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电影为什么评价这么高(从诛仙I看国产仙侠片为啥拍不好)
诛仙电影为什么评价这么高(从诛仙I看国产仙侠片为啥拍不好)《诛仙Ⅰ》的片名曾多次更改,片方本身对于拍不拍续集摇摆不定,导致电影像是下一部的“超长预告”。原著《诛仙》原著体量太大,全书共八本合计150万字,电影要把三分之一的内容也就是50万字的小说,塞进100分钟的内容里,显然对导演和编剧来说难度颇高。国产仙侠电影为啥拍不好?原因很复杂。以电影《诛仙Ⅰ》来看,原著《诛仙》的群众基础很扎实,但这个IP的影视化改编之路折腾了10年,改编的电视剧《青云志》也争议不断。这样一个通过小说和游戏积累了大量粉丝的IP,没能在它的全盛时期,把忠实粉丝的热情转化到影视作品上。《诛仙I》终极预告
时光网特稿由肖战、李沁、孟美岐主演的仙侠片《诛仙Ⅰ》,是中秋档讨论热度最高的电影,三天小长假斩获2.71亿拿下档期票房冠军。占据“流量明星”和仙侠电影“大IP”的两项红利,《诛仙Ⅰ》真的是一部令人满意的电影吗?粉丝和普通观众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从上映第二天起,《诛仙Ⅰ》的票房就呈现出“高台跳水”的走势,上映次日票房从1.7亿腰斩至8343万,第三天又减少一半仅收4345万,后面工作日的票房更是跌至单日不足2000万。和票房的逐日下跌相对应的,还有影片评分的一路下滑,或者说是趋于理性,截止9月19日,豆瓣评分从6.7分跌至5.3分,时光网网友则给出了基本相同的5.8分。
《诛仙I》男主角肖战今夏爆红
仙侠片拍不好,口碑和票房回落的“锅”真的都要由演员来背吗?
国产仙侠电影为啥拍不好?原因很复杂。以电影《诛仙Ⅰ》来看,原著《诛仙》的群众基础很扎实,但这个IP的影视化改编之路折腾了10年,改编的电视剧《青云志》也争议不断。
这样一个通过小说和游戏积累了大量粉丝的IP,没能在它的全盛时期,把忠实粉丝的热情转化到影视作品上。
《诛仙I》终极预告
原著《诛仙》原著体量太大,全书共八本合计150万字,电影要把三分之一的内容也就是50万字的小说,塞进100分钟的内容里,显然对导演和编剧来说难度颇高。
《诛仙Ⅰ》的片名曾多次更改,片方本身对于拍不拍续集摇摆不定,导致电影像是下一部的“超长预告”。
最近几年国产电影从武侠片逐渐式微,一年也难见几部,仙侠算是武侠片和奇幻片的杂交品种,武侠电影在市场都开始没落,何况是仙侠。
相比而言,“仙侠”题材在国产电视剧领域比电影更成功。早先有胡歌领衔《仙剑奇侠传》珠玉在前,最近则每年都有一两部仙侠剧“霸屏”:2015年的《花千骨》、2016年的《青云志》(改编自《诛仙》原著)、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8年的《扶摇》;到2019年更是有《宸汐缘》、《招摇》、《陈情令》轮番登场。
看来, 仙侠小说的大体量更适合于改编电视剧,世界观也更容易展开和消化。
被粉丝尬吹的《诛仙》到底好看不好看?
优缺点明显 合格的粉丝向电影
《诛仙I》
被粉丝们尬吹上热搜好几天的《诛仙Ⅰ》,肯定不能算好看的电影,但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烂片,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评分,时光网目前评分是5.8分,这是个非常恰当的分数——没到及格线,但也不算是跌入谷底,影片有看点,但也有不少缺点。
影片看点一:《诛仙Ⅰ》是一部仙侠电影,和科幻片一样属于高概念的类型片,必然会有很多大场面,一上映就会吸引很多观众,有些观众就冲着高成本的大场面而来,花钱看电影也希望物有所值。
影片看点二:影片主演阵容吸引年轻观众,肖战、孟美岐都是流量明星担当,李沁的粉丝群体也很庞大,上映的前三天,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都得益于粉丝们的助推。
影片看点三:经典IP首度登上大银幕,《诛仙》原著小说问世已经十余年,之前虽然改编过电视剧,但是被首度拍成电影,容易吸引到原著粉。
同样,这部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
《诛仙I》肖战“战神崛起”特辑
缺点一:影片拍得太过于粉丝向,不是照顾原著粉,而是照顾明星粉丝,每个明星都有很漂亮的表现,但是对于角色的素材就趋于扁平化,很多人物和情节都没有展开。
缺点二:情节不够严谨,剧情的推进全靠巧合,而且里面很多台词也比较尴尬,比如“你一个大男人,出门不带棍”,完全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情节和台词都很容易让人出戏。
缺点三:特效不够精良。可能是投资有限的缘故,影片到后半段的特效就不够精致,尤其是到了青云门众多弟子集体御剑飞行的时候,特别像是看动画片,没有真实的质感。
总体而言,《诛仙Ⅰ》是比较合格的粉丝向电影,现在的评分和票房就能反映这个问题。不能吸引到更多的路人观众,不是明星粉丝,也不是原著粉丝,真正愿意为这部仙侠电影买单的观众还不多。
笔者在观看《诛仙Ⅰ》随机采访了一位观众,问她为何选择这部电影,她说:“就是这个时间段想看场电影,《诛仙Ⅰ》时间最合适。电影挺热闹的,但情节和台词属于看过就忘,纯娱乐下。”
《诛仙I》掀起网络口水战
“流量明星”的原罪 还是创作者的投机取巧
《诛仙I》掀起的网络口水战,简直比电影本身精彩好多倍。
电影上映后单日票房破亿,演员粉丝更是将自家爱豆“xx演技”的关键词推上热搜,而另一边对“粉丝电影”、“流量明星”颇有微词的影评人们坐不住了。导演程青松更是隔空喊话,要给男女主角颁发“金扫帚奖”,称“男女主角明明只有流量,非要通过营销号来吹捧演技,真是太可笑。” 毫无意外,程青松在网上被粉丝们围攻。
一时间,说《诛仙I》卖座是因为赌对了肖战,在鹿晗领衔的《上海堡垒》遭遇惨败,引发“流量已死”的说法之后,业内又开始惊呼“流量回春”。而“流量演员”对于影片的票房,到底能有多少贡献?“流量”真的能成为一部电影的原罪吗?
《诛仙》角色海报
早在《诛仙I》选角阶段,男主角肖战还是名不见经传的“X玖少年团”成员,女主角之一李沁虽然有《楚乔传》《如懿传》等多部剧集作品,但在众小花中人气一般,另一位女主唐艺昕人气稍高但也有限,当时电影最大的宣传点,可能还是《创造101》中C位出道的95后偶像孟美岐。
但随后同为仙侠题材的剧集《陈情令》大热,让肖战一夜间成为当下热度最高的流量小生。而原本不被看好的仙侠电影《诛仙I》的关注度也迅速获得提升。
有意思的,《诛仙I》的两次改名,暴露了片方对影片“IP 流量明星”的定位:影片在最初立案时的片名是《诛仙Ⅰ》,明摆着有拍系列电影的计划。
但今年年初《诛仙I》杀青,名字则变为《诛仙》,很可能发现市场有变化,片方失去拍系列电影的自信,想看下首部电影的反馈,再决定下一步。
由肖战主演的《陈情令》在6月首播后热度扶摇直上,也就在影片上映两周前,电影片名又被改回了《诛仙I》,片方还官宣说,“续集已在筹备中”。
《诛仙I》首支预告
除了改名,片方还进行了两次改档,想尽一切办法提升粉丝的期待值。《诛仙I》最初定在“暑期档”8月8日上映,先是为了躲避《哪吒》延期至9月12日上映,后来又延期一天在中秋节当天上映。最终假日加成,加上饥饿营销,促成了影片上映首日的票房佳绩。
但而后劲乏力也正是“粉丝电影”的标志性特征。
口碑和票房回落的“锅”,真的都要由演员来背吗?
粉丝盲目尬吹将《诛仙I》顶上热搜,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和影评人的不满,但显然肖战的大银幕首秀并不是一文不值,特别是与影片粗劣的配音相比,演员的表演已经算认真的了。“流量明星”并非《诛仙I》的最大问题所在。
《上海堡垒》票房口碑惨败,鹿晗也承受了不少网络口水
前有郭敬明《小时代》、《爵迹》的见好就收,后有《上海堡垒》的票房惨败,“粉丝电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流量明星”本身就是把双刃剑,粉丝把自家爱豆的演技盲目顶上热搜,但普通观众却经常戴着有色眼镜,不容分说地“扣帽子”。
《上海堡垒》上映前,每天都有相当多根本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在网上对鹿晗的造型百般嘲讽。“流量明星”有种原罪——你经受得住多大赞美,同样也得经受住多少诋毁。
有问题的不是“流量明星”和“粉丝电影”,而是创作者和投资者对此投机取巧的态度——千方百计地满足粉丝的期待,反而忽略了基本的制作水准,上映前三天让粉丝掏腰包,迅速圈完钱就走,“多骗一个算一个”,这才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伤害。
国产仙侠电影为啥拍不好?
原著体量大版权复杂 改编难度高
国产“仙侠”题材电影,近几年比较知名的作品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还包括最新这部《诛仙Ⅰ》,票房上大多未达到预期,口碑也几乎全军覆没,这几部电影在时光网的评分都没上到6.0分。
这就引出问题了,和其他类型片相比,都是脱胎自大IP,怎么就没一部能打的仙侠电影?
《诛仙》小说原著体量大
首先,原著体量太大,改编难度高。从《诛仙Ⅰ》来看,原著《诛仙》是一套超过150万字的小说,电影即便是拍摄三分之一的内容,也要把50万字的内容压缩整合,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把如此体量庞大的小说内容,压缩到一部100分钟左右的电影,对原著肯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如此一来伤筋动骨,故事和人物的精髓所剩无几,“原著粉”肯定很难满意。长篇小说一直都是电影改编的难题,金庸小说改编成电影,还能成功的就不多,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次,仙侠网文作品的水分太多。《诛仙》原著150万字已经是比较精炼的仙侠小说了,很多仙侠小说都是直奔200~300万字,有不少仙侠小说都是为了凑字数而完成任务,真正的精品少之又少,无法比拟金庸、梁羽生时代的武侠小说。
既然原著小说都很水,指望能拍出电影肯定很难,仙侠电影能搬上大银幕已经少之又少,想出精品,更是一种遥远的期望。
《诛仙I》程小东导演特辑
第三,国产武侠和仙侠共同没落。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的“武侠片”逐渐式微,一年也难见几部精品。在有限的走进影院的时间里,大家更爱看短平快的现实题材喜剧,或是燃爆情绪的《战狼2》这种电影。仙侠片算是武侠片和奇幻片的“杂交品种”,武侠电影没落了,仙侠也不能幸免。
《诛仙I》导演程小东,算是武侠电影动作指导的领军人物,他曾参与过《新龙门客栈》、《英雄》、《十年埋伏》诸多武侠大片,早年也拍过1987版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这样的佳作。这几年连他都难接到靠谱的武侠电影项目,只好自己当仙侠片导演了。
《诛仙I》电影海报
最重要的是,影视化改编之路版权复杂、波折不断。
《诛仙》原著小说被业界奉为内地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之一,并与《飘邈之旅》《小兵传奇》并称为“网络三大奇书”,早期通过“磨铁图书”走向大众市场,被网友尊称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2005年《诛仙》成为拥有全年龄段读者、男女通吃的年度畅销小说。
2007年,《诛仙》的3D网游被完美世界拿下,这个大IP在游戏世界一炮而红,迅速收割更多游戏粉丝。
遗憾的是,《诛仙》通过小说和游戏积累大量粉丝,但它并没能在全盛时期,把忠实粉丝的热情转化到影视作品上。
2009年,欢瑞世纪就向小说作者萧鼎购买了《诛仙》版权,用于电视剧和电影的改编,但除了在2013年曝光了一次电影版《诛仙》的备案公示,之后没有任何动静。
2016年,由欢瑞世纪制作的电视剧版《诛仙》,也就是赵丽颖主演的《青云志》终于面世,这部剧播出后迎来众多争议,大量不尊重原著的改编,甚至引来萧鼎亲自吐槽。
由李易峰、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青云志》,同样改编自《诛仙》原著
在版权到期前,欢瑞也曾试图联合七娱乐、华谊兄弟,对外公布《诛仙》的网络大电影拍摄计划,声称总投资1亿拍摄5部作品,单部投资2000万,但这种将电影、电视剧、网大版权混为一谈的做法,同样引来不少质疑,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2017年,欢瑞对《诛仙》的版权到期,电影版权流转到新丽传媒手中。对于这个大IP,新丽最初的想法也是开拍系列电影,但从《诛仙Ⅰ》片名的多次更改可以看出,片方对于拍摄续集也是态度摇摆不定。
从2009年欢瑞购买《诛仙》原著影视版权,到2019年电影《诛仙Ⅰ》终于和观众见面,这漫长的十年间,粉丝都换了一茬又一茬。若是在十年前,以顶级阵容拍出这部电影,会不会是不同的样子呢?
“仙侠”题材在电视剧领域更成功
从《仙剑奇侠传》火到《陈情令》
《诛仙》大IP的影视化改编始于2016年首播的《青云志》。这部由李易峰和赵丽颖主演的剧集,曾因为大量不尊重原著的改编,引发原著作者萧鼎不满,但并不妨碍它吸引到大批剧迷拥趸,该剧在时光网的评分7.1,在仙侠剧中口碑尚佳。
胡歌主演《仙剑奇侠传》
而说到“仙侠剧”,不得不提2005年由胡歌领衔主演的“开山之作”《仙剑奇侠传》(时光网评分7.9)。该剧因制作精良、演员靠谱、音乐传唱度高而成为仙侠剧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之后许多仙侠剧的效仿对象,包括从小说到游戏,再到影视改编的IP开发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
从那之后,《仙剑奇侠传3》(2009)、《轩辕剑之天之痕》(2012)、《古剑奇谭》(2014)先后推出。直到最近五年,仙侠剧大有渐入佳境、愈演愈烈之势,每年都有一两部仙侠剧“霸屏”:2015年《花千骨》;2016年《青云志》;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电视剧先后登场;2018年《扶摇》;2019年更是有《三生三世宸汐缘》、《陈情令》轮番登场。
电视剧《花千骨》、《青云志》、《三生三世》、《扶摇》
而即便是在2015年出台“限古令”之后,古装仙侠剧被迫从黄金档移至晚十点档播出,一些古装剧还是取得了完爆九成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的成绩。
对比仙侠电影的成绩,近15年来,脱胎于仙侠、修真类小说的电影也只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5.35亿)、《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2018)和最近的《诛仙I》。其中《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仅收获了1400万票房,虽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诛仙I》票房并不算差,但是声势明显不及同IP的仙侠剧。
仙侠电影《三生三世》、《古剑奇谭》和《诛仙I》
“仙侠”题材在国产电视剧领域更为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仙侠小说的大体量更适合于改编电视剧,世界观也更容易展开和消化。《诛仙Ⅰ》不仅人物设定被原著粉吐槽,就连故事情节也都是碎片化的,人物情绪不连贯,很难引起观众共情,明显能看出影片在本该投入大量精力的剧本改编阶段的图省事和偷工减料。
而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看,要在大银幕上打造一个气势不亚于好莱坞魔幻大片的东方仙境,然而讲述的还是那些谈情说爱、修仙打架的故事,性价比太低。
《蜀山传》
要说仙侠电影的鼻祖,还要聊聊“徐老怪”徐克的《蜀山传》。1983年,徐克执导了《新蜀山剑传》,当时据说聘请了为《星球大战》制作特效的工业光魔承担特效制作,但最终影片市场反响一般。
颇有仙侠志怪情节的徐克,在2001年又重启了这个IP,耗资8000万港币、用时三年之久的拍摄了由章子怡、吴京、郑伊健、张柏芝等群星汇聚的《蜀山传》。该片在内地上映后仅收获了2000万票房。虽然影片的宏大视效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凌乱的故事和单薄的人物,还是很难打动观众。
有《蜀山传》的失败案例在前,以及越发浮躁的市场环境,国内制片人和主创们很难再有魄力去开发宏大格局的奇幻大片。充其量也只有在已经拥有了大量流量累积的IP基础上开发类似于“剧场版”的大电影,就算没有“工业光魔”级的特效,也依然还有大批小说粉、剧粉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