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用什么笔好(鼠须笔真的是老鼠胡须做的吗)
王羲之用什么笔好(鼠须笔真的是老鼠胡须做的吗)胡须是老鼠的触觉器官中最敏感的器官,长在上唇上端的胡须,稍微撞物体即有反应。在黑暗中,胡须具有雷达的作用,能很快感觉到眼睛看见的东西,并能马上采取行动,避开所感触到的物体。许多科学家认为,老鼠的胡须是通过空气中轻微压力的变化来感知别的物体,将胡须剪掉,将妨碍老鼠的逃跑本领,尤其是在黑暗的夜里。老鼠的睫毛也有类似的作用。老鼠前肢腕关节背部的毛,触觉也特别敏感。老鼠经常“捋胡须”,将它们整理得很干净,可以作为敏锐的触觉器。而老鼠胡须呢?制笔有个基本原理:就是入笔的毛必须要有颖。可以取毛入笔的动物,浑身都是毛,为什么要选特定部位的毛呢?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毛基本都有颖,而且比较圆直。那其他部位的毛呢?要么在运动过程中颖跟周边摩擦掉了,要么弯曲了,要么磨损了。比如兔的选颖在背后,背后不着地,磨损最少。比如最好的羊毛在腿内侧。也是不与周末环境摩擦的部位。只有少摩擦才能保住最娇嫩的颖。紫毫笔须用兔子背脊
启明按:很多书友问我家有没有鼠须笔出售,通常我都会反问一句,您认为鼠须笔是什么材料做的。很多人都会说不是老鼠的胡须吗?但是,内行人都知道,做笔的材料得有锋颖才行,老鼠胡须是没有锋颖的,而且比紫毫更粗更硬。按理说不是好的做笔材料,究竟鼠须笔是什么笔,且看下文。
作为书圣,关于王羲之与书法的传说社会影响力之大在后世书家中可谓无人能及。你可以一辈子不练字,但你肯定知道王羲之,包括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可惜的是这些传说往往害人不浅,传播了很多关于书法的错误认识,以讹传讹混淆是非。这其中关于兰亭序是鼠须笔写成的传说知者甚众。
现在普遍以为鼠须是老鼠的胡须。其实古代说的鼠可以是很多种而今天说鼠就是老鼠一个意思。须也未必是胡须。
朱友舟先生《中国古代毛笔研究》对此问题是用足笔墨旁征博引写得精彩之极。除了朱书李兆志先生在他的《中国书法与毛笔》里也持同样的观点,王学雷先生的《古笔考》观点也一致。但是要说写得详尽,论得精彩非朱书莫属。
制笔有个基本原理:就是入笔的毛必须要有颖。可以取毛入笔的动物,浑身都是毛,为什么要选特定部位的毛呢?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毛基本都有颖,而且比较圆直。那其他部位的毛呢?要么在运动过程中颖跟周边摩擦掉了,要么弯曲了,要么磨损了。比如兔的选颖在背后,背后不着地,磨损最少。比如最好的羊毛在腿内侧。也是不与周末环境摩擦的部位。只有少摩擦才能保住最娇嫩的颖。
紫毫笔须用兔子背脊的毛(启明注)
狼毫笔以东北黄鼠狼尾巴中段的毛为最好(启明注)
而老鼠胡须呢?
胡须是老鼠的触觉器官中最敏感的器官,长在上唇上端的胡须,稍微撞物体即有反应。在黑暗中,胡须具有雷达的作用,能很快感觉到眼睛看见的东西,并能马上采取行动,避开所感触到的物体。许多科学家认为,老鼠的胡须是通过空气中轻微压力的变化来感知别的物体,将胡须剪掉,将妨碍老鼠的逃跑本领,尤其是在黑暗的夜里。老鼠的睫毛也有类似的作用。老鼠前肢腕关节背部的毛,触觉也特别敏感。老鼠经常“捋胡须”,将它们整理得很干净,可以作为敏锐的触觉器。
老鼠的胡须与周围环境经常触碰,就会伤到颖,没有颖就不适合做笔。
李兆志先生书中有此一段:
“据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劲强有锋芒,不可相信,实用效果也未必能适手,很少见。这里所称的鼠须,不知是老鼠胡须,还是黄鼠狼等动物的胡须,据笔者测试,老鼠胡须和黄鼠狼胡须都不适宜制作毛笔。现在市场上偶尔见到的“鼠须笔”,大部分是用黑猪鬃或其他动物毛染成黑色做成的。”
一只老鼠没有几根胡须,而且这厮还参与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创作,这等好题材怎能不炒作一番。对于鼠须笔一般笔庄会有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知道老鼠胡须无颖不可入笔,直接告诉你,就不忽悠你的钱了,另一种态度就是告诉你此宝贝我这有,就看你出不出得起价,这样就多了一条财路。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让我不寒而栗:“一支正宗的鼠须毛笔是无数书法家及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这话说的如果是实际情况,那就反衬出当下的书画圈是多么的荒诞,无知,浮躁。敢问如今传世的书法经典有多少是兔毫、狼毫、羊毫写成的,又有多少是鼠须笔写成的(哪怕只是传说)。兔毫、狼毫、羊毫用不好,用上所谓的鼠须又能如何?
老鼠胡须笔如果对于书家如此重要,为何历代没有一直做下去?不要以为今天才有土豪,古代有钱的人有的是哦。
以下图片来源于拍摄朱友舟先生《中国古代毛笔研究》:
从上文我们知道,王羲之的笔应该为狼兔兼。后面将结合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和历代的文字资料来继续论述这一点,并试图说明笔的特性与二王书风形成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