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还记得吗?小时候嫁女饼的甜美味道,2017年获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老花都人,你一定吃过嫁女饼!

我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花都的重要载体之一。

嫁女饼制作技艺

2017年获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老花都人,

你一定吃过嫁女饼!

小时候嫁女饼的甜美味道,

还记得吗?

嫁女饼由先秦流传至今,不知不觉成为了嫁娶的必备礼仪,派发嫁女饼不仅渲染喜庆,还向亲朋好友宣布女儿即将出嫁的喜讯。目前,婚嫁比较流行派发嫁女饼的地区主要在广州番禺、花都、佛山以及香港等地区。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1)

源于先秦 嫁女饼传千年

据了解,“嫁女饼”的派送礼俗源于先秦时期。古时候,中国婚姻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明媒正娶。故先秦开始已有“三书六礼”的礼仪,当中“纳征”就是由男方送聘礼(包括礼饼)予女方,俗称“过大礼”,嫁女饼便是过大礼中的必须品。而广东婚宴最常见的嫁女饼,又称绫酥。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2)

“绫酥”有黄、白、红、橙四色之分,黄绫以豆蓉做馅料,喻意贵族和黄气;白绫以爽糖或五仁做馅,代表女方的贞洁;红绫最讲究也最贵,以莲蓉做馅,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庆的气氛;橙绫则有豆沙或椰丝做馅,喻意小两口今后生活金灿灿。四色绫酥的出现,代表了老百姓对新人新生活的寄托,也表示了对长辈的尊敬。据了解,以前使用扁担一担担挑着送,所以谈论嫁女饼的数量时并不是以“个”,而是以“担”计算。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3)

“前几年订购嫁女饼需要开车过来,用箩筐装回去分拣后再派给亲朋好友,后来通过改良包装成盒作为手信,派送方便了很多,”嫁女饼传承人谭玉桦称,不过派发嫁女饼不变的基本原则就是,不管红绫、白绫、合桃酥、鸡仔饼都要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时代变迁 手工技艺得保存

在每一代人眼中,记忆中的那份嫁女饼味道始终都是最美的,从前那一家家手工制作嫁女饼的小店,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回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这样的嫁女饼店逐渐消亡,仍然保持着传统做法的已经寥寥无几。

花山镇谭家第一代嫁女饼传人谭耀宗于1928年开始制作嫁女饼。1987年,谭玉桦从父亲手中传承嫁女饼的制作技艺,1999年,父亲开始经营自己的饼店。2001年父亲退休后,谭玉桦接手了饼店的经营,并把饼家从小家庭式的作坊发展到如今初具规模的厂房式经营。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4)

谭玉桦从十四岁初中毕业后进入饼业学习做饼,到接受父亲的饼店经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解放前是花都嫁女饼文化最兴旺的时期,历经文革的沉寂,改革开放后即1980年重新兴起。在谭玉桦的记忆中,最兴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墟市摆卖,后来演变成家庭作坊式,经历社会变迁淘汰部分小店后,现在慢慢变成小厂房式的经营。

适应市场 饼家发展寻出路

“现在生意一般,好的时候每天十单八单,不好的时候每天两三单,每个月一百几十单,”谭玉桦坦言,五六年前是市场较为兴旺的时候,近几年嫁女饼的订单已经在逐渐减少,原因是独生子女较多,本地娶外地或者本地嫁外地的不需要这些礼俗。“很多的饼店现在都已经逐步结业,目前在花山还在继续手工制作嫁女饼的就只有我们家族了,”谭玉桦称。

广州传统礼饼(非遗传承花都嫁女饼的留香岁月)(5)

嫁女饼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时,人们往往非常重视家庭的名声、地位以及体面,会派发大量的嫁女饼,以示家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嫁女饼手工技艺的流传已经逐渐消失,但嫁女饼当中包含亲情的传递、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视以及对长辈的尊重仍然是亘古不变的。

来源丨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今日花都

文化花都微信编辑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