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经典赏析(精读唐诗三百首006)
唐诗三百首经典赏析(精读唐诗三百首00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导读:一个人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取决于一个人的胸襟、眼界和他的人生志向。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就是因为他拥有这首诗中所展露出来的胸襟、眼界和人生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读《唐诗三百首》006:杜甫《望岳》
文 | 谢小楼
李白的三首五言古诗已经读完,今天读杜甫的《望岳》,这首诗看起来很像五言律诗,不过因为其中平仄有不合格律处,所以依然归入五言古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通释
中学时读到这首诗,总以为是杜甫登上泰山写的,事实是杜甫并没有登上泰山。题为望岳,是望而未登,诗中会当凌绝顶,也证明杜甫并没有登上泰山。
赏析
欣赏一首诗,首先要看这一首诗的写法,也就是要仔细揣摩这一首诗的结构层次。
《望岳》一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总的来说,这首诗分为两段,前六句实写望岳之景,后两句虚写登上泰山极望之情。
前六句的实写中,第一句岱宗夫如何总领后五句,引出后面对泰山的描绘;第二句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泰山青翠的山脉绵延千里;三四句写近望泰山,泰山汇聚天地灵气,高大雄伟;五六句写细望泰山,泰山云雾缭绕,飞鸟归巢。
泰山高大雄伟,钟灵毓秀,引发了杜甫想登上泰山之颠的雄心,因此最后两句虚写杜甫在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很多古诗词,看起来寥寥数句,但其中脉络层次,并不输千言雄文。
欣赏古诗词,不仅要玩味出诗的作法,更重要的是,还要体会到诗的意境。
这对于有较好的诗词文学修养的人,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我等这样并没有读过几首诗的人来说,要体会到这么字词背后的意境,还需一番玩味。
这首诗,历代评家的评价都很高,如上面刘辰翁周珽所言,什么雄盖一世啊,什么只言片语,写得泰山气色凛然啊,什么万古开天名作啊,等等。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觉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清空我们的思绪,慢慢进入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你思绪的空白处,一座大山巍然而起,山色郁郁葱葱,山脉绵延到天地的尽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天地万年的演化,所有的灵秀之所都向这座大山汇聚,这座大山插入云天,仿佛将太阳挡在了山的南面,因此这座大山南面明亮,而北面幽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座大山风云激荡,飞鸟盘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站在这座大山的最高处,万物尽收眼底,天地在你胸中,是不是有一种凌然于世的豪情油然而生?
不知道我这样的方法,有没有帮助大家体会到这首诗的意境?
感发
这虽是一首写景诗,但从诗中却可看出诗人杜甫的胸襟、眼界和人生志向。
王嗣奭《杜臆》云:
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眦句状眼界之开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绝顶也。
就是说,荡胸生曾云写出了杜甫的胸襟浩荡,决眦入归鸟写出杜甫的眼界开阔。
其实不仅如此,齐鲁青未了,也写出了杜甫的眼界开阔,非眼界开阔,怎能看尽齐鲁山脉的青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也写出了杜甫的胸襟浩荡,非胸襟浩荡,怎么容尽天地造化的神秀,怎能容尽泰山阴阳光线的昏晓?
而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写出了杜甫的人生志向。
他看到巍然泰山,并不是高山仰止,而是想登上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万物。
泰山是一个象征,他可以喻指历史长河中的些古圣先贤,他们伟大的人格,浩瀚的思想,光耀千古,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仰望他们的光芒,而是要不断地向他们学习,终究要站在与他们同样的高度,甚至要站在比他们更高的高度,来观看这个世界。
一个人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取决于一个人的胸襟、眼界和他的人生志向。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就是因为他拥有这首诗中所展露出来的胸襟、眼界和人生志向。
(完)
关注倚剑听雨楼,一起精读《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