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监狱探监时间(元江监狱高墙里的)
云南元江监狱探监时间(元江监狱高墙里的)今年是施金国到元江监狱工作的第八年,八年的时间锻铸出了施金国沉稳乐观的性格,监区的同事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他也用自己独有的魅力和方法影响着周围的人。兄弟俩不在一个监区,工作上也没有多少交集,俩人都各自在忙着自己分内的工作,所以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虽然都在监管区里,但是隔‘监区’如隔山啊,我要带班,还要抽空写材料,回到宿舍就想睡觉,以前还会给弟弟打打电话,现在我们兄弟离得不远反而联系少了……”正在带领罪犯搬运图书的施金国这样对笔者说。施金国与施金祥是两兄弟。哥哥金国是二监区教育干事,弟弟金祥是六监区辅警。兄弟俩长得很像,但只要稍微一分辨,就能看出不同来:哥哥比较壮,眉眼里却带着几分柔和,而身材比起哥哥来小了一圈的弟弟,则眉眼里英气更重。就有着一对兄弟和两对父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奋战在各自的“战疫”里的父子兄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元江监狱全体警察职工和辅警的“战疫”里,
还有着一些有着血亲纽带的人。
很巧,在本轮的封闭执勤人员中,
就有着一对兄弟和两对父子,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奋战在各自的“战疫”里的父子兄弟——
施金国与施金祥是两兄弟。哥哥金国是二监区教育干事,弟弟金祥是六监区辅警。兄弟俩长得很像,但只要稍微一分辨,就能看出不同来:哥哥比较壮,眉眼里却带着几分柔和,而身材比起哥哥来小了一圈的弟弟,则眉眼里英气更重。
今年是施金国到元江监狱工作的第八年,八年的时间锻铸出了施金国沉稳乐观的性格,监区的同事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他也用自己独有的魅力和方法影响着周围的人。兄弟俩不在一个监区,工作上也没有多少交集,俩人都各自在忙着自己分内的工作,所以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虽然都在监管区里,但是隔‘监区’如隔山啊,我要带班,还要抽空写材料,回到宿舍就想睡觉,以前还会给弟弟打打电话,现在我们兄弟离得不远反而联系少了……”正在带领罪犯搬运图书的施金国这样对笔者说。
他的弟弟施金祥在元江监狱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刚入职就遇上疫情这场“大考”,性格棱角分明的施金祥在“战疫”的历练中逐渐成长起来,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顾全大局。“以前不觉得监狱警察的工作辛苦,哥哥回家也从来不说,但是真正进了监管区,才知道这片被高墙围着的土地上,监狱警察正在付出什么。”施金祥说道。
在这大半年里,兄弟俩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监管区里度过的。兄弟二字,或许并不仅仅与血缘有关,一起在“战疫”里摸爬滚打过、一起在值班室熬夜奋战过、一起在三大现场迈步走过、一起在宿舍里听着彼此的鼾声入睡过的战友同事,都是兄弟。
江伟华与江瑞是父子。父亲江伟华已经在元江监狱工作了41年了,而江瑞是去年刚刚考入元江监狱的新警察。江瑞有点小帅,为此江伟华很是自豪,毕竟儿子的颜值多少能证明他年轻时候挺帅的。
江伟华与儿子同一批封闭执勤,不同的是儿子在一监区的配餐中心工作,而他则在AB门履职。同在监管区的范围内,这对父子却基本上不可能见面,但是监狱警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分控中心轮巡画面。“夜班的时候,显示器上的画面一切换,我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咳嗽几下然后从随身地口袋中掏出一个手帕擦擦嘴,然后起身,抬抬头伸伸手,一套标准地放松动作,只有几秒的画面我也认出了这是我爸……”江瑞回忆道。
“在封闭备勤时,来到我爸的房间,恰巧外面下起了雨,我爸叫我留下等雨停再走。一场我和我爸之间最长的对话开始了。我谈到工作的难处,他鼓励我勇敢走下去,用心做事,不要怕周围的一切。他告诉我,我能当上监狱警察、能子承父业、能和他一起上班,他感到很骄傲……”谈到自己的父亲,江瑞有些动情地说道。
江瑞每天凌晨5点就得和特警队员一起带着罪犯到配餐中心,准备供应整个监管区的早餐。虽然监管区里每时每刻都有不眠的人,但是起的最早的,确实是非配餐中心的警察莫属。作为“管着”全狱罪犯一日三餐的警察,江瑞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他笑着说:“以前小时候,爸爸陪我的时间不多,很多时候我早上还没起床,爸爸就已经出门去上班了,我以前也想不通,到底什么工作要起得那么早,现在我总算知道了。”
很多谜题,是由时间去解开的,而对于江瑞来说,一直让他把谜题藏在心里的,是父与子的血脉亲情。
姚红与姚羿阳是父子。16岁就到元江监狱工作的父亲老姚还有两年就满60岁了,他在元江监狱工作了42年,而他的儿子小姚,也已经在元江监狱工作了13年。父子俩算是在元江监狱“警二代”的家庭里从警时间比较长的了。
虽然老姚和小姚都在同一所监狱上班,但是平时上班时候基本上见不上面。老姚是特警队警察,平时负责跟车带车和监内巡逻,在封闭执勤期间才被安排到监狱医院参与值班执勤。而小姚在机关上班,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宣传报道打交道,在封闭执勤期间才有机会到监管区内参与值班。
“我一辈子没有在过机关,以前觉得机关的工作很清闲,看着儿子经常要到饭点了才从单位回来,也经常见到他周末一大早又上单位去加班,看来是我的思想老了,监区和机关一样,都很辛苦啊。”老姚笑着说道。在基层监区干了一辈子的老姚,性格开朗,只是两鬓的白发很难再遮住了。
老姚与小姚在封闭执勤期间基本上每天都能见上一两面,因为作为机关值班组的警察,每天往各监区单位走一圈是小姚的“必修课”。但是父子俩见面却经常只是目光交汇没有过多的言语,倒不是没有话讲,只是在监管区里,父子之间,有些联系是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
“作为一个警二代,我们对监狱的认识要比其他人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监狱是他们工作的场所,尽职尽责理所当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监狱是从小就看在眼里的地方,父母曾经的工作状态和自己现在的工作模式,那些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都被我们见证着、亲历着。就像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战疫’,也一定是父辈们曾经艰难岁月的另外一种呈现形式罢了,他们都能挺过来,我们当然也行。”小姚说。
监狱的高墙在时间长河中静静矗立,
守望着日出日落,见证着云舒云卷。
亲情、友情、爱情……
情感在这里因为高墙生出了羁绊,
牢牢扎进了这片热土深处。
在这幅高墙的“战疫”画卷里,
有兄弟连、有父子兵、
有夫妻档、有姐妹花也有母女组合,
他们把血脉亲情融进了集体,
写进了高墙,
让这片土地,
有了与家有关的味道。
来源:元江监狱
原标题:高墙里的“兄弟连” “父子兵”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胡楠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