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粪常规:潜血(胶体金法) 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 17.78×10^9/L 红细胞压积 50.60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04.00 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1.60 % 淋巴细胞百分比 5.90 % 单核细胞百分比 1.80 % 中性粒细胞计数 16.29×10^9/L 淋巴细胞计数 1.05×10^9/L 血小板分布宽度SD 17.60 % C反应蛋白 88.06 mg/L;主诉:左侧肛周肿痛5天,发热2天。现病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肛周肿痛,呈持续性胀痛,坐立不安,肿块逐渐增大,目前大小约10×10cm,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5℃,肛门坠胀感明显,疼痛导致恐惧排便,无腹痛、便血,无腹泻、便秘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输液(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肿物仍持续存在不消退,自觉坠胀不适,影响生活,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1、直肠肛门周围脓肿、2、混合痔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

导读: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脓毒血症及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规范的PNF诊治共识或指南,致各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未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会延误最初的清创手术,从而增加病死率。

坏死性筋膜炎1例。入院时以直肠肛门周围脓肿为诊断,检查时一过性晕倒,核磁显示感染部位较深,以穿刺针穿刺,引流出灰色脓液,伴有恶臭气体排出。结合检查,考虑坏死性筋膜炎。

病例简介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2)

患者:XX,男,28岁。

主诉:左侧肛周肿痛5天,发热2天。

现病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肛周肿痛,呈持续性胀痛,坐立不安,肿块逐渐增大,目前大小约10×10cm,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5℃,肛门坠胀感明显,疼痛导致恐惧排便,无腹痛、便血,无腹泻、便秘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输液(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肿物仍持续存在不消退,自觉坠胀不适,影响生活,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1、直肠肛门周围脓肿、2、混合痔”为诊断收入病房,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一般,饮食、睡眠可,大便困难、小便通畅,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入院辅助检查:2020-09-11

血常规:白细胞 17.78×10^9/L 红细胞压积 50.60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04.00 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1.60 % 淋巴细胞百分比 5.90 % 单核细胞百分比 1.80 % 中性粒细胞计数 16.29×10^9/L 淋巴细胞计数 1.05×10^9/L 血小板分布宽度SD 17.60 % C反应蛋白 88.06 mg/L;

粪常规:潜血(胶体金法) 阳性 ;

尿常规:白细胞 57 /μl 红细胞 48 /μl;

血脂:载脂蛋白A1 0.82 g/L;

凝血功能:D二聚体(比浊法) 1.79 ug/ml;

传染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250.00 IU/ml,提示乙肝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阴性。

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超声:心律不齐,床旁彩超结果仅供参考,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或门诊复查!

胸部DR: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

专科检查(截石位):左侧臀瓣靠近肛门处可见大小约10×10cm肿块,肿块高凸,色红,触之发热,质硬,根盘散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肛门口3、5、7、11点位可见肿物隆起,质韧,色青灰,最大约2×1cm。肛门指检:肛门紧张,裹指感明显,肛管左侧压痛明显,退指未见指套染血;肛门镜检:因痛拒检。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3)

初步诊断:1、直肠肛门周围脓肿,2、混合痔

患者于2020-09-11 08:26入院,做检查途中突然出现一过性晕倒,结合病情,考虑感染性休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建立双静脉通路,予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钠注射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抗感染、降温治疗,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好转,血压回升,心率减慢。

患者病情急骤,考虑急诊手术,请麻醉科主任会诊查看病人,提出:患者存在感染性休克进展风险,血压不平稳,不建议立即手术。

肛肠科主任医师再次查看病人,此时肛周MRI结果回示:直肠周围及左臀部、会阴部异常信号,考虑肛周脓肿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建议增强扫描检查。图附下。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4)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5)

可见气液平面及组织间隙气体

为避免脓毒血症、以及感染性休克的进一步进展,于9月11日下午17:00在局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直肠后间隙切开术”,切开后,放出大量恶臭气体,引流出约50灰黄色浓稠脓液并送检。

患者左侧卧位于病床上,身体靠近床缘,双膝关节屈曲。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5点位进针,抽吸脓液约20ml,脓液粘稠,呈灰色,粪臭味,留标本送病理。术剪于5点位肿物凸起处行放射状切口,进入脓腔顿性分离脓腔间隔,可见大量灰黄色浓稠脓液溢出,约30ml。以生理盐水、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创腔,直至冲洗出清亮液体,延长切口;沿切口置入两根橡胶管引流,往引流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确保引流管通畅,以10号丝线固定于肛周;覆盖消毒纱布,包扎。

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止痛、理疗、中药熏洗、常规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

2020-09-13

患者仍发热且体温不稳定,38.5℃>体温>37.3℃。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22.62×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3.30 % 中性粒细胞计数 18.83×10^9/L 单核细胞计数 1.43×10^9/L C反应蛋白 115.31 mg/L,血红蛋白:123g/L。电解质:钾 3.20 mmol/L 钙 1.90 mmol/L。肾功能:尿酸 166 μmol/L 总蛋白 55.4 g/L 白蛋白 29.7 g/L。

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较前增高,且白细胞超过20×10^9/L,出现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征兆),出现低钠、低钙电解质紊乱。感染较前次增加,提示重度感染,查看患者臀部红肿范围,1点位肿块红肿更加明显,范围较前增大,左侧臀部红肿范围亦有向后背部扩展迹象。结合肛周MRI,左侧臀部及会阴部皮下脂肪间隙模糊,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不清,局部见斑片状气体密度影。主任医师查看病人后考虑:患者有坏死性筋膜炎可能,应立即行手术治疗,避免感染性休克及炎症的快速扩散导致生命危险。

患者于2020-09-13 12:10--2020-09-13 14:30在椎管内麻醉下第一次行“臀部扩创 痔切除术 手术扩肛治疗”手术。术后予心电监护,补充营养及电解质,抗感染(奥硝唑 头孢呋辛)等对症治疗。每日4次特大换药,以甲硝唑冲洗创腔间隙。术后诊断:1.坏死性筋膜炎;2.直肠肛门周围脓肿;3.混合痔。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6)

2020-09-13病理回示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7)

2020-09-14

体温恢复正常,但细菌培养似乎失败了,提示无细菌生长。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15.41×10^9/L 血红蛋白 125.00 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40 % 淋巴细胞百分比12.5 % 中性粒细胞计数 12.08×10^9/L C反应蛋白 140.27 mg/L。

炎症指标开始下降。

2020-09-15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10.68 10^9/L 血红蛋白 124.00 g/L 红细胞压积 38.40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6.60 % 淋巴细胞百分比 15.40 % 中性粒细胞计数 8.18 10^9/L 单核细胞计数 0.74 10^9/L C反应蛋白 87.86 mg/L。电解质:钾 3.70 mmol/L 钙 2.00 mmol/L 尿酸 163 μmol/L 总蛋白 62.0 g/L 白蛋白 31.0 g/L 白蛋白/球蛋白 1.0。

较前好转,嘱患者流质饮食并加强肠内营养。

2020-09-16

患者感肛门下坠明显,且感染较深,为防止残留坏死感染灶,保证患者安全,于2020-09-16行第二次扩创,体温36.6℃。

患者于2020-09-16 08:45---2020-09-16 11:10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下行“扩创术 直肠肛门周围脓肿搔刮手术”。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8)

2020-09-17

血常规:白细胞 13.19×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11.16×10^9/L C反应蛋白 56.63 mg/L,血红蛋白 119.00 g/L。继续抗感染、补充营养对症治疗,每日4次特大换药,生理盐水冲洗创腔。

2020-09-18

血常规:白细胞 11.80×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8.55×10^9/L C反应蛋白 52.37 mg/L,血红蛋白 129.00 g/L。降钙素原<0.05mg/mL。

较前好转。

2020-09-19

血常规:白细胞 23.72×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21.23×10^9/L C反应蛋白 31.53 mg/L,血红蛋白 125.00 g/L。

2020-09-21

血常规:白细胞 14.28×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10.70×10^9/L C反应蛋白 37.39 mg/L,血红蛋白 123.00 g/L。

2020-09-22

血常规:白细胞 13.4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10.47×10^9/L C反应蛋白 14.67 mg/L,血红蛋白 126.00 g/L。肝、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2020-09-27

血常规:白细胞 10.08×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7.44×10^9/L C反应蛋白 2.61 mg/L,血红蛋白 135.00 g/L。肝、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2020-09-27 15:05-15:55在全身麻醉下行第三次“扩创术”。

2020-09-28复查MRI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9)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0)

2020-10-09

血常规:白细胞 6.1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3.56×10^9/L C反应蛋白 1.81 mg/L,血红蛋白 131.00 g/L。血象恢复正常。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1)

2020-10-12

出院。

2020-10-16

复查。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2)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3)

知识复习

临床表现:PNF通常发病隐匿,其早期表现与肛周蜂窝组织炎及肛周脓肿的症状相似,部分患者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不明显,但有时数小时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持续高热、心动过速、容量不足、贫血、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等脓毒性休克症状。

常见病菌:PNF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有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拟杆菌类、克雷伯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念珠菌等。

诊断:诊断主要建立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常高于20×109/L,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血小板减少、高血糖症和低钠血症等。CT、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检查可探及肛周组织结构紊乱和气体形成,并可确定健康组织边缘及软组织中的液体,帮助了解病变的进展情况。

治疗:1.及时清创,术前应优化患者生理状况。脓毒症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和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对于危重患者,应开放中心静脉通路,放置导尿管和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低蛋白者补充蛋白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也是必要的;请麻醉科医师会诊,首选全身麻醉;应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备血液制品。2.通常选用2~3联抗生素联合使用,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必要时可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使用疗程在1~2周。

清创手术:使用手术刀片和组织剪,从明显坏死皮肤或病灶中心切开,建议环形清创模式,从最严重的区域逐渐向外扩展,直到健康的软组织出血为止。根据皮肤的外观,坏死区域通常远远超出最初预期的范围。应彻底探查伤口的边缘和深度,以确保完全切除坏死组织。若皮肤没有感染坏死,可行减压引流切口,清除皮下坏死组织,切口之间予松挂线对口引流,对感染累及深部的腔隙予置管引流。若清创不彻底,可增加患者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由于本病可危及生命,对清创后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皮肤覆盖和重建措施,应放在次要位置,但对于男性应保护睾丸,必要时可将其植入股窝内,待二期修复重建。术中应避免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尽管可减少出血,但肾上腺素注射会促进沿筋膜平面的感染播散或损害组织活力,出血时可使用电灼法止血。在清创过程中,应从多个部位获得多个组织活检和培养物,进行微生物学和组织学评估以确认致病菌,指导敏感抗生素和抗菌敷料的选择应用。伤口边缘的标本也可行病理检查,以确认手术是否已彻底清除所有坏死和感染组织。使用广谱抗菌液,如0.025%次氯酸钠或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但对深部组织不推荐使用双氧水冲洗,以防发生气体栓塞。抗菌敷料及纱布覆盖固定,送回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治疗

二次清创手术: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继续恶化,在保证患者安全情况下,可行M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残留坏死感染灶,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再次清创。常规换药时,对于小范围的坏死组织,应及时清创,平均需要3~4次清创。除了标准的术后血液检查和定期临床评估外,建议每6~8 h检测1次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乳酸水平,因为这些实验室感染标志物有助于确定重复清创的时机。其中降钙素原与感染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也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疗效评估。

诊疗思考

临床诊断是一大难关,症状不明显的极有可能延误治疗。

白细胞、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在9月19日为什么会升高?

为什么细菌培养试验未培养出细菌?

二次、三次清创的标准是什么?

除了输液应用抗生素,应该怎么换药,需不需要甲硝唑冲洗?

第一次清创术后,患者有肛门下坠感是因为什么?

一般坏死性筋膜炎者血小板偏低,本例患者却逐渐升高,为什么?

坏死性筋膜炎与鉴别诊断(坏死性筋膜炎1例)(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