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残旧发黄的开关/笨重的纯平电视机/旧到掉漆的木门/斑驳掉漆的铁门,无一不在诉说面店的历史~团叔话比我地知,哩个钱箱从佢父亲个度传承落来的,42年来一直陪伴着佢地。入门可见的横梁瓦片和大吊扇,虽然陈旧,但是并没有阻挡我坐低吃面嘅热情,反而增加了一滴回忆的味道。系农村长大的阿撑,对这些很有感触啊!瓦片屋很凉爽,一滴都唔闷热!旧时候的吊扇都系铜制的,够大风够凉爽,宜家的吊扇真系某得比~不得了不得了~哩个钱箱太有内味了!斑驳的外表,体得出钱箱有一定岁数了。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

在花山五星村,有一家42年的面店,依然保留着用干柴烧火煮面的方法,全花都找不到第二家

无论系从面店的年龄、环境,定系从煮面嘅方法,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一番!今日,让我地一起去听听团叔与面店的故事吧~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

大概1978年,团叔的父亲开左哩间面店。当时叫「灿记面店」,系以团叔父亲的名字起的。后来,团叔接手后便改成「家团面店」

从灿记到家团,42年来,面店一直扎根在花山镇五星村,并且店里保留了好多陈旧的物件,依然停留在80/90年代。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4)

入门可见的横梁瓦片和大吊扇,虽然陈旧,但是并没有阻挡我坐低吃面嘅热情,反而增加了一滴回忆的味道。

系农村长大的阿撑,对这些很有感触啊!瓦片屋很凉爽,一滴都唔闷热!旧时候的吊扇都系铜制的,够大风够凉爽,宜家的吊扇真系某得比~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5)

不得了不得了~哩个钱箱太有内味了!斑驳的外表,体得出钱箱有一定岁数了。

团叔话比我地知,哩个钱箱从佢父亲个度传承落来的,42年来一直陪伴着佢地。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6)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7)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8)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9)

残旧发黄的开关/笨重的纯平电视机/旧到掉漆的木门/斑驳掉漆的铁门,无一不在诉说面店的历史~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0)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1)

家团面店,从团叔的父亲开始,面店就一直用干柴烧水煮面的方法,面店里柴火灶的个把火,从面店开设之初便日不间断地燃烧至今。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2)

哩个灶头并不简单,系团叔特登稳老师傅打造的,一个灶口就可以加热4个炉头。

“团叔,用柴火煮面应该好麻烦吧?”

“系啊,用柴火煮面虽然比较麻烦,但系柴火火力够猛,煮出来的面先够香。”

为左保留父亲延续落来的味道,团叔唔怕麻烦,始终保留用柴火烧水煮面嘅方法,只为面条保持最佳水准。

纯手工制作面条

爽滑劲道蛋香浓郁 //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3)

除左用柴火煮面确保水准,其次,面条的制作亦系面条好食的关键之一。据了解,面店的面条以及云吞皮都系团叔家传落来的技艺制作

扁宽、自带波纹系正宗花山手工面的特点。团叔称:“面条的制作只用上好的面粉和鸭蛋。”其中一样材料质量唔好,我地都会全部退货,确保质量。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4)

面条的制作,用料系第一步,其次就系制作手法。“虽然宜家机械发达了,但我地仍然以手工为主,机械为辅。”

敬佩团叔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匠人精神~

烧肉白瓜铜盘面

新老客必点的招牌 //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5)

来到哩度,吃面的街坊们会话比你知,一定要吃烧肉白瓜铜盘面,哩个系新老客都必吃的门店招牌!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6)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7)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8)

渌面、过冷河、沥水、加酱料等动作一气呵成。多年的煮面经验,使团叔能准确把握煮面的时间,让面条出炉时总能达到一种“刚刚好”的状态。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19)

面条确实做得好,大啖嗦入嘴里,爽滑、筋道、有蛋香,尾端有隐隐约约的碱水味,但比港式重碱水的风格来讲柔和得多。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0)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1)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2)

面条用烧肉和白瓜来搭配,毫无违和感~烧肉和白瓜都系每日新鲜采购回来,再加以炒制的。

烧肉肥瘦均匀,表皮金黄酥脆。白瓜爽口清甜,中和了烧肉的油腻,有荤有素,哩个早餐正啊!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3)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4)

中意食辣嘅朋友仔,可以加团叔自制的辣椒酱。哩度的辣椒酱,系由黄豆酱 辣椒制成的,咸辣咸辣。不要加太多喔~避免过于咸。

招牌手工云吞

爽滑饱满肉质四溢 //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5)

云吞系面店的另外一个招牌,自制的云团皮 新鲜的猪肉,造就一个个浑圆紧实的云吞。

云吞分干捞同汤两种,逐渐凉爽的天气,建议大家来一份汤的,暖胃又舒润。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6)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7)

云吞选用肉质细嫩的猪前胛作为云吞馅。搅拌馅料时要加一个鸡蛋,鸡蛋的油润唔单止能唤醒肉香,更能收紧馅料、锁住肉汁。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8)

云吞的皮非常薄,咻”一声就滑入嘴里了。云吞大细刚刚好,一口一个,超满足~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29)

笃开云吞皮,可以体到紧实的猪肉馅,趁热吃,嫩滑的肉馅,肉汁四溢,成粒云吞的口感非常丰富!

惊捞云吞过于干身,可以问老板拿碗云吞汤。汤底系用猪骨慢慢熬制的,汤鲜味美~同时拥有两种吃法,抵啦!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0)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1)

42年的坚守,让附近好多的居民都把面店当成了自家食堂,好多街坊都系团叔和华姐都系体住大的

“哩围台都系熟客来的,细路仔跟父亲过来食,宜家长大了系新华做野,成日特登跑翻来食面。”

“果围台都系,佢地由读书吃到宜家成家立室,做人老豆了。”

团叔几乎对每一桌的客人都熟知,在面店里,团叔见证着大家的成长。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2)

团叔笑着同我地讲:“如果贸然唔开门,住系附近的食客都来“催”我地开档。

团叔坦言,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开档做面非常唔容易,但系食客的热情比左佢地坚持做落去的动力。同一件事坚持做几十年,真的不容易,敬佩!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3)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4)

“团叔,以后系把面店传比个仔吗?”

“唉唔知啊,D后生仔话唔定嘅。我地噶面店经营了42年,我都希望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了。”团叔讲。

在团叔的耳濡目染下,屋企个个子女细细个就识得整面了。希望面店可以代代传承,好次哩把熊熊烈火一样,永远不熄

//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5)

从当初的小店到如今的老字号,从粮票交易到手机支付,时光流转,一晃就是40余年,味道依然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美味!

古镇手工面(扎根花山42年的手工面店)(36)

在住系这附近的街坊心目中,家团面店更多嘅系时光的一个印记,系几代人嘅共同记忆

得闲去品尝一下旧时候的味道,寻回一下小时候的记忆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