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南鹏谈互联网创业者(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

沈南鹏谈互联网创业者(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第一次踏上远赴美国纽约的班机,兜里只揣着300美元。大学毕业,沈南鹏没有按部就班的选择工作,而是出国留学,这一年他23岁。1989年7月15日,这是沈南鹏至今难忘的一天。荣誉和机遇一起到来,沈南鹏拿到了保送上海交大试点班的通知书,父母的脸上挂满笑容,邻居的眼里满是羡慕。三年后,沈南鹏大学选择了交大的数学专业,18岁的他有一个梦想,要成为像陈景润那样数学家。大学四年,沈南鹏沉浸在数学的世界中,满脑子都是阿贝尔定理,格林公式,不服输的他,对费马大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非常痴迷。

1974年的一天,浙江海宁硖石镇 阳光洒满了金灿灿的江面。年仅7岁的沈南鹏眼里充满了兴奋。

他告别了玩伴,牵着母亲手,踩着父亲的影子,在晨光中走向一个全新的大城市——上海 。

七十年代,考试拿第一,是所有孩子的最高荣耀。争强好胜的沈南鹏自然也不甘落后,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霸,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1982年,沈南鹏拿下了首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冠军,那一年沈南鹏年仅15岁。

荣誉和机遇一起到来,沈南鹏拿到了保送上海交大试点班的通知书,父母的脸上挂满笑容,邻居的眼里满是羡慕。

三年后,沈南鹏大学选择了交大的数学专业,18岁的他有一个梦想,要成为像陈景润那样数学家。

大学四年,沈南鹏沉浸在数学的世界中,满脑子都是阿贝尔定理,格林公式,不服输的他,对费马大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非常痴迷。

1989年7月15日,这是沈南鹏至今难忘的一天。

第一次踏上远赴美国纽约的班机,兜里只揣着300美元。大学毕业,沈南鹏没有按部就班的选择工作,而是出国留学,这一年他23岁。

马正: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马化腾都跟着他玩!

反思面试的失败,沈南鹏发现,只靠勤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再乱碰运气,沈南鹏将自己锁在出租屋,专心学习研究关键问题。

江恩理论,5个波浪循环,MBS、CDO、布伦特原油报价等专业问题,沈南鹏用了两周时间,全部搞透。

深度思考和针对性的准备,面试的挫折很快被扭转。沈南鹏拿到了花旗银行投资部的复试的机会,

那天沈南鹏一大早就来到面试单位,进入复试的有三个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另外一个就是沈南鹏。

面试官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博士,题目竟然是刁钻的数学智力题。博士心想:一个哥大数学系退学的人,数学能好到哪去?

结果不到5分钟,沈南鹏就给出了答案,而另外两个人还在苦思冥想中。

靠着学霸基因和两周攻克的专业知识,沈南鹏拿到了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职位是花旗银行的投资经理。

多数人的第一份工作,往往不会很顺利。

沈南鹏要不分日夜的盯着大盘,还需要用蹩脚的英语进行资产定价分析,常常下班的时候,都是凌晨两三点。这份工作沈南鹏干得并没有什么成就感。

1992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于沈南鹏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华晨中国在纽交所上市,国内资本市场的乌云渐渐散去。

这对中国和沈南鹏都是一次机会,两年间,沈南鹏协助了多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上市,他隐约感觉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复苏的气息。

中国企业想要海外上市,像沈南鹏这样的华人投资经理,价值非常重要。

1994年,沈南鹏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一次决定,接受雷曼兄弟的邀请,回香港工作,这一年沈南鹏27岁。

香港的主要工作是帮中国企业兼并或者上市。沈南鹏每天的生活就是作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游走于各种官场和商场之间。

他开始渐渐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和巨大的机遇,沈南鹏谋求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沈南鹏在这一年跳槽了,出任德意志银行中国资本市场主管,主要是帮助企业进行债券融资。

当时德意志银行的债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但这些利润不高的业务却是花旗、瑞银、摩根斯坦利等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

沈南鹏发现,大家都是争着啃一块没有肉的骨头。

很快,沈南鹏看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在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眼中,政治影响大于经济利益。

从华尔街回来的沈南鹏,可以说是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人,他对这些做法不屑一顾,专心寻找真正有利润点的业务。

沈南鹏将目光投向了企业垃圾债券,帮助境内境外的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就是帮企业做嫁妆,提升企业的债券融资能力。

沈南鹏将业务方向调整后,虽然交易规模没有之前大,但利润却是之前的好几倍,7个人的团队,年底人均奖金超百万。

一年后的1998年,32岁的沈南鹏出任德意志银行最年轻的董事。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沈南鹏是年轻有为的成功人士。

随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帮助融资的多家企业濒临破产重组,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

那段时间,沈南鹏的脸上没有笑容,他在反思,为什么好好的企业一下就不行了。

保持好奇,保持思考是沈南鹏看上去比别人让运气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年前的一次美国之行,在沈南鹏心中播下的种子,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发芽。

沈南鹏谈互联网创业者(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1)

马正: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马化腾都跟着他玩!

早在一年前,沈南鹏受邀去美国参加了朋友的聚会。

那次聚会至今难忘,那一天是1997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节。他站在朋友家的阳台上,手里端着红酒杯,放眼望去,整个硅谷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繁灯初上,整个硅谷大大小小的小镇都在放烟花。眼下这个富裕的小镇,每个家庭能够开一个烟花party。

这种繁荣的场景,和他当年离开美国时,截然不同,这一切都是互联网经济的推动。

沈南鹏开始关注和思考,硅谷繁荣背后的互联网经济。他隐约感觉到,正在改变整个美国,和美国的人生活方式的互联网,一定能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1999年,世纪末和最后一个春节,沈南鹏回到上海和家人一起过节,年前席卷亚洲的经济泡沫,带给他的神经刺痛还未散去。

2月22日,上海的天气还有一丝寒意。外滩的餐馆内,沈南鹏和几十个留学的校友却聊的热火朝天。

从互联网经济到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从中国的网络现状,到纳斯达克的IPO。梳着大背头的沈南鹏,兴奋地谈论着这些当时绝对前卫的话题。

第二天晚上,沈南鹏再次收到饭局邀请,季琦和梁建章约他再聊聊关于互联网的话题。

多年以后,沈南鹏依然对这次谈话印象深刻。

梁建章给沈南鹏和季琦讲了一个故事:1993年的一个暑假,他和女朋友曾在科罗纳多峡谷里迷路了,靠着网上下载的电子地图得以脱险。

留着平头的季琦和戴着衣着朴素的梁建章,对互联网经济充满信仰。

沈南鹏看着眼前的梁建章,17年前的那次计算机竞赛中,他和自己一样站在了领奖台上,也是同一年,15岁的梁建章也考入了复旦少年班。

1989年,梁建章和沈南鹏同一年去美国留学,他拿到了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在甲骨文工作了10年。

经历如此相似的两人,10年后再见。沈南鹏发现他们对互联网的理念也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觉得能够改变美国的互联网,也必定能改变中国。

两年前的硅谷之行,在沈南鹏心中播下的互联网种子,在上海外滩破土而出。

看似冲动,又像冥冥中早有安排一般,沈南鹏决定和梁建章,季琦一起创业!

此时,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已经拉开,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已经开通,李彦宏的百度已经拿到了融资,马化腾和马云也都迈出了互联网的探索脚步。

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开拓人,大多模仿美国的产品模式,沈南鹏他们也是一样。

在沈南鹏看来,学习是最底层的人生技能。

沈南鹏谈互联网创业者(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2)

马正: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马化腾都跟着他玩!

他们想过做中国版的亚马逊和宜家,但是物流无法支撑,想过做招聘网站,想过做电子商务,最终决定做旅游。

沈南鹏在两年前,就注意到像亿客行这样的公司,在美国非常成功,他觉得互联网旅游在美国能成功,中国也没问题。

1999年5月,上海徐家汇气象大楼的17层,沈南鹏、梁建章、季琦和范敏四人投资200万,携程网成立了!

沈南鹏站在200平米的办公室内信心满满,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就此开始。

多数人的第一次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沈南鹏是个例外!

携程网起初是在网上预定机票,砸了100多万进去,却始终干不过线下的机票代理公司,沈南鹏他们又转向旅游门票代理,结果也没有什么效果。

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活下去的问题,这点沈南鹏非常清楚。

经过两次折腾,200万的创业资金已经烧的剩下不到30万。沈南鹏决定抓住最后的一点资金,转头做酒店预定项目。

随即砸了20万在上海晚报等媒体上投放广告,但带来的流量和订单却寥寥无几。

公司资金即将耗尽,而业务却迟迟没有起色,难道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吗?

沈南鹏不甘心。他埋头写了几十页商业计划书,四处奔走寻求融资,想着用自己的方法挽救携程网。

沈南鹏之前工作中认识的都是投行,运作上亿的大项目,携程网这样的小生意,根本没有人感兴趣。

有一天,沈南鹏坐在电脑前,失落的看着余额越来越少的公司账户时,季琦兴奋地带来一个好消息。

他将沈南鹏写的几十页商业计划书拿给IDG的章苏阳看,章苏阳了解到携程网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后,看都没看商业计划书,就做出投资50万美元的决定。

拿到救命钱后的携程四君子,采取了梁建章的建议,调整战略,采取地推加客服的形式。

地推人员在机场口,派发携程的会员小卡片,用户通过会员卡上的电话,致电客服中心预定酒店,这一次,业务量开始了明显的上升。

沈南鹏觉得商业模式已经测试成功,现在需要放大业务量。显然之前的50万美元根本不够,他决定再次尝试融资。

在章苏阳的推荐下,软银中国的石明春愿意见面聊聊,沈南鹏一行带着之前的那几十页商业计划书敲开了石明春的办公室。

落座之后,石明春快速的扫了几页商业计划书,合起来放在了桌子上。沈南鹏心想:估计黄了。

石明春注视着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问道: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一下你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

沈南鹏回答了三点:一、我看到亿客行这样的公司,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二、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公司;三、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必定有这样的需求。

听了沈南鹏的回答,石明春陷在办公椅内的身体直了起来,告诉他们回去等消息。

等了几天后,属于携程,同样属于沈南鹏的转机到来,软银决定投资,并介绍了其他几家投资公司,一起注资450万美元。

拿到钱的沈南鹏,开始提升携程的运营能力,先后收购了上海最大的订房中心,现代运通和北京第一票务服务机构,海岸航空。

从此携程开启了高速发展之路,每天来电量暴增50%左右,到2002年,每月的订房量突破20万间,员工达到5000多人。

2003年12月9日,沈南鹏再次回到了美国,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的华尔街。

不过这一次,35岁的沈南鹏,脸上挂着凯旋者的表情,经过三年多的高速发展,这一天,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沈南鹏是一个数学天才,对数字有着高度的敏感度。

在携程日益壮大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投诉增多,很多用户投诉退款太慢。沈南鹏在几千条退款原因中发现,退款原因是酒店卫生不干净。

为什么携程会帮用户预订这些卫生不够整洁干净的酒店呢?难道就没有既干净又舒适的廉价酒店?

沈南鹏想到美国廉价又干净的青年酒店,他开始思考能否在国内也提供这样的酒店呢。

说到酒店,这个传统的线下重资产业务,沈南鹏之前是毫无了解,但是携程用户的投诉数据,却让他敏锐的察觉到了用户的需求。

这时候,同为携程创始人的季琦,也留意到网站有人抱怨,在携程订酒店偏贵。

季琦对携程的订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市面上的星级酒店性价比很低,价格便宜的卫生环境又差。

但有一家酒店是例外,创办于1996年的锦江之星,正是定位于经济型酒店,客服出租率高达90%以上。

沈南鹏和季琦不谋而合,他们随即决定,利用携程的销售网络,建立一个经济型酒店,2002年如家正式成立。

在装修上,沈南鹏决定舍弃地板、窗帘、大堂、用餐等基础的装修,力求简约,这样很好的控制了酒店成本。

在管理上,沈南鹏压缩了管理半径,只采用店长、值班经理和员工的三级制度,将管理的成本压缩到同业的33%。

在服务上,沈南鹏制定了十几本标准服务手册,从硬件的配置、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等16个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定,确定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严格杜绝。

在定价上,沈南鹏卡在了200-300元的这个黄金档位,让如家的性价比远超同行业。

在战略上,沈南鹏果断开启并购,先后并购和颐酒店、莫泰酒店、云山四季酒店等,快速做到了同类市场的第一名!

2006年10月26日,沈南鹏意气风发的再次出现在华尔街。

经过三年多的高速发展,他带领着自己的第二家企业——如家酒店,再次于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彼时沈南鹏的身价暴涨至20多亿。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不停的思考!

沈南鹏谈互联网创业者(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3)

马正:风投大神沈南鹏的开挂人生,马化腾都跟着他玩!

财富自由后的沈南鹏并未停止思考,他反思自己的成功,也反思自己的失败,在巨大的财富面前,沈南鹏仍然冷静地在不断认识自己。

沈南鹏发现其实自己对企业的具体管理运营并不擅长,自己的强项在于对商业模式的把握和对资本的整合上。

他凭借这种天然的优势,在和江南春吃了两顿饭,就果断投资了分众传媒。

在如家最艰难的时候,台湾的投资人Eric Lin 选择相信沈南鹏。

沈南鹏觉得,自己对酒店行业还不是很自信的时候,Eric Lin 给他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鼓励。他清楚,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投资人的信任。

沈南鹏认为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应该去支持有理想,有抱负的创业者,让他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005年9月,北京华贸中心的36楼,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

这一天,沈南鹏开启了自己新的职业身份探索,作为红杉全球合伙人,他与德丰杰全球创业基金原董事张帆,一起开始了风投生涯。

但卖出投资生涯第一步,却并不轻松。

沈南鹏发现,自己看上的项目,都有IDG的影子,好的互联网项目,几乎被他全打包了。

沈南鹏很清楚自己的投资,只是基于之前的投行经验,几乎全凭感觉,对手又是已经在中国深耕10年的IDG。

沈南鹏是个聪明又冷静的人,虽然手里不差钱,但面对对手,他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

沈南鹏选择跟投,一年多投资不到5000万美元,而且没有一单超过1000万美元。同时申楠鹏不断的学习,向红杉学习。

始创于1972年的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首创赛道论,认为应投资于赛道,而非赛手!

运用这一理论红杉曾投资过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谷歌、youtube等巨头公司,投资市值占到美国纳斯达克总市值的20%。

学霸沈南鹏很快领悟了红杉的赛道理论。

像开了挂一样,沈南鹏带领红杉中国先后投资了阿里巴巴、京东、今日头条、滴滴出行、高德软件、美团、微博、饿了么、360、蔚来汽车、大疆、聚美优品、唯品会、大众点评、赶集网、华大基因、德邦物流 、中通快递、达达等。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一半的公司,都是沈南鹏投出来的。只要你生活在中国,可以不知道,不了解沈南鹏,但一定和他投资的项目,发生过关系。

2018年4月4日,沈南鹏的两部手机,微信和电话响个不停,这一天福布斯全球最佳投资人,全球第一名,颁发给了沈南鹏,他是首次登顶的华人。

沈南鹏收到了诸多好友的祝福,他在两个手机间不断的切换,快速的在屏幕上滑动着,脸上看不出一丝情绪。

在过去的十多年,红杉中国的投资业绩,证明了沈南鹏看得比很多人都远,未来沈南鹏又能看到什么?

尾声

沈南鹏的成功看上去一帆风顺,事实上也一帆风顺,好像从来都不缺运气,沈南鹏坦言,自己是幸运的。

但如此成功的背后,仅仅有好的运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沈南鹏的身上依然能够看到,众多成功者共同的因素。

1、不断学习

从小时候的数学天才,到计算机全国冠军,后来保送上交大,得到全额留学奖学金,后又任性的跨到商科专业,学生时代的沈南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霸。

可怕的是沈南鹏的学霸基因从未退化过。

走出校园的他,两周掌握投资工具,拿下花旗银行投资经理offer;洞察美国互联网经济,学习并创办携程网;从投行到风投,快速学习掌握红杉的投资理念。

沈南鹏告诉员工:我们的业务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必须不断的通过学习曲线来保持相关性,投资是一个永远没有遗憾的行业,但只要愿意去学习,总结,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2、深度思考

从出国留学,到跨专业到商科,从华尔街到香港,从最年轻的投行董事到上海滩创业,从携程中发现新的商机创办如家,从创业者到投资者。

沈南鹏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职业身份的转换,看似充满运气,实则每一步都是深度思考的抉择。

如何能在最早的时间点发现最有潜力的企业,这是沈南鹏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沈南鹏能拿下移动互联网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

马化腾说自己的公司也投资出去100多亿美元,但他看到很多企业,沈南鹏在一两年之前就已经投资了。有种说法是:红杉沈南鹏投什么,跟着投什么就对了。

沈南鹏告诉自己投资过的公司管理者:作为管理者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哪里会出错,哪里创新不够。在投资中,逼着自己在数据还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尝试去做出判断,进行布局。

他在思考的是,三年五年后行业会是什么样子的,尝试着做出一个判断,并在这个行业做出一步两步的布局。

深度的思考能力和习惯,让沈南鹏在战略和决策上,比常人更胜一筹。

3、超级勤奋

见过沈南鹏的人,都知道他的秘书常常要小跑才能跟的上沈南鹏的步伐。普通人步行20分钟的行程,沈南鹏10分钟就能到达。

沈南鹏真的很拼,8天能跑7个城市,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要不就是在路上开会。

360的周鸿祎评价沈南鹏,他是一个饥饿又勤奋的人,他看到项目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听到一点风声他就会去拼命抢,去追踪。

美团的王兴也说:只要你在创业,绕来绕去,总会遇到红杉,总会遇到沈南鹏,因为红杉总在那里,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

敏于思敏于行的沈南鹏,能够在走出第一步的时候,看到第二步,第三步。

单单说沈南鹏是个幸运的人并不准确,应该说沈南鹏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幸运儿,同时他只是在幸运的路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