,鸡窝,狗舍,鸭鹅架等地方,教她打理家务。
娘也学,怎耐她饭菜火候还是掌握不好,不是煮硬了就是煮烂了、煮糊了、煮夹生了,菜炖咸了,炖淡了,饭菜串烟那是常事。
娘累的汗泼流水忙的脚打后脑勺,有时猪鸡鸭鹅喂的不应时, 把那老母猪饿的跳圈, 拱翻了菜园子里边的酱缸。真是应了农村那句老话:老母猪拱菜园子,吓的家雀登房檐子。鸡鸭鹅饿的乱叫,狗也受惊,汪汪的不停的叫唤。
娘给我讲过:有一次,她煮大碴粥给煮糊巴了,不能吃,都抢下来喂了老母猪。 全家人当晩没饭吃,饿的侄儿嗷嗷哭,大娘黑着脸,给孩子做了一碗白面疙瘩汤。
娘冷丁学干活,皮儿片儿(不利索),还特别祸祸(浪费)粮食。大娘生闷气,唉声叹气,有时大半天也不和我娘说一句话。娘每天谨小慎微,主动给大嫂点烟倒水,装烟袋锅,递到嫂子手里,每天给哥嫂端洗脸水,倒洗脚水,早晨起来倒尿盆。
东北农村屋里没有厕所,十冬腊月零下四十多度, 滴水成冰,人们夜间只能在外屋地方便,早晨再倒猫楼(厕所)里。
当小媳妇,每天要看嫂子的眼色,她也觉得比自已挑门户过日子好。
04. 分家日子不经过(过的快),眨眼就到了寒冬腊月,年根底下了。一天,大娘突然提出分家,要求我爹娘二人自立门户。
娘当时就哭了,哀求道:嫂子, 我年龄小不懂事, 不会过日子,不会干活,这些我都能改。我有啥做不对的地方,还求你多担待,我能改也一定能学着做好。
娘哭泣着: 刚成亲几个月, 嘎哈(为啥)就分家呢! 老人都不在了,投奔谁啊?!刚结婚就分家,嗑了吧抻(丢人)的,多丢人啊!!
大娘叼着铜锅长杆玉石的烟嘴,吧嗒、吧嗒的吸着蛤蟆头烟,不时吐出几口烟雾。望着泪眼婆娑的弟媳妇,她长长地吸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小七媳妇呀,孩子长大了,结了婚成了家,都得自已顶门过日子。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再说,不做贼不养汉的磕抻啥呀?!
娘哭哭啼啼地说:我不想出去,我不知道怎么过日子。求嫂子,你让我干啥活都行,我不想分家出去啊!
“小七媳妇,你嘎哈听不明白呢?快别墨墨叽叽、哭哭啼啼的啦。 树大没有不分枝的,鸟儿长大也得飞出窝! 快点让他老叔小七回来,马上就分家。
大娘吩咐大爷说:他爹,你去邻居老吕家借杆大秤,找老吕头来帮你给他老叔家约秤。我去掂对几个口袋,给小七家装粮食和土豆子。粮食蔬菜咱按人口均分,猪咱喂不起了,把老母猪卖了, 钱一家一半,再给他老叔家抓二只小鸡带走。
大娘接着叹了一口气,自然自语道:穷人家的日子不好过,缺啥都不中啊。
大爷瞅了一眼流泪的兄弟媳妇,商量大娘:滿仓他娘啊(我治国大哥的小名),都要到年根了,冰天雪地的,你把小七小两口分出去,让他们自己过,这年他俩怎么过啊! 他们上那住哇? 将就一冬得了, 过了年再说,中不中?
你一提分家,我这当哥的心呀,象猫抓、针扎似的难受哇! 大爷眼圈红了, 低声向大娘求情。
大娘是大户人家的闺女,见过世面。社会变革,世事混乱, 她才从大家闺秀沦为平民百姓。她一生说话干脆利落,自己想好的事说到就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犹豫吐个吐沫就是丁。
大娘叼着旱烟袋,吧嗒着关东烟, 斩钉截铁地对大爷说:不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年节好过,平常日子难熬。
粮食白菜萝卜酸菜,油盐酱醋一样不少,都按人头均分。
家里的现钱,两家对半分,各拿一半。
过年时,买几斤猪肉,年三十包顿饺子,再炒两个菜,年就过去了。穷人家,小门小户的,年啊节啊好过。早晚都得分家自立门户,早分家小七媳妇早自立。
大娘放下烟袋,啧啧说道: 他爹,你说说啊,哪有像小七媳妇这样的,结了婚还啥也不会,这不行啊!俗话说,慢雀先飞,就得让她单挑门户,才能学会挑起生活的担子!
咱让她分家另过,这是为她好, 得让她尽早自已当家,尽早学会过日子。
小七扛大活当长工能挣钱,外边有搂钱的耙子,家有装钱的匣子。他老叔干庄稼活是一把手,他老婶年青儿,摔打摔打几年就能撸出来。
他爹呀,你也不用担心,你个大老爷们也别哭叽尿嚎的。我会看人,你走着瞧,他老叔老婶日子能过好,几年就能红火!你放心地让他们走,让他们自立,让他们自个张罗找房子住。
他老叔老婶也走不了多远,他们不会住露天地!过了年,咱就去看看他们,看他们日子过的咋样!
大娘胸有成竹地安慰着大爷。
(未完待续)
2017.2月5日于海口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