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申公豹有多厉害(封神原著的多宝道人)
封神榜中申公豹有多厉害(封神原著的多宝道人)金灵圣母但是昆仑十二仙的修为只能说是登堂,连入室都未必算得上。他们犯了杀劫的原因正是因为一千五百年未斩三尸,而云霄"六气三尸俱抛尽",金灵圣母"道德已全",这无疑是比十二仙高出一个层次的。所以,大罗与太乙只是修为的分类,打个比方说,大罗金仙是211博士,太乙金仙是普通博士,虽然通常而言普通博士不如211博士,但不代表所有普通博士都不如任何211博士,而211博士也不是普通博士的进阶,太乙金仙与大罗金仙也是同理。金仙可以历混沌而长存,太上老君而今已历七次混沌无恙,但今天的乾坤早已不是过去劫的乾坤了。则即使是太上老君也是金仙,仍然用博士的比喻:博士后(三清)依然是博士(金仙)。而《封神演义》里明确用金仙描述的唯有通天教主、准提道人等教主,昆仑十二仙一千五百年未斩三尸,从来未用金仙来形容,说他们是金仙实是现代小说的滥用,其实按照道教体系,他们只能被称作【昆仑十二上
多宝道人是《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一,以《佛本是道》开创的洪荒流里,多宝道人是截教大弟子,被太上老君带走,为了分化佛门气运成为如来佛祖,是兼修太清、上清、佛门三法的强大准圣。但其实封神原著这些都不存在,多宝道人不但并非如来,而且修为低劣,战力也没有多么超逸绝伦,而人品也是猥琐下流,他的形象与洪荒形象大相径庭。
多宝道人
修为:极其低劣,根性浅薄首先需要明白,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中,是没有“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准圣——圣人”这个洪荒设定的。其实正统道藏,【大罗金仙】、【太乙金仙】这种词,都是在西游、封神盛行以后才出现,而在道教体系中,三清称大罗,旁门称太乙,并无太乙进阶是大罗这一说法,如果不是三清嫡传,任你修为再高,哪怕名列六御,也只是【太乙救苦天尊】。
所以,大罗与太乙只是修为的分类,打个比方说,大罗金仙是211博士,太乙金仙是普通博士,虽然通常而言普通博士不如211博士,但不代表所有普通博士都不如任何211博士,而211博士也不是普通博士的进阶,太乙金仙与大罗金仙也是同理。金仙可以历混沌而长存,太上老君而今已历七次混沌无恙,但今天的乾坤早已不是过去劫的乾坤了。则即使是太上老君也是金仙,仍然用博士的比喻:博士后(三清)依然是博士(金仙)。而《封神演义》里明确用金仙描述的唯有通天教主、准提道人等教主,昆仑十二仙一千五百年未斩三尸,从来未用金仙来形容,说他们是金仙实是现代小说的滥用,其实按照道教体系,他们只能被称作【昆仑十二上仙】。
而修为并不与战斗力绑定。在唯物主义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对神话中的长生延寿不屑一顾,相信人死如灯灭,将更多的兴趣放在神魔的法力、异能上。但是这和古人对神魔的看法,其实存在质的不同。固然长生不死虚无缥缈,但在古人眼中并非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真的值得付出时间与精力前去探索的努力目标。现实中的道教,修行的最终目的也一样是长生得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教积累了完备的修为体系,诸如外丹、内丹、守一、服气等,以期望能"长生求仙"。明白了这个,就能理解为何讨论封神、西游的人物设定时,需要将他们的修为与战力分开。
封神的修为体系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长生不老的开始(如二十八宿中,其余星宿大多无缘顶上聚三花、无法练成五气,而奎木狼则被称为"练就三花不老方"),昆仑十二仙、吕岳、罗宣如是。
但是昆仑十二仙的修为只能说是登堂,连入室都未必算得上。他们犯了杀劫的原因正是因为一千五百年未斩三尸,而云霄"六气三尸俱抛尽",金灵圣母"道德已全",这无疑是比十二仙高出一个层次的。
金灵圣母
再高便是混元大罗金仙,也就是洪荒网文说的圣人,历万劫而不磨,有开天辟地之能,重立地水火风不过寻常事。
那么,多宝的修为在哪个档次呢?答案是他虽然是截教四大弟子之一,修为却不见得很高,因为多宝的修为明确不如广成子:
一个是玉虚宫内真人辈,一个是截教门中根行差。一个是养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
多宝对于玉虚真人广成子,是“根行差”。虽然修为不如广成子未必不能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但多宝既然修为上限是不如广成子,那么六气三尸显然没有斩却;而下一句说广成子"养成不老神仙体",则多宝的修为很可能都没有做到长生不老,这只能称之为低劣。
广成子
战力:被番天印拿下一直以来,因为多宝道人硬接了广成子一番天印,许多人将多宝无上限吹捧:“多宝接番天印只是打了个跌”。其实多宝接番天印无伤,固然说明多宝实力不俗,但以此证明多宝强于广成子,却是大可不必。诚然广成子面对有番天印的殷郊也只能逃走,但是神话论武,自己合法持有的法宝是需要计算在内的,比如云霄不用混元金斗、金蛟剪的表现是被阐教三代群殴团打败,论武的时候能只计算云霄的自身实力吗?广成子的自身实力固然低于多宝,但番天印是广成子自己的法器,应计入广成子的实力评估之中。那么我们可以说,多宝上限有法器的广成子。当然除了接番天印,多宝也有别的亮点表现:
好多宝道人!仗剑飞来,直取老子。老子笑曰:“米粒之珠,也放光华!”把扁拐架剑,随取风火蒲团祭起空中,命黄巾力士:“将此道人拿去,放在桃园,俟我发落。”黄巾力士将风火蒲团把多宝道人卷去了。
太上老君
老君这等战力面对多宝的攻击,都需要先防守再反手活捉,多宝的实力确实不俗。但他的上限已经被番天印广成子封死,则多宝道人的战力是不如乌云仙、金灵圣母,更不如云霄、赵公明的。
地位:并未明确是大弟子,未来成为的是多宝如来而非释迦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是截教内门四大弟子。但是这四个的排位并没有明确,有时多宝道人的名字在金灵圣母前边,同样也有金灵圣母的名字在前的记录:
众门人侍立台下,有上四代弟子,乃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
彼时金灵圣母、多宝道人,见龟灵圣母现了原形。
因此,我们只能说“多宝道人可能是大师兄”,但是不能说“多宝道人一定是大师兄”。
那么,“多宝西天拜释迦”是否说明多宝最后成为了如来佛祖释迦牟尼?答案是否定的。固然原著中很多道教弟子后来成了佛门的佛、菩萨,但是这不代表多宝道人便是释迦牟尼。原文中说“多宝西天拜释迦”,“拜”固然可以解释为“担任”,如“金台拜将”、“官拜元帅”,但要知“拜”做担任讲需要接职务,“释迦”是姓氏而非职务,如何能担任?所以此处的“拜”就是字面意思的“下拜”,如“童子拜观音”一般。而“多宝西天拜释迦”其实是《法华经》的典故: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见宝塔品)
《封神演义》的多宝道人是多宝佛的前身而非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多宝佛
道德:猥琐下流,搬弄是非通天教主并不是站在商朝一方的,相反通天教主也是支持周灭商:
云霄娘娘听罢,只是摇头,说道:“大兄此事不可行。昔日三教共议签押封神榜,吾等俱在碧游宫,又有两句贴在宫外:谨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通天教主曰:“姜尚乃是奉吾三教法旨,辅佐应运帝王,这三教中,都有在封神榜上的。广成子也是犯教之仙,他就打杀火灵圣母,非是他来寻事做,还是你去寻他,总是天意。尔等何苦与他做对,连我的训谕不依,成何体面?”
通天教主
那么,广成子拜谒通天时,阐截尚且并非敌对状态,下山被打死的截教弟子仅仅代表他们个人。广成子的作为有可以指责之处吗?我们且复盘一下:
广成子拜谒通天教主,送还金霞冠,通天明言不尊师命下山助商的随便打;广成子离去,龟灵不服,找广成子的麻烦,被击败。截教弟子围上来,广成子反而入内求见通天;广成子出门,截教弟子再次围困,于是广成子第三次见通天,仍然得到了通天的庇护。在广成子安全离开后,通天也丝毫不认为杀火灵圣母和归还金霞冠是侮辱截教,反而训斥弟子。弟子挑拨通天的出手,也是传达“阐教看不起截教”:
多宝道人曰:“老师在上,弟子原不敢说;只今老师不知详细,事已至此,不得已而直禀,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不问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教共处。‘他视我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
而休说广成子根本没说过这句话,通天的人类弟子真的是为了阐教的动物歧视而怂恿通天吗?仍然是为了自认为丢面子:
彼时金灵圣母,多宝道人,见龟灵圣母现了原形,各人面上,俱觉惭愧之极,甚是追悔;只见虬首仙、乌云仙、金光仙、灵牙仙大呼……
截教内部派系有明显分裂,金灵、多宝这些人类也根本不因为师父有教无类而对动物同门一视同仁,反而因龟灵现了原型而甚是追悔。所以说,他们挑拨通天出手,完全是为了面子,而非真的讨厌阐教的动物歧视。可以说,三谒碧游宫事件,广成子没有做错任何事,纯粹是多宝道人为了面子挑拨通天出手,这一行为应对标申公豹。
多宝道人
《封神演义》创作初衷是与水浒、西游鼎足而三,虽限于笔力未能驾驭,但不见得没有学到一些水浒、西游的妙处,比如水浒传中,同是被陷害,王进逃,林冲忍,武松反。而在《封神演义》中,同是保商,正直忠义慷慨战死的闻太师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申公豹完全不同;同理同是通天嫡传,正直忠义慷慨战死的金灵圣母属于高配的闻太师,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多宝道人,若要盖棺定论,自不是什么未来的如来佛祖、三教弟子第一人、准圣,而是高配申公豹。
申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