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首富之子都跟谁合影(23岁世界首富之孙神秘失踪)
迪拜首富之子都跟谁合影(23岁世界首富之孙神秘失踪)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对体验另一种世界的热切渴望,最终将迈克尔·洛克菲勒带到当时荷兰所属的新几内亚——这个遥远而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迈克尔·洛克菲勒失踪时,年仅23岁前排左起:玛丽、母亲与父亲、妹妹安妮;后排左起:兄弟史蒂文,罗德曼和迈克尔迈克尔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继承人,一直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管理家族的巨大商业资产。但迈克尔本人却拥有一颗安静的艺术灵魂——他长期以来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原始和土著部落艺术情有独钟。内心深处,迈克尔也是一个冒险家,渴望在遥远的异国土地上体验前文明时代的土著部落文化。
1961年,洛克菲勒家族继承人、美国副总统之子迈克尔·洛克菲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岸食人族部落意外失踪,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世界首富家族继承人的真实命运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惊悚恐怖。
痴迷土著艺术迈克尔·洛克菲勒生于1938年,是时任纽约州州长、后来美国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
洛克菲勒家族是当时美国最富有、最有权势、最具影响力的家庭之一。
前排左起:玛丽、母亲与父亲、妹妹安妮;后排左起:兄弟史蒂文,罗德曼和迈克尔
迈克尔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继承人,一直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管理家族的巨大商业资产。但迈克尔本人却拥有一颗安静的艺术灵魂——他长期以来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原始和土著部落艺术情有独钟。
内心深处,迈克尔也是一个冒险家,渴望在遥远的异国土地上体验前文明时代的土著部落文化。
迈克尔·洛克菲勒失踪时,年仅23岁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对体验另一种世界的热切渴望,最终将迈克尔·洛克菲勒带到当时荷兰所属的新几内亚——这个遥远而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
首次探险有惊无险1960年,22岁的迈克尔从哈佛大学毕业。为了收集更多的原始部落艺术品,他组织了一次对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多学科探险发现之旅,并邀请摄制组、人类学家、医科学生、博物学家和小说家等组成探险队。
他们当时的目的地是岛上的达尼部落。
一行人沉浸在原始部落荒蛮却独特的文化中,收获颇丰。
第一次探险队合影,前排左耳二为迈克尓,1960年
迈克尔失踪前一年在新几内亚
迈克尔·洛克菲勒与达尼部落成员
第一次探险有惊无险
探险队一路上有惊无险。而迈克尔本人怀着对这些鲜为人知的原始部落的浓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探险中,还协助帮助录制反映达尼部落生活的纪录片《死鸟》。
毕竟迈克尔来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庭,财富和特权可能给了他一种错觉:他的家人可以帮他解决他可能遇到的任何麻烦,可那是文明世界的法则。而他所要面临的是与文明世界格格不入的原始部落。
后来,探险队又来到阿斯马特人主要的生活聚集地。他们在那里拍摄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还收集不少当地的木雕,但当迈克尔试图从当地人手里购买双柱(一种带有图腾的木雕),却没能成功。
唯一的食人部落第一次探险结束后,迈克尔回到美国,短暂休整。
在土著世界里的冒险和那些精美的原始木雕,始终散发着原始野性神秘之美,令人无法抵抗。
很快,这些诱惑把迈克尔又带回了新几内亚。这次他研究的是新几内亚西南海岸的阿斯马特部落。
此行目的除了跟阿斯马特部落生活一段时间,他还希望能收集到部落木雕和文物,以便在他父亲创立的原始艺术博物馆里展出。
但这一次探险比上一次要危险多了。
首先,上次研究的达尼部落,达尼部落大多以农业为主,性格也比较平和;而这次探访的阿斯马特部落是一个凶猛的战士部落,有着根深蒂固的相互谋杀和野蛮文化。他们身上布满战斗伤疤,而且,还有食人嗜好,是尚存不多的食人部落。
而且,与上次不同,这一次,迈克尔只有人类学家勒内·华辛的陪同,基本上是孤身一人,没有团队陪伴。
1961年,迈克尔·洛克菲勒在新几内亚拍摄巴布亚男子照片之前调整相机
阿斯马特部落
阿斯马特部落中的迈克尔·洛克菲勒
在阿斯马特文化中,以牙还牙是他们的信念,能给与他们深刻的平衡感,他们坚信一个人的死亡必须由另一个人的死亡来平衡。
如果阿斯马特部落成员在遭遇突袭、有人员死亡时,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报复,即便这种报复沦为无情地屠杀也在所不惜。
屠杀发生后,他们会把受害者的鲜血涂在20英尺长的双柱上。阿斯马特人认为,只有这样,敌人的肉体就会消耗在阿斯马特人的信念中,并以这种方式获得超自然的力量。
而此时,世界首富家族的继承人迈克尔却在错误的时间来到了阿斯马特部落。
阿斯马特是公认的最后一个食人部落
他太自满了洛克菲勒,这个在文明社会里如雷贯耳的姓氏显然给了他虚妄的安全感。
阿斯马特部落那种野蛮残酷的生活方式,永无止境的暴力循环和无处不在的部落战斗却令他兴奋不已。
然而,他太自满了。
他一点儿也没有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心害怕,反而以热情和兴奋的心情对待他这次探险。
他视阿斯马特人为奇怪的谜团,他们的仪式、艺术,所有一切都让他深深着迷。
他拍摄了数百张他与阿斯马特人的生活照片,并收集了许多文物,包括用敌人的鲜血涂抹的双柱,其中许多至今仍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双柱(局部)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双柱
在整个探险中,迈克尔从未真正感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部分原因是他傲慢地认为金钱可以让他摆脱一切,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知道在阿斯马特部落,一般只是出于仪式性的报复而吃人,而非出于任何维持生计的需要。
不幸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多的金钱和特权也救不了他。
失踪1961年11月17日,迈克尔在人类学家勒内·华辛以及两名当地导游的陪同下,租用了一艘劣质的双体船外出,收集阿斯马特部落木雕。
结果巨浪先是淹没船上的发动机导致发动机熄火无法启动,接着船体又被巨浪掀翻。
两位导游把船体掀过来,让他们呆在原地,他们游回去找人帮助。
然而24小时过去了,仍未见导游回来。
在看不见任何援助的情况下,迈克尔把几个汽油罐绑在腰上,对勒内·华辛说,"我想我能成功",然后跳入水中,开始向岸边游去,寻找援助,而勒内·华辛则继续留在船上。
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迈克尔了。
第二天,导游找到一直在海上漂着的勒内·华辛,但迈克尔却无处可寻。
搜寻无果在这样一片神秘而令人生畏的土地上,这样一个著名家族的继承人消失了。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
荷兰政府赶紧展开持续两周的大规模搜索,详尽地搜索了迈克尔·洛克菲勒任何可能的踪迹,但一无所获。
荷兰政府出动飞机进行搜寻
迈克尔的父亲、时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和他双胞胎妹妹玛丽亲自飞往新几内亚协助搜寻,但也未能发现他的任何踪迹。
迈克尔的父亲、时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在搜索现场
迈克尔的父亲与妹妹玛丽
就好像迈克尔·洛克菲勒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
至今,迈克尔的双胞胎妹妹玛丽还未能从哥哥的死亡中恢复。她说,当你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死的时,它延长了悲伤愈合的时间。在我的生活中,有几次我真的痛得无法工作。
她一直认为,“没有直接或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迈克尔是怎么死的。”
后来,荷兰政府正式得出结论,迈克尔·洛克菲勒死于溺水,尽管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
可怕的推测同时,另一个更不祥的谣言也在开始酝酿:迈克尔安全上岸,但被阿斯马特部落里名叫奥茨贾内普的食人族杀害并吃掉。
这种病态的想法自然使洛克菲勒家族感到不安,但荷兰政府很快声称,吃人是这个部落过去的做法,现在已经不再发生。
也有些人认为迈克尔不是被食人族杀害的,而是被他们囚禁,而且还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真相是什么?没人知道。
迈克尔·洛克菲勒于1964年被正式宣布死亡。
后人的发现2008年,在制片人弗雷泽·赫斯顿拍摄的纪录片《寻找迈克尔·洛克菲勒》里出现了很多令人吃惊、以前从未见过的镜头,这些镜头似乎对洛克菲勒失踪的另一种理论带来了证据:他没有被杀, 而是在食人族部落里度过余生。
受到米尔特·马赫林同名书《寻找迈克尔·洛克菲勒》的启发,赫斯顿找到了一些奇怪的胶片,这些胶片是米尔特·马赫林在探险期间拍摄的。
在长达10个小时、未经编辑的胶片中,赫斯顿偶然发现了一段令人惊异的镜头,画面中似乎显示的是一个白人在食人族部落里。
这段镜头很抖的画面里,大约17个食人族战士划着木舟,向岸边驶去。其中,有个肤色很浅的人,满脸胡须,脸上涂着漆。
这段录像是在马克尔·洛克菲勒失踪8年后拍摄的,尤其令人费解。
然而,对迈克尔·洛克菲勒失踪事件做过最深入、最广泛调查的是《国家地理》的记者卡尔·霍夫曼。
他花了两年半的时间通过与阿斯马特部落成员和荷兰传教士交谈,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文件和证据。
通过细致谨慎的研究论证后,在他2014年出版的《野蛮收获》一书中有力地证明迈克尔·洛克菲勒死于食人族阿斯马特人之手。
经过调查,霍夫曼拼凑出迈克尔最后几个小时的人生画面:
就在迈克尔失踪前不久,奥茨贾内普和奥马塞普两个阿斯马特部落的村庄之间发生了一次大屠杀,双方都有几十人被杀死。
一位名叫马克斯·拉普雷的荷兰官员派出一支巡逻队对这两个失控的村庄进行调查。
当他们到达奥茨贾内普村时,遇到了该村携带箭和长矛的阿斯马特战士,他们还进行了战斗仪式并跳起战舞,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由于文化上的误会,惊慌失措的荷兰巡逻队向他们开火,打死其中5人。
阿斯马特战士
阿斯马特战士
奥茨贾尼普村在开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奥茨贾内普的人偶然发现迈克尔正朝着与他们领地接壤的海岸游来。
奥茨贾内普在自己的领地上看到外国人绝对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如果迈克尔真的上岸了,他就会跌跌撞撞地走进一个血淋淋的食人族村庄。
正因为阿斯马特文化中的报复杀人,奥茨贾内普正想杀死一个白人,以报复荷兰巡逻队杀害他们自己人。
这本来不是针对迈克尔个人的行为,只是履行部落相互残杀的义务。
所以,洛克菲勒不会有逃脱的机会的。
结语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总想探究那些孤立失落的原始部落,探寻其中的奇迹与恐怖。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文明世界保护不了我们。
在那里,我们受制于自然法则的捉弄;在那里,我们受制于未知事物的摆布;在那里,我们受制于原始部落的“法律”。
不管迈克尔·洛克菲勒在文明世界享受什么样的特权,但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个冷酷的事实。
#洛克菲勒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