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全甲板起飞(歼15着舰舱内画面首曝)
歼15全甲板起飞(歼15着舰舱内画面首曝)实际上着舰时意外情况带来的风险才是最大的,包括但是不限制于突然的发动机失效,着舰钩异常或者阻拦索断裂等等,这些东西造成的危险一个不注意就是坠机,相比之下每次降落时候拦阻索带来的过载冲击反而就不算个什么事情了。美俄海军这几年都不约而同地遇到过着舰的时候飞机拉断拦阻索的事故,这个时候就得处在着舰冲击当中,并没有视野的飞行员靠感觉当机力断,一把节流阀到底加力复飞来挽救飞机,这个时候飞机速度低,剩余的甲板长度也短,只要反应慢了一秒或者操作一个不小心,那就要发生坠海的事故了。这种快速刹停带来的冲击是最好解决的,从身体素质上来说,这个过载的强度并不会比飞行员在天上格斗时面对的过载更大,只要安全带绑好,就不会产生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当然,座舱在设计当中就需要规避一下飞行员,防止一个不小心被撞得头破血流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现在就处在一个航母比舰载机联队多,舰载机联队又比能动用的航母多的状态,美国海军目前有11
央视这两天报道了我军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完成了陆上训练的任务开始进行舰上起降训练的新闻,这批新舰载机飞行员均已完成了首次舰上起降,我军离又一批战斗机飞行员形成战斗力距离又近了一步。
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开始上舰蹲起落的阶段,这当中最让人感到高兴的,就是我军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体系,也开始走上正轨并越来越健全了,即使未来航母和舰载机部队继续扩容,一个成型的飞行员培养体系,也能源源不断的保证舰载机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档。毕竟飞行员培训体系与需求不配套的苦,我军在辽宁号刚服役的时候可是吃过一遍的。
辽宁号服役的那段时间,正好也是我军开始第一批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时候,当时可没有现在这套体系,只能选择从海航内部抽调精锐进行二次培训,来担任我军舰载机部队的飞行员;但是运行当中发现这么做问题很大,一方面是这些习惯了岸基飞机的飞行员,再上舰进行起降培训并不比从零开始简单多少,二来从海航精锐部队当中掐尖子拉人,也对海空雄鹰团为代表的海航精锐战斗机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从那之后,我军也就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直接从招飞阶段的新飞行员入手,直接培训舰载机飞行员。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一套体系那是相当成功的。
可以说,虽然距离航母数量上的扩大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军海航部队的已经开始迅速地打牢核心基础,有条不紊的扩大舰载机飞行员梯队的规模,确保不论何时,不管何舰,出门都有舰载机,也有足够的飞行员可以伴随行动了。维持一个可用的舰载机飞行员,和舰载机数量比航母所需数量多的舰载机梯队,才是一支正常的海航舰载机部队应该有的健康结构。
美国海军航空兵现在就处在一个航母比舰载机联队多,舰载机联队又比能动用的航母多的状态,美国海军目前有11艘现役航母,一般保持2-3艘在部署当中,同时维持了9个可部署的舰载机联队,未来我军航母多起来之后,肯定也要涉及到长期驻舰执行远洋任务,以及多艘航母轮换部署的问题,而这些相关的东西,那都要提前准备出一支规模合理,战斗力强大的舰载机以及飞行员队伍才行。
而这次央视露面的视频当中,还有一件事情也很有意思,那就是第一次展现了歼-15着舰时座舱当中的飞行员状态的画面,让我们看见飞行员着舰勾住拦阻索的一瞬间,一直到飞机被拦阻索拉停之间的全部动作。可以明显地看见,歼-15在接触甲板的一瞬间强大的冲击感,以及挂上尾钩之后飞行员在惯性的作用下即使有安全带的束缚还是一直激烈的前倾,仿佛头完全抬不起来。
关于歼-15战斗机的着舰速度倒不是什么需要猜测的事情,央视之前公布的一个着舰状态下HUD的视频上,那架歼-15着舰的瞬间速度是244千米每小时,而孙聪总师的采访当中也曾经提到过,歼-15的着舰速度在240千米左右,将一个以240千米时速前进,20余吨的庞然大物在100米左右的距离里刹停,虽然不至于说是车祸现场吧,但也比高速一脚急刹车踩到底的加速度要强上太多了;想在这种加速度下保证安全,那一样是很有些难度的一件事情。
这种快速刹停带来的冲击是最好解决的,从身体素质上来说,这个过载的强度并不会比飞行员在天上格斗时面对的过载更大,只要安全带绑好,就不会产生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当然,座舱在设计当中就需要规避一下飞行员,防止一个不小心被撞得头破血流了。
实际上着舰时意外情况带来的风险才是最大的,包括但是不限制于突然的发动机失效,着舰钩异常或者阻拦索断裂等等,这些东西造成的危险一个不注意就是坠机,相比之下每次降落时候拦阻索带来的过载冲击反而就不算个什么事情了。美俄海军这几年都不约而同地遇到过着舰的时候飞机拉断拦阻索的事故,这个时候就得处在着舰冲击当中,并没有视野的飞行员靠感觉当机力断,一把节流阀到底加力复飞来挽救飞机,这个时候飞机速度低,剩余的甲板长度也短,只要反应慢了一秒或者操作一个不小心,那就要发生坠海的事故了。
而这些从机械结构上就难以避免的意外,除了靠尽量在维护当中提前消除隐患,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外,就只能靠飞行员的训练了,人永远是安全的最后一道阀门,舰载机飞行员多蹲起落,就能多掌握意外情况,也能在第一时间里靠感觉对有没有挂住索,有没有发生断裂产生判断;也正是因为如此,只有少数的国家,那才能成熟的成体系的像我国现在这样,一批批地培养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