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 个人简介(茶圣陆羽当得了和尚)
茶圣陆羽 个人简介(茶圣陆羽当得了和尚)“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阿弥陀佛,我生来便是无父无母之人,自然无姓无名,回到寺院后,师傅以《易经》占卜,得卦辞:老实说,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毕竟师傅智积禅师发现我时,我已经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西塔寺(龙盖寺)西郊的小石桥下。师傅说那时正值初秋,天气却已有些寒意。他漫步此间,听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凄凉催泪,便循声走进河边的芦苇深处。只见一群大雁展开羽翼,覆盖着一个被冻得浑身紫红的我。师傅见状,恻隐之心大动,带我回到寺庙,悉心照顾,我才总算是活了下来。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说起茶,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中只有它雅俗共赏,列为国饮。
而论起茶道的形成,则有一个人永远是绕不开的。他就是茶圣陆羽。
本期我们就来翻翻陆羽的茶圣养成日记。
/此身缘起是浮屠老实说,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毕竟师傅智积禅师发现我时,我已经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西塔寺(龙盖寺)西郊的小石桥下。
师傅说那时正值初秋,天气却已有些寒意。他漫步此间,听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凄凉催泪,便循声走进河边的芦苇深处。只见一群大雁展开羽翼,覆盖着一个被冻得浑身紫红的我。
师傅见状,恻隐之心大动,带我回到寺庙,悉心照顾,我才总算是活了下来。
阿弥陀佛,我生来便是无父无母之人,自然无姓无名,回到寺院后,师傅以《易经》占卜,得卦辞: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
我于是有了名字,叫陆鸿渐。从此,便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自那以后,我又被师傅赐下法号,名为法海。
不过,我有预感,这并不是我的归宿。
/身在佛门心在儒“法海,法海,醒醒,该去扫地了!”
还处在梦乡中的我就这样被师兄生拉硬拽地托出被窝,开始了新一天的受罚。
清晨,阳光微冷,我看着远处飞过的秋雁,不由得有些艳羡,你说,九年前的深秋,会不会就是这一批大雁,用自己的羽毛给我遮寒,才撑到师父的到来。
或许,我本该就是它们中的一个,而不是小小年纪就在这龙盖寺出家为僧,整日青灯古佛,吃斋念经。
但师傅显然不这么想,他把我当成衣钵传人,法海之意便是佛法如海。
嗯,听说后世会流传一个叫白蛇传的传说:名为法海的僧人和两只美艳蛇妖不得不说的故事?
好吧,但我还是比较喜欢陆羽陆鸿渐这个名字,可惜我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因为我这次真把师父惹生气了。
昨天师父又让我抄经念佛,我一时脾气上来了,便道:
“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有言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安能有孝?羽将授孔圣之文。”
我觉得师父一定是被我刺痛了过往,才失去了得道高僧应有的涵养,气急败坏地罚我做苦工。
我可才九岁啊,师父他居然狠得下心!还美其名曰磨练我的佛心,这是对陛下开创的开元盛世精神道德层面的破坏!
我决定了,终有一天,我要逃出寺庙,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各自安好,等我离开佛门,我们各走各的阳关道吧。
阿弥陀佛,赶快干完活,兴许还能多看一会孔圣人。
/一朝戏子入苍梧师父居然这么狠,罚了我两三年了,还关我禁闭,不让我接触除佛门之外的书籍,不行,我受不了了,我要逃出去。
要不是痴迷于师父精湛的茶艺,我早就不伺候了。
我于是趁着看门的师兄不注意,半夜摸黑翻出了寺庙的墙,走在黑暗中也感觉敞亮宽广的大道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由的。
十二年了,我终于属于自己了。
从今天起,我不叫法海,我姓陆名羽字鸿渐,终有一日,这个名字会响彻千古!
不过现在不是大发豪情的时候,时近中午,我已经跑到没力气了,又累又饿,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除了手沏茶的本事,我就只会念经诵佛了。
我看到不远处的戏台班子,决定做一个尝试。当班头问我凭什么进班子的时候,我很自豪的说:“凭我长得丑!”
于是,我成为了一名优伶,饰演丑角。
虽然陛下治世时丑角比青衣还受欢迎,我也很自由,但优伶戏子终究不是什么上三流的高大上职业,能养活我自己,仅此而已。
皆称皆道皆俗客,允上允下允自渎,
花脸一扬时人笑,未知敛容几人哭。
不过,当我以为自己会在班子呆很久时,老天终于开始怜悯我了?在一次州饮的宴会上,我的演出被时任竟陵太守的李齐物大人欣赏,他赠送诗书,并引荐我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门下学习文道。
从一个毫无地位的戏子到成为大儒弟子,人生际遇,真是奇妙。我一直以来的理想,踏出了打下基础的第一步。
/乱世人心岂不古天宝十一年,我十九岁了。陛下的盛世其实已经走向衰落,我听回山的师兄说,礼部侍郎崔国辅大人被贬到竟陵做司马,正好我七年学文已有所成,我想要为茶著书立道,于是我拜别夫子,去会见崔公。
崔公长我四十有六,极好饮茶,而我在智积师父处学的茶艺这些年越加精湛,是以他一直很看重我,不仅与我一同寻山访水问茶,还给我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在他的引荐下,我结交了这诗文昌盛的年代里最杰出的一批长安才子。
安史之乱来了,我也决定离开竟陵,去巴山峡川考寻茶事,临行前,崔公赠我白驴乌牛。
我来到了湖州,在这里,我结交了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好朋友,诗僧皎然 。
身为奇才谢灵运的十世孙,皎然凭借着一身的才气早已经闻名天下,更关键的是,他极为认同我要为茶著书立道的理想,于是我住进了妙喜寺。
我们开始日夜研究茶树的生长,实践并创新烹茶的技术,分享对茶的理解和感悟。
我感觉,我的梦想真的要实现了。
/吾为万代立茶书其实我学文的时候未必没有进入仕途的打算,但大唐门阀横立,我既是孤儿,又曾出家,还做过优伶,也就这帮喝茶论道的朋友不嫌弃我的出身吧。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我于是这般唱道。
好在有茶作为慰藉,人生在世,总要留下些什么。
逢山便驻马采茶,遇泉则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终于锦囊满获。
上元元年,安史之乱就要过去了,我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
我渐渐忘怀人世,所有心思都在茶书之上,有人说我是楚狂接舆,或许并没有说错,我感觉,这当是我精神层面的升华。
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
自我下山遂志,历时二十六年,《茶经》问世,共三卷十节七千字。
我之后,茶有道矣。
如今我已经垂垂老矣,时日无多,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当年没有逃出龙盖寺,我会是后世传颂法名的得道高僧么?
法海,茶圣,哈哈,妙妙妙!人生一世,其可怪也欤?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关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