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如果家长告诉孩子你不能触碰点上火的蜡烛,孩子虽然暂时不会去实践这件事,但会将这件事积攒在心里,等到哪天家长不注意,孩子就会去践行他的冒险计划。只有最后孩子感受到了火对皮肤的伤害和疼痛,孩子才会记住不能触碰火这件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心理。孩子更是因为年幼而导致阅历和经验不足,无法克制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不懂得盲从,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得出结果。"潘多拉效应"也被称为"禁果效应",它的典故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因为潘多拉的好奇心,打开了宙斯交给她的盒子,导致人类承受了各种可怕的幻象和疾病,人类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1、 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文\媛媛

编辑\媛媛


家长在家中时常会和孩子引发"战争"。当孩子沉迷打游戏和玩手机时,父母强制要求孩子关掉手机,孩子如果不听,家长就会自己动手,直接关掉,家长的这种行为就会导致孩子暴怒,与家长进行口舌之争,最后以孩子摔门而去,离家出走为结局落幕。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1)

家长越禁止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就越想做。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作"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也被称为"禁果效应",它的典故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因为潘多拉的好奇心,打开了宙斯交给她的盒子,导致人类承受了各种可怕的幻象和疾病,人类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2)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束,孩子因此与家长对着干、偏要做的原因在于:

1、 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心理。孩子更是因为年幼而导致阅历和经验不足,无法克制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不懂得盲从,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得出结果。

如果家长告诉孩子你不能触碰点上火的蜡烛,孩子虽然暂时不会去实践这件事,但会将这件事积攒在心里,等到哪天家长不注意,孩子就会去践行他的冒险计划。只有最后孩子感受到了火对皮肤的伤害和疼痛,孩子才会记住不能触碰火这件事。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3)

2、 孩子的叛逆心理

通常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走弯路,就会将自己感悟到的道理传递给孩子,但孩子一般是不会听劝的,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只是对某些行为进行简单的禁止,比如说不让孩子起床或者运动后喝凉水,孩子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不是记住了我不会喝凉水的,而是下次我要试试看。

家长反复禁止的一件事会在孩子脑海中形成记忆点,运动后喝凉水这件事的吸引力对孩子来说就急速上升,孩子的注意力更多地就会转移到这件事上,就会想要完成它。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4)

家长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孩子处在幼稚和成熟的过渡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探究世界、批判身边的事物就成为孩子的日常。

所以,家长要如何利用"潘多拉效应",改善孩子的问题?

1、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家长对孩子框定不能做和能做的标准与界限,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会受到伤害,正是因为爱孩子,家长才会处处小心,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孩子能将父母的告诫放在心上,避免重复家长遇到的问题。

但是,家长没有想到的是,爱是基于平等和尊重的。家长对孩子表达正确的爱的方式,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合适的语气和措辞询问孩子的意见。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5)

2、 巧妙利用“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的成因更多是因为好奇心和叛逆心理的驱使。家长可以注意不要反复地告诫孩子禁止事项,重复的话语只会加深孩子的印象,用委婉的行为或者语言来提醒孩子可能会更好。

比如说在《向往的生活》中有一段海清与自己孩子的对话,对话内容主要是海清让孩子早点睡,明天再完成课业,孩子的回答却是我还要完成我的中文课业和英文课业。家长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好奇心,这样孩子就会愿意自主学习,变得更加优秀。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6)

3、 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家长不可能手把手帮孩子过完这一生,所以家长要学会循序渐进地放开对孩子的生活的管控,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尝试,就像鹰妈妈狠心让雏鹰遍体鳞伤,只为了以后它的孩子能够成为称霸天空的王者,能够自由地呼吸高空的空气。

什么年纪容易出现潘多拉效应(孩子不禁不为越禁越为)(7)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争吵,通常都是因为互相的了解不够深,家长没有合理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反向激励孩子的方法,只单纯靠着生硬的文字语言告诫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殊不知,这样的语言表达只会让孩子的行为与你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家长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潘多拉法则",修复亲子间的亲密关系,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变得更好。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媛媛看育儿,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