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电影百科(正说屈原2)
屈原电影百科(正说屈原2)况且,在男风盛行的战国时期,男男之防并不算个事儿。商周以降, “分桃”、“断袖”、“安陵”、“龙阳”,都是男男届的佳话。《诗经》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阮籍也有诗写道:”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携手等欢爱,宿昔月衣裳。“更不用论袁枚的《子不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著作中,也都有大量关于男风“翰林风月”的记载。哪怕是现如今,“腐女看人基”的耽美之风也是愈刮愈烈。不过屈原以身殉国,也成为人们质疑他与楚怀王有私情的证据,毕竟,当时列强割据,做臣子只是个职业、一份工作来的,所谓”朝秦暮楚“、挂上“六国相印”,侍奉哪个国家、哪个君主对臣子们来说,并不重要。“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贤良出仕于中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就连忠字当头的孔老夫子也曾游遍诸国,以求一展政治抱负。可屈原如此一个才名满天下的超级大V,去任何一国都可轻松谋得
屈原是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人物,他到底是个怎么不一样的美男子?他又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楚怀王“王的男人”呢?
楚怀王与屈原
首先,屈原是个战国时期典型的“高富帅”。先论当时最重的门第身世,屈原和楚怀王是本家,和之前《芈月传》中的芈月一样,都是芈姓,只不过,楚王为熊氏,屈原为屈氏——所谓姓氏,姓是更古老、更大的部落概念,所以古人有“同姓不婚”的说法;而氏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更小部落、更细分的概念。在周代,姓、氏都是贵族专有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楚王称熊氏,屈原称屈氏,而芈月称芈姓。不过,从汉代之后,姓氏就逐步混淆了。屈原家族是楚国三大贵族之一,妥妥的豪门贵公子。
楚怀王也和屈原有过相亲相爱的好时候,在屈原刚二十多岁,就被楚怀王破格提拔,官拜左徒(左丞相):“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楚怀王都非常器重屈原,把他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屈原也不负所望,制定国家法度,推进改革,举贤授能,提倡合纵、压制秦国,这些从长远看来,都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楚国一度成为东方第一大国,在世界也仅次于亚历山大帝国。
可惜,所有美好的情感,总逃不过一句——”当时若只如初见“——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社会制度激烈变革的时代,秦、楚等七豪雄,都是通过内部改革才国力大振,但改革的阴暗面就是,当既得利益的集团反扑时,成为替罪羊的就是可悲的改革家——商鞅、吴起都是如此,屈原也逃不脱。
在历史的逆淘汰中,无论是秦国无法容许屈原的强大存在,还是保守贵族的嫉妒与再三谗言,在加上”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的意气,屈原几次被流放。如果站在芈月与秦国的角度,你自然希望秦国能胜;可如果站在屈原与楚国的角度,他的被陷害与遭遇,也令人扼腕喟叹。就像美国的南北战争,看《汤姆叔叔的小屋》与《飘》,同情南方还是北方,你的立场不同,观感自然大相径庭。
公元前 278 年,秦国任命绝世杀神白起为帅,大军攻楚,一举打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漂流中的屈原写下《怀沙》:”怀质抱情,独无匹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抱石投入汨罗江。
不过屈原以身殉国,也成为人们质疑他与楚怀王有私情的证据,毕竟,当时列强割据,做臣子只是个职业、一份工作来的,所谓”朝秦暮楚“、挂上“六国相印”,侍奉哪个国家、哪个君主对臣子们来说,并不重要。“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贤良出仕于中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就连忠字当头的孔老夫子也曾游遍诸国,以求一展政治抱负。可屈原如此一个才名满天下的超级大V,去任何一国都可轻松谋得上卿之位,却甘心只在楚国,实在难免让人生疑。
况且,在男风盛行的战国时期,男男之防并不算个事儿。商周以降, “分桃”、“断袖”、“安陵”、“龙阳”,都是男男届的佳话。《诗经》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阮籍也有诗写道:”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携手等欢爱,宿昔月衣裳。“更不用论袁枚的《子不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著作中,也都有大量关于男风“翰林风月”的记载。哪怕是现如今,“腐女看人基”的耽美之风也是愈刮愈烈。
虽然屈原在《橘颂》中早早表明心志:“佳人生南国,南国有嘉树。”他热爱着楚国,如同美好坚贞的橘树,“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不肯移植他国。不过,就像那句至理名言所说的——“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多情的灵魂总是男女通吃。”——屈原笔下的“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纵有满堂美人儿环绕,可心中、眼中却只有彼此,像极了宝玉在私塾中四个美少年之恋的“八目勾留”;“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风与木萧萧飒飒,我与你离情悠悠。“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沅水澧河边长满了芷草和兰花,思念公子你却不能明说啊。甚至《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及称楚怀王为“灵修”(古代女子称呼恋人的昵称),都成为后世认为是写给楚怀王“情书”的证据。
不管屈原与楚怀王是否有不可描述的男男之情,楚怀王的大美人儿、有心计更有手腕儿的郑袖是否掺和在两个男人之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华服、香草、美人、诗辞,还是他孜孜以求的“美政”,对美好的爱与追求,贯穿了屈原的一生。
敬请关注下篇:
屈原:中国第一个诗人
投江前的相遇:渔父与屈原
上篇:
屈原也过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