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老子5000文(老子细读五千文之用)
背诵老子5000文(老子细读五千文之用)以道爲基礎的治国修身,在本質上是順从万物的本性,完成其各自的使命。這樣的治国修身,就是无爲之治,不言之教。其實,所謂的无爲之治和不言之教,也是一種治和教,只不過它所注重的是爲整个社会的民衆提供良好的環境,使民衆的心情保持自然完足状態,然后利用人的本性的中的各種自然愿望来驅動民衆的各種活動。這与从外部施加治与教,是更爲高明的治与教。无爲之治所施行的治与教,可以称之爲心治和心教。即順治所説的“復其性,必化其情”。能達到這一歩,帝王可以不用任何行政手段就能收到安天下,治天下之功,而民衆也会對帝王“仰之如天地,愛之如父母,更无離去者”。這對帝王来説,乃是最佳的統治效果。汉代帛书老子
五千文之用
老子一書只有短短五千文,文字雖少,思想精深。兩千多年来,注解者层出不穷,真正説透説清者不多。人們都按自己的意思来解釋老子,往往不能真正把握老子的思想原意。只据老子原文来看,老子的本意是爲侯王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提供一種方案。但是后代的帝王們,却對老子一書不大重视。只有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順治)這四位皇帝給老子一書做過注釋,表示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解釋是否合乎老子的原意,暂且不説,至少比那些根本不讀老子書的皇帝的態度要好。此四位皇帝讀老子書,都要用于自己的統治,也有自己的体会,如唐玄宗説“其要在乎理身理国”,明太祖説“斯經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宝”,順治説“以之治国則国治,以之修身則身安”,不約而同地都承認了老子書對于治国的作用。
老子爲侯王即帝王着想,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使天下安定,整部老子書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侯王實行无爲之治。围绕這个主題,其他无論是説聖人,還是説道,以及用兵,尚賢,小国寡民,治国烹鮮等,都不出這一范圍。唐玄宗等人承认老子書是治国之書,雖然程度不同,但都可以説是会心之言。
侯王的求道,是爲了治国,修身也是爲了治国。治国是侯王之事,而求道修身則不局限于統治者,也适用于其他人。如果天下的人都能求道道成,修身身安,整个天下豈有不治之理?這是老子五千文所以受到后世各種人物歡迎的原因之一。
以道爲基礎的治国修身,在本質上是順从万物的本性,完成其各自的使命。這樣的治国修身,就是无爲之治,不言之教。其實,所謂的无爲之治和不言之教,也是一種治和教,只不過它所注重的是爲整个社会的民衆提供良好的環境,使民衆的心情保持自然完足状態,然后利用人的本性的中的各種自然愿望来驅動民衆的各種活動。這与从外部施加治与教,是更爲高明的治与教。无爲之治所施行的治与教,可以称之爲心治和心教。即順治所説的“復其性,必化其情”。能達到這一歩,帝王可以不用任何行政手段就能收到安天下,治天下之功,而民衆也会對帝王“仰之如天地,愛之如父母,更无離去者”。這對帝王来説,乃是最佳的統治效果。
汉代帛书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