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讲的什么样的科幻故事(这几年很火的三体)
三体讲的什么样的科幻故事(这几年很火的三体)我是觉得,可以把「之一」去掉。(不好意思,对于这个人,我不会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他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科幻作家之一。刘慈欣先说说作者刘慈欣。这个名字,你应该不是很陌生。两年前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正是根据刘慈欣的作品改编。不过,《流浪地球》只是他众多作品中,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篇。「维基百科」上这样评价刘慈欣:
引子
这几年,可能大家经常听到这几个概念:降维打击、毁灭你与你无关、黑暗森林法则、技术爆炸、猜疑链。这些概念的来源,通通指向一本书,那就是——《三体》。
《三体》
这篇文章,跟大家讲讲《三体》这本书,以及我个人的感受。
刘慈欣
先说说作者刘慈欣。这个名字,你应该不是很陌生。两年前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正是根据刘慈欣的作品改编。不过,《流浪地球》只是他众多作品中,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篇。
「维基百科」上这样评价刘慈欣:
他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科幻作家之一。
我是觉得,可以把「之一」去掉。(不好意思,对于这个人,我不会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更是表示:
在读过刘慈欣几乎所有作品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2015 年,凭借《三体》,刘慈欣获得「雨果奖」,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该奖项。这个奖,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值得一提的是,刘慈欣,一开始并非专业写作人。他原本,只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
刘慈欣与三体
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1. 故事背景
时间: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地点:清华大学。
在这座中国人的最高学府里,正在上演着血腥的一幕:物理学教授叶哲泰因为坚持真理,被红卫兵们活活打死。
教授有个女儿,叫叶文洁。她当时在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
后来,叶文洁从天体物理学专业毕业,被调入红岸基地。这个基地,建成于 60 年代。当时美苏冷战,我国对外宣称用来监听与摧毁敌国卫星等太空目标,实际上是用来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
叶文洁在基地里做的工作,主要是研究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并有机会对外发送地球人的信号。
有一天,她居然收到外星人的回复。这个回复,很善意地警告地球人:如果不想地球被入侵,那么最好不要再继续发出信号。
但由于此前父亲的惨死以及自己多次被人设计陷害,此刻的叶文洁,已经对人类彻底失去信心。她认为人类无法自救,必须借助人类之外的力量才能拯救人类。
于是,她不顾警告,向太空发出了回应。
而在距离地球 4 光年之外,有个半人马座。那里有颗行星,上面存在着外星人。书里把它们称为「三体人」。
三体世界,是一个生存环境极端严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三颗太阳。而这三颗太阳,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没办法预测。有时,它们会突然同时出现,如果不及时躲避到阴暗处,三体人就会被晒死。有时,三颗太阳又集体落下,极端的情况,气温会急速降至绝对零度…
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三体人还是发展出不错的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三体人进化出了脱水(类似休眠状态)的能力,待到相对温和的时期再浸泡复苏。
但因为生存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为了文明的延续,三体人一直在寻找适合移民的星球。
此时,它们收到了来自地球的信号…
2.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为了不剧透后面的故事,影响大家日后的阅读,我就只讲《三体》故事发生的背景。
以下是书里的一首诗,我非常喜欢: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我的收获
我与科幻,算是有不解之缘。
从小好奇心强,喜欢看星空,想象力也蛮丰富,喜欢胡思乱想。
上初一时,和好友合著了一部中篇科幻小说,大概写的是福尔摩斯去太空探险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当时写得天真幼稚,但读起来应该不失乐趣。可惜年代久远,稿子遗失了,很遗憾。
之后,我也看了一些科幻大师的作品,比如阿西莫夫的《基地》、《神们自己》,克拉克的《2001 太空漫游》、倪匡的《眼睛》等。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三体》。以下谈谈三点收获:
1. 想象力的提高
有一些书,可以构建一个新世界,三体明显属于这样的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在一声声惊叹之余,自己的想象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2. 保持敬畏之心
我认为:有空读一读这本书,能将自己的目光,引导到更高的层面,使自己暂时得以跳离,而非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天地。看了书之后,你会越发感觉自己渺小,从而对世间万物,保有敬畏之心。
3. 纯粹地做一些事情
谈及《三体》的创作时,刘慈欣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隐喻现实,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批判家,而只想成为一个纯粹的科幻迷。
我有段时间,坚持认为:好的音乐,要有现实社会意义。而舍友表示他更多的是追求好听。
现在,我希望自己,也能纯粹地做一些事情。
结语
我们的家园
1990 年,「旅行者 1 号」在距离地球 60 亿公里的地方,回头拍了这张照片,照片中那个亮点是——地球。
1996 年,在一次颁发学位的典礼上,著名的科学作家卡尔就此说了一段话: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