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老有所养的古语(18句最养人的古语)
希望老有所养的古语(18句最养人的古语)【感悟】洁身自好、坚持原则固然没错,然而也要懂得人情世故,不要对别人过于苛求。【解读】你越孤高,别人越嫉妒,你越高洁,全世界都讨厌你。【解读】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量力而行,过错便少了。【感悟】量力而行,方能长久。2、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红楼梦·第五回》
妈妈以前总爱说:老话最养人。那是前人用事实积累下来的经验。
小时候不以为意,长大后,才感慨这是真理。
中国最养人的老话,都藏在那些经典的古藉里。18句最养人的古语,读完受益终生!
1、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解读】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量力而行,过错便少了。
【感悟】量力而行,方能长久。
2、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红楼梦·第五回》
【解读】你越孤高,别人越嫉妒,你越高洁,全世界都讨厌你。
【感悟】洁身自好、坚持原则固然没错,然而也要懂得人情世故,不要对别人过于苛求。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解读】人站在池边想着肥美的鱼,不如回去织个网,把鱼捕回去。
【感悟】与其羡慕别人的黑马,不如努力做好自己的个股。只要你努力进取,总有一扇门是为你打开。
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说林训》
【解读】翻船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知道哪个人的骑术更高明。
【感悟】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5、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解读】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的人,心中是没有多少仁义的。
【感悟】一个人表面上有多热情,内心就一定有多虚伪。
6、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说林训》
【解读】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就流不出泉水来。
【感悟】天上就算掉馅饼,你如果不弯腰,也捡不到。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解读】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感悟】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世说新语》
【解读】从竹管中看豹,只看到一点斑纹。
【感悟】当你看人看事的目光狭隘时,结果就是短浅的。
9、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解读】心神安定,不浮躁,拥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这是做大事所须具备的主要能力。
【感悟】六军阵前不慌乱,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10、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韩非子·观行》
【解读】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感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必事事纠结强求,接受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也是一种智慧。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解读】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感悟】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解读】学好像登山一样难,一步一步走来,学坏像山崩一样容易,一下子彻底毁灭。比喻学好很难,学坏非常容易。
【感悟】刘备说得好:勿心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解读】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感悟】人生下半场,最好的活法就是——别和自己过不去。接受了不完美,你就释怀了。
14、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
【解读】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也就是要注意到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不要过高地估计对方的能力。
【感悟】给别人台阶,自己也有台阶,给别人面子,自己也有面子。因材施教,方得受用。
15、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九章·抽思》
【解读】谁不施舍别人就能得到报答?谁不经播种开花结果就能得到收获?
【感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付出,方有收获。
16、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红楼梦·第三回》
【解读】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
【感悟】美丽的外在,永远比不上丰富的内在。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感悟】真实的幸运,不过只是早撞南墙早回头。
18、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小窗幽记》
【解读】由平淡而后逐渐变得浓厚,由疏远而后逐渐亲近,由接触而后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
【感悟】正因为泛泛之交太多,真正的朋友难求,所以知己才分外可贵。比起患难之交,平淡真诚更为贴己。
插画作者:谢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