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月的小孩能吃螃蟹吗(吃螃蟹时候如何回答孩子)
七八个月的小孩能吃螃蟹吗(吃螃蟹时候如何回答孩子)我回答:“是的,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我们会变成大树、花草的营养。”孩子又问:“妈妈,我们也会变成营养吗?”孩子总会长大,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真相,小时候就告诉他,不仅让孩子丰富知识含量还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佩、崇拜感,但避免打击孩子的童真,要讲的能被孩子接受。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们吃掉螃蟹就像螃蟹吃掉虾米,虾米吃掉水藻,我们需要获取螃蟹身体中的营养,螃蟹需要获取虾米身体中的营养。小鱼、小蟹将生命给了我们,它们会变成营养藏在我们身体里,为了感谢它们保护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将食物全部吃掉,不能浪费。”
周末带孩子去附近吃饭,孩子突然指着盘子里的螃蟹问我:“妈妈,小螃蟹还能回家吗?”
我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合适,但想到既然孩子发出了提问,我正好借此机会给他科普一下知识并告诉他,要感恩食物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动物、植物的拟人化让孩子产生这样的疑惑并不稀奇,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要正确的告诉他部分事实,不用纠结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吃动物(一直只吃饲养动物,)”是否残忍。
因为当孩子对事实有所了解之后,在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候,就可以继续普及不用再继续编造泡沫谎言了。
孩子总会长大,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真相,小时候就告诉他,不仅让孩子丰富知识含量还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佩、崇拜感,但避免打击孩子的童真,要讲的能被孩子接受。
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们吃掉螃蟹就像螃蟹吃掉虾米,虾米吃掉水藻,我们需要获取螃蟹身体中的营养,螃蟹需要获取虾米身体中的营养。
小鱼、小蟹将生命给了我们,它们会变成营养藏在我们身体里,为了感谢它们保护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将食物全部吃掉,不能浪费。”
孩子又问:“妈妈,我们也会变成营养吗?”
我回答:“是的,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我们会变成大树、花草的营养。”
日本有一种理念是说:“将别人的生命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所以对食物尤其尊重。我觉得利用这种理念给孩子解答最为合适。
食物来之不易,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成全人类,带给人类身体所需的营养。人类只是承载着它们的生命继续生活。
我们应该对一切食物感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日本人在用餐之前都会双手合十说:“ いただきます”意为“我要开动了”这句话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对做饭的人、种植或养殖的人、送饭菜的人表示感谢,第二种是对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表示感激。
绘本《盘中餐》曾获得了2016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优秀作品奖,2017年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19年被收录进布克船长绘本书库。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这本绘本深刻阐述了诗句“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得来不易。绘本根据封面上的一碗米饭讲述了它的来历。
以中国传统24节气为线索,认真记录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阶段,细腻的描写了水稻生长时期的的各种细节。
水稻的生命是怎样孕育成长的,一颗小小的水稻到结满稻粒要经过多少风雨、多少劳动与辛苦。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民伯伯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每一个节气到来时候,农民伯伯需要做什么工作。这本绘本会带给我们答案。
所以在食物中不仅仅动物有可贵的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同样值得我们感恩,需要我们爱护。
我一直以来都是吃多少拿多少的理念,经过孩子问我这件事之后,我决定要开始将这种里面灌输给孩子,相信他在理解了食物的可贵和为人类做出的无私后会更加理解这种做法。
电影《狮子王》中辛巴的父亲教育辛巴生态平衡时的话非常值得回味。
木法沙:“辛巴,你要知道,世间万物都处在一种精妙的平衡之中。要当国王,你就必须理解这种平衡。不管是在泥土上爬着的蚂蚁,还是在草原上奔跑的羚羊,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辛巴问:“可我们不是吃羚羊的吗?”
木法沙:“没错,但是在我们死去以后,我们的身体会化为绿草,这些草就会被羚羊吃掉。正如黑夜会变成白昼,冬天会带来春天,死亡中也会诞生新的生命。世间万物都包容在这个巨大的轮回之中,生生不息。”
关于死亡,对孩子最好的解释是他们可以接受的事实,而不是去扼杀他的善良和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