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一体板的弊端(外墙保温一体板行业恶性竞争)
外墙保温一体板的弊端(外墙保温一体板行业恶性竞争)无利润、无服务!低价必亡!低价在市场上通常只是扮演着“搅局”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对抗性竞争中,高价经常被低价搅得心烦意乱甚至胆战心惊,但低价最终总是难敌高价,甚至在高价面前一败涂地。没有利润的支撑,哪来的售后服务和不断的创新!在“物美价廉”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首选的今天,价格战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但过度的“价格战”和过度恶性竞争,往往会导致竞争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如今企业各类成本节节攀升,薄利多销,恶性循环,2012年2月16日,安信地板被爆出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是名副其实的“毒地板”,且地板面层厚度严重不足,使用寿命仅为合格产品的2成。“毒地板”事件一出,安信品牌快速发展势头被打断,付出极大代价,并且连带地板行业也惨遭诚信"株连",被监管部门和媒体大面积质疑、深挖全行业“潜规则”,造成极大动荡,甚至影响了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
前言:
低质低价、偷工减料,害苦行业、害死企业……在中国的建材行业,一直游荡着一个幽灵,就是“价格屠夫”。不少有潜力的行业,一旦被这个幽灵瞄上,就会很快耗尽生命力,走向平庸。
在国家建材预制化、装配式、绿色化趋势下,蓬勃发展的保温装饰一体板,似乎目前也正在陷入“价屠乱局”,让人不禁担忧,这个行业会不会出现曾经地板行业的“安信危机”?
“安信危机”事件回顾
2012年2月16日,安信地板被爆出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是名副其实的“毒地板”,且地板面层厚度严重不足,使用寿命仅为合格产品的2成。“毒地板”事件一出,安信品牌快速发展势头被打断,付出极大代价,并且连带地板行业也惨遭诚信"株连",被监管部门和媒体大面积质疑、深挖全行业“潜规则”,造成极大动荡,甚至影响了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
"安信危机"的根源,是“价屠模式”。在于三个特征:极致低价、放弃产品底线、高度容忍消费者使用风险。从"安信危机"事件结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企业自身背负高风险,同时也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威胁的"共输"模式。
低价:饿死同行 恶心自己
在“物美价廉”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首选的今天,价格战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但过度的“价格战”和过度恶性竞争,往往会导致竞争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如今企业各类成本节节攀升,薄利多销,恶性循环,
无利润、无服务!低价必亡!低价在市场上通常只是扮演着“搅局”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对抗性竞争中,高价经常被低价搅得心烦意乱甚至胆战心惊,但低价最终总是难敌高价,甚至在高价面前一败涂地。没有利润的支撑,哪来的售后服务和不断的创新!
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
1、低质低价品牌,要保证生存,在原材料和配件选择上必然会“偷工减料”。 这些产品短期内不会暴露质量问题,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质量问题终究会暴露。质量隐患一旦爆发,出来埋单的却是客户。
2、长期的低利润,没有持续性的发展潜力。缺乏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品牌打造上,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品牌必然走不远,客户选择这些品牌,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3、低质低价的品牌,会尽可能降低库存,并占用经销商的资金来完成配件和原材料的采购。在与上游配套商和供应商合作过程中,一旦获得一定的账期,当利润不足以维持经营时,他们极有可能捐款潜逃。近几年,卷款潜逃的案例不胜枚举。
4、肆意仿冒和抄袭,严重扰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延缓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对于行业长远发展危害更大。
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头来会发现这是条死胡同。
一、 "危""机"并存的保温装饰板行业
据了解,在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国节能建筑面积连年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建筑节能行业产值也随之快速提升。2016年底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15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比47.2%。2018年全国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为21.29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约为188.5亿平方米。
2011—2018年我国节能建筑增量面积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1—2018年我国建筑节能行业产值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得益于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落地实施和建筑节能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一体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代表——保温装饰板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保温装饰板作为一款集装饰、保温、施工便捷于一体的新型外墙建材,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2016年以来,我国保温装饰板每年需求量以倍数增长,2017年达到4000万平方米,预测2025年将达到3.2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保温装饰板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入保温装饰板领域。据数据统计,2013年后的六年间,从业企业从原来的30多家激增至几百家。当前,专业一体板企业(国创节能巴夫利)、涂料企业(立邦、三棵树、富思特)、保温材料企业共同成为保温装饰板行业的三大主力军,未来建筑施工企业预计会成为第四大力量。
但是快速发展的过程难免伴随各种问题的出现,保温装饰板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价屠模式”现象。中国绝热节能协会一体板分会在《我国建筑保温装饰一体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保温装饰板的兴起伴随大量厂家涌入,市场上走低价竞争、捡漏钻空路线,提供粗制滥造产品、不顾质量安全的企业和供应商层出不穷”。
仅从淘宝信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是相近的产品,但价格却可以相差十倍。从几百块到几十块的都有,有的产品报价显然远远低于正常的产品制造成本。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实在是难以言说。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二、保温装饰板行业出现”价屠模式“的原因
保温装饰板作为一个还处于发展早期的行业,为什么会早早地就开启了“价屠模式”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 :不少企业缺乏技术储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低端化”和“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竞争力,为了生存,只能走向“价格屠夫”的模式。
很多新入行的企业,都对保温装饰板存在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将涂料刷到板子上,然后再和保温层复合,就成保温装饰板了。这种理解极大低估了保温装饰板技术门槛。 事实上,保温装饰板的生产,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预涂饰面板的生产工艺,技术门槛并不低。
因为,保温装饰板真正的价值是,将各种在工地环境下难以实施的技术和功能,通过在工厂中创造恒温恒湿的条件,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前预制附加到外墙饰面上,从而实现性能的重大突破。所以,没有更先进的技术附加,保温装饰板的价值就失去了灵魂。
事实上,在预涂饰面板技术上,国内领先的几家保温装饰板企业,无不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或者巨资的研发投入,才敢将产品推向市场。甚至出于对品质的负责和敬畏,近年已经逐步走向细分专精化。
拥有19年研发、生产外墙保温装饰板经验的巴夫利,在产品应用超过5000万平米、历经多代技术更新之后,仍然非常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立志于做更可靠的外墙保温装饰板系统。
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进入行业的时间不足五年,缺乏差异化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储备,仅是对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成品板进行简单模仿,以至于做出来的产品装饰效果粗糙、墙面性能低劣、安全性差。
缺乏技术和品牌的竞争力,又为了生存,只能发起价格战,“价格屠夫”因此出现了。
原因之二 : 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
不可否认,任何一家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利润。但为了追求利润忽略社会责任和消费安全,就绝不可取了。 俗话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眼见保温装饰板行业商机在前,企业还是需要有定力的。先磨好刀,再来砍柴。不能抱着反正不管产品好不好,便宜就能卖出去的心态。这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风险,也将全行业拉入非理性的漩涡。 “价屠企业”为了能抢到生意、干掉同行,不惜把产品报价一压再压,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都会接单。
从理论上说,大部分建材产品毛利率至少要20%以上,才能维持正常运营。可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抢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甚至2%也敢去抢。抢到生意后,总不能亏本吧? 那怎么办,只能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 。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北京市某建筑项目中,就有五家保温装饰一体板企业被曝出质量不合格。事后分析,这些企业都是为了抢项目,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去竞标,最后再以次充好挤出利润。所幸的是,被爆出事件没有引发太大的社会影响。
部分企业的这种“前期压价格、后期压质量”的不健康经营理念,确实在这个新型行业中正罕见。
三、外墙是”面子“更是”高危“,需要高度重视
"价屠模式"引发的保温装饰板质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知道保温装饰板用于外墙,一旦出现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一家一户”的地板。
“装饰失效”,影响城市美观;“脱落隐患”更是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保温装饰板行业以史为镜,理性发展,防止"价屠模式"态势加剧,不要让恶性的低价竞争毁了这个朝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