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力掉的很多,加的很少怎么办(战力被严重低估)
战力掉的很多,加的很少怎么办(战力被严重低估)总结:魏延出身寒微,后自带部曲追随刘备,无论是取益州、汉中,还是随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鲜有败绩。诸葛亮死后,他还想着领兵继续与司马懿决战,完成诸葛亮的遗志。结果与杨仪意见相左,最后被杀,夷三族,实在是冤枉。魏延从一介小兵,通过战功做到了征西大将军之职,假节,被封南郑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可见魏延统兵打仗能力之强。所以,魏延绝对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战将。如果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采用魏延的子午道突袭的计谋,或许历史会有所改变。
《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被严重高估,变成神一样的存在,他就是诸葛亮。鲁迅曾这样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打仗并不是诸葛亮的长处。
另一位却被严重低估,最后还落得个身首异处,满门抄斩。他就是大将魏延。
魏延投靠刘备之前,默默无闻。遇到刘备后,因为刘备的识人善任和器重,魏延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屡立战功。
其优秀表现如下:
1、随刘备入西川,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2、汉中之战,屡有战功。射中曹操人中,迫使曹军撤退,帮助刘备占领汉中。魏延因此被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魏延镇守汉中期间,汉中固若金汤,他成为独挡一方的大将。3、刘备登基当皇帝后,拜魏延为镇北将军。4、魏延后随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魏延曾献计自带数千兵马,由子午道奇袭关中,效仿以前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而未能实施。总结:魏延出身寒微,后自带部曲追随刘备,无论是取益州、汉中,还是随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鲜有败绩。诸葛亮死后,他还想着领兵继续与司马懿决战,完成诸葛亮的遗志。结果与杨仪意见相左,最后被杀,夷三族,实在是冤枉。
魏延从一介小兵,通过战功做到了征西大将军之职,假节,被封南郑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可见魏延统兵打仗能力之强。
所以,魏延绝对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战将。如果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采用魏延的子午道突袭的计谋,或许历史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