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提升了追剧的门槛(山海情高段土味)
山海情提升了追剧的门槛(山海情高段土味)或许是太过投入,杀青那天,尤勇智和其他演员一起去给导演送行,孔笙摇下车窗向大家挥手时,尤勇智说,自己当时跟丢了魂似的,“一直在想,这就拍完了?真的拍完了吗?能不能再多拍几集?”播出期间,他也跟普通观众一样,每天一集集“回看”。他说,之前自己拍过很多戏,拍完台词也就忘了,“但《山海情》很玄乎,我到现在还能记得每句台词。”有网友说“我还在涌泉村出不来呐……脑子里都是方言”;同样出不来的,还有参演的演员们。这一回,正午阳光团队几乎集齐了影视圈的“半壁江山”——黄轩、热依扎、张嘉益、闫妮、姚晨、祖峰、黄觉、郭京飞、王凯、白宇、尤勇智……距离拍摄完毕,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演员们自组的微信群,至今还是很活跃。尤勇智是剧中李大有的扮演者,他说,每当看到大伙儿在群里回忆当时的一些拍摄细节,“还是忍不住会落泪”。
黄轩扮演的马得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山海情》落幕了,豆瓣已经有11万人打出9.4分,因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观剧大军,对它的讨论依旧热烈。日前,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山海情》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主创代表讲述了各自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感悟,专家们则围绕该剧的创作背景、主题立意、艺术表达、制作品质以及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3集不算长,它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不断探索对口扶贫路径,通过奋斗获得美好生活的故事。
有网友说“我还在涌泉村出不来呐……脑子里都是方言”;同样出不来的,还有参演的演员们。
这一回,正午阳光团队几乎集齐了影视圈的“半壁江山”——黄轩、热依扎、张嘉益、闫妮、姚晨、祖峰、黄觉、郭京飞、王凯、白宇、尤勇智……
距离拍摄完毕,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演员们自组的微信群,至今还是很活跃。尤勇智是剧中李大有的扮演者,他说,每当看到大伙儿在群里回忆当时的一些拍摄细节,“还是忍不住会落泪”。
播出期间,他也跟普通观众一样,每天一集集“回看”。他说,之前自己拍过很多戏,拍完台词也就忘了,“但《山海情》很玄乎,我到现在还能记得每句台词。”
或许是太过投入,杀青那天,尤勇智和其他演员一起去给导演送行,孔笙摇下车窗向大家挥手时,尤勇智说,自己当时跟丢了魂似的,“一直在想,这就拍完了?真的拍完了吗?能不能再多拍几集?”
“我就是从土里出来的”
最开始,孔笙找到尤勇智的时候,手头只有5集剧本,但仅仅是这5集剧本,就让尤勇智打心里喜欢上了李大有这个角色。
正当尤勇智开始琢磨怎么演绎李大有的时候,导演又找到他委婉表示,要不还是让他演一个村干部,“因为他觉得我以前演警察、长官这些角色比较多,怕跟李大有反差太大。”
但经过竭力争取,最终尤勇智还是顺利拿下了李大有,并为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
《山海情》全剧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李大有百无聊赖地蹲在村口,脸上脏兮兮的。尤勇智说,从开拍到杀青,他从来没有一点“演”的感觉,“导演一喊开拍,我就想把大有的生活呈现出来,我就是从土里出来的。”
有网友说,李大有这个角色,承包了自己看《山海情》50%的笑点,尤其是发现种蘑菇赚钱偷藏蘑菇回家炒着吃那一幕,又贼又萌的样子,还被做成了表情包。
在尤勇智看来,李大有是一个典型的西北农民,他要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但也是一个踏踏实实,憧憬美好生活的人。
所以李大有的不少台词,尤勇智都会结合剧本,自己再进行“改良加工”。比如缺水的时候,他是真的急,就会脱口而出:“真不来水,麦子就死了,你三天不喝水可以,我的麦子不行啊!!”
还有一场戏,李大有刚买了拖拉机回村,他就站在拖拉机上,接受众人羡慕的目光。拍这场戏的时候,尤勇智特地戴上了一副眼镜:“他明明不是知识分子,却硬要在这个时候戴上眼镜,就有一种特别炫耀的感觉。”而之后的戏份里,李大有再也没戴过眼镜。
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兴起处,尤勇智时不时还会用西北话蹦出李大有的台词:“哎,跟你聊着聊着,我又回到那个氛围里去了。”
帮村民脱贫的香菇,是剧组种的
“土味”源自真实。
从场景到服化道,导演孔笙对整个团队的要求只有两个字——真实。
拍戏那几个月,剧组几乎每天在戈壁滩,不是暴晒就是沙尘暴。之前黄轩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每次一刮风就沙尘飞扬,他们说不了几句台词,嘴巴里就全是沙子,吐都吐不干净。但演员们从来没有抱怨,因为这些都是当地的村民、基层干部所经历的真实生活。
尤勇智说,剧中的整个村子,都是在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由全体剧组成员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几乎不用道具。
第一次去,只看见一片沙土;过几天去,土房子盖好了;再过几天去,门口种了几棵树……甚至种菇致富的情节,拍出来的菇棚、菇架,全是演员们徒手搭起来的:“你们看到的这么多香菇,也没有一个是假的,全部是真实种出来的。”刚开拍那会儿,导演就带着大家培植香菇的菌床,然后先去拍其他场景的戏,等到香菇都慢慢长了出来,演员们再回到这里拍种菇的戏份。
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铝制饭盒、黄球鞋、二八大杠(自行车)、拖拉机……这些都是当年的老物件,全部1:1还原,以期真实怀旧。尤勇智对剧中儿童演员的表演印象非常深,他本以为是哪个公司找来的童星,后来一问,全是当地的孩子。
“3个多月拍下来,就感觉没有一个人是不在这部戏里的。”
所以,拍《山海情》的时候,尤勇智始终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每天早早就会来到片场,大家都做到了真真正正扎根到了这片黄土地中,剧中的每个演员都是脸上带土、身上带土,“土”到极致。
因为真实,《山海情》让观众产生了代入感,“才会迅速沉浸到剧情当中,一起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尤勇智说。
尤勇智扮演的李大有
西北方言,再加一把韵味
除了场景的真实,导演孔笙曾说,在创作初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剧组捕捉到了福建对宁夏对口援助一个有趣的细节——
“福建人来以后,听不懂,本地人也听不懂,所以他们第一个要过语言关,我们去了西海固之后,觉得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更适合用方言。”
而从剧情的需要来看,沟通障碍是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之一,加上方言的运用,可以更加丰富人物形象,帮助观众入戏。
方言对于张嘉益、闫妮、尤勇智这样的陕西籍演员来说,不是难事,但剧组还是非常贴心,演员们拿到的剧本里,写的就是西北台词,饰演麦苗的黄尧是广东人,台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讲起来毫不违和;五个编剧里,导演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西北人。也难怪尤勇智说:“拿到之后就是朗朗上口,我一个字都舍不得删掉。”
考虑到受众广泛度的原因,有些卫视平台播的是普通话而非方言版本的《山海情》,演员们自己也觉得有点惋惜:“这得损失多少韵味!”
前几天,尤勇智收到一位老友发来的微信。老友说,《山海情》是部良心剧,自己90后的女儿,竟然会对着满屏的“土味儿”打出“泪目了”的弹幕。
“说明剧中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是完全能超越时代和世代的间隔,打动每个人的。”尤勇智的自我评价,与剧评人“莲花岸”的说法有着同样的抵达:看《山海情》的观众之所以被打动,是因为这部剧并不只在于宣传扶贫思想和政策,而在于让大多数普通人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某种坚守和拼搏,以及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态度——而这些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都要面对的。
当年轻人的胃口被牢牢抓住,一部剧的口碑传播就有了土壤。
《山海情》的结局中,大喇叭还响着:“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闵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
网友“oasis86”说,看到这里,忍不住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故土难离,但这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也难怪杀青那天,黄轩在剧组大哭了一场,“因为拍完可能真的很难再回去了。”
(原标题:23集落幕了,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观剧大军 《山海情》的高段“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