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  我向老人奉送上我的《家训里的乡愁》一书,他说他在家人的微信群里看了我写的这个系列的数篇,他的评价是“语言流畅隽美,观点公正客观,史料翔实可信”,这当然是老人对我的一种鼓励。他回馈早已准备好的他的自传体著述《人海沉浮》,我见扉页上工整地签上了“国山贤弟惠存”,长辈的古典式的谦逊让我非常不安。其实老人的这本书,我在写戴凤翔家族历史时已阅读过,是老人的侄子戴洪老师借阅的。老人知道我已收到了他托土目老乡胡东春先生转交于我的一本书,就是他的胞弟、曾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的戴式祖先生近期撰写的自传体著述《人生之路》。他还是让我转送一本都昌县档案馆,作为地方历史资料收存,回到都昌后,我诚笃地遂了老人交办的这个事愿。老人还赠我一本他的胞妹戴家聪所撰自传体书籍《人生真谛》。老人说,舒伯特用音乐演奏“命运交响曲”,他们兄妹三人用文字书写出人生的“命运交响曲”,以自身经历写出了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人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2)

戴氏家训:存心——要忠厚,切勿刻薄。要诚实,切勿狡诈。尤要静养,切戒妄念。敦伦——在家在国,长幼亲疏,恩义相维,情文备至。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3)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4)

  是在庚子年的深秋,这日为2020年10月13日。蛰伏小县城的我,很少外出,这天趁着去市里参加一个脱贫攻坚文集征稿会的机会,我特意去拜访戴绳祖老人。老人出生于1929年2月,已是91岁高龄了。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5)

收藏的《戴氏宗谱》

  老人可说是终生从教。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任星子县委工作队队员。1950年3月调入星子县中学任教,曾任副校长。三十年后的1980年8月,调入九江师专,曾先后任理化科和中文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凭着1950年代初在华中师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打下的扎实功底,在九江师专任教时主讲教育学。1990年5月离休。有缘与老人的结识,是因为我在今年七、八月间拟写了老人家族的历史。老人是清嘉庆年间进士戴凤翔的六世孙,我为这个家族连续写了三篇,记载这个家族近三百年的人文历史。与老人通过电话,在电话里能感受到耄耋之人声音中少有的那份爽朗。当听说我要去当面拜访他的意愿,老人很高兴地告诉了他在原九江师专的住址。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6)

与作者(右)合影

  原九江师专已并入现今的九江学院,在市区三里街的老校址,护理学院的新生,穿着训练服在大操场军训,红旗引领,队型规整。我很容易地找到老人所住的东二栋职工宿舍楼,老人拉开二楼的住宅门,拄着拐杖迎接我。老人说他的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平日里请了一个保姆护理日常生活。老人个子不高,一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在我的祝福声中,老人聊到了他的眼疾。前几年因老年白内障,做过手术,效果挺好的。现在眼底有黄斑且充血,右眼几近失明。老人生动地为眼疾打了比方,说这白内障就如镜片磨损迷糊问题,换了镜片就行,现在是底部发霉了,算是根子上损坏,老了也不好做手术。老人的孙子在上海工作,为爷爷买了部平板电脑,这样看微信上的东西,屏幕就大了许多。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7)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8)

《人海沉浮》封面

  我向老人奉送上我的《家训里的乡愁》一书,他说他在家人的微信群里看了我写的这个系列的数篇,他的评价是“语言流畅隽美,观点公正客观,史料翔实可信”,这当然是老人对我的一种鼓励。他回馈早已准备好的他的自传体著述《人海沉浮》,我见扉页上工整地签上了“国山贤弟惠存”,长辈的古典式的谦逊让我非常不安。其实老人的这本书,我在写戴凤翔家族历史时已阅读过,是老人的侄子戴洪老师借阅的。老人知道我已收到了他托土目老乡胡东春先生转交于我的一本书,就是他的胞弟、曾任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的戴式祖先生近期撰写的自传体著述《人生之路》。他还是让我转送一本都昌县档案馆,作为地方历史资料收存,回到都昌后,我诚笃地遂了老人交办的这个事愿。老人还赠我一本他的胞妹戴家聪所撰自传体书籍《人生真谛》。老人说,舒伯特用音乐演奏“命运交响曲”,他们兄妹三人用文字书写出人生的“命运交响曲”,以自身经历写出了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9)

戴绳祖父母戴熙庠、胡静旧照

  老人说,他的人生经历都在14年前拟写的《人海沉浮》一书里。老人向我特别深情地谈起了他的岳父,也是他的二姨父刘孟郡的坎坷人生。刘孟郡是都昌汪墩老屋刘村人,1924年南昌二中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当时与同班同学贺诚、北师大的江西人邵式平都是爱国学生运动的骨干。在刘孟郡晚年回忆里,高个子的邵式平总是扛着红旗冲在学生游行队伍的前头。贺诚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大毕业后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补授予中将军衔。刘孟郡在时代激荡风云里从戎,投身的是国民党的军队医院,1937年任国民党军政部三十三后方医院上校院长。刘孟郡的夫人胡琛与戴绳祖的母亲胡静是亲姐妹,姐妹俩的父亲胡雪抱是苏山益溪舍胡家民国年间的著名诗人。刘孟郡任职的33后方医院由安徽滁县撤赴陕西泾阳等地,戴绳祖的父亲戴熙庠随襟兄任医院军需主任。二姨父刘孟郡在童年的戴绳祖的心目中威风凛凛,总是穿着黄色华达呢军装,挎武装带,足蹬皮靴,手带白手套,鼻架眼镜,踱着方步。有一次,戴绳祖找二姨父治病,走进办公室时,也要先喊声“报告”,然后行一个90度的鞠躬礼。1939年,不善于应付官场的刘孟郡遭人暗算,被免去院长职务,后来在西安军政部卫生署西北办事处任一般视察员,1942年由卫生署派往安徽省卫生总队,辗转于安徽立煌(现金寨县)、阜阳等地,1948年任国民党安庆陆军第七后方医院院长。刘孟郡新中国成立后被遣散回乡,失业在家。他给当年北大同班同学贺诚写信联系,已是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联络到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这样,刘孟郡被安排在江西省防疫大队任医师,不久调任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兼九江卫生学校校长,旋改任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该院的前身是一个叫但福德的教会医院。戴绳祖与二姨父刘孟郡的长女刘意聪青梅竹马,有一件在陕西泾阳发生的小年佚事让晚年失去老伴的戴绳祖唏嘘不已。10岁的戴绳祖与9岁的刘意聪有一次在堆棉花包的院子里捕麻雀,方法就是鲁迅小时候小伙伴闰土教他的一样,就是用一片竹筛,拿根小树枝撑着,底下放些小麦,在小树枝上系根绳子,然后牵着绳子的一端躲进旁边棉花包的空隙里,等觅食的麻雀进得筛底来,便用绳子拉倒小树枝,用筛面罩着一应的麻雀。因为那次所带绳子短了,天真无邪的两小伙伴们便解下了各自的裤腰带相接着,藏在棉花包的深处,只等捕雀。院子里年轻的店员发现了解了裤带的俩少年,以成人的男女之欢奚落戴绳祖,让他有口难辩。后来这对姨表兄妹结为恩爱夫妻,1953年8月一对新人的婚礼就是在当时的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操办的。1958年,刘孟郡作为“右派分子”被撤掉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一职,先是被贬到婴儿室洗尿布,随后下放到湖口县武山垦殖场放牛。再后来,转到都昌县人民医院做一般医生。作为早年毕业于北大的一代名医,刘孟郡尽管处于人生的低谷,但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得到患者内心的认可。1975年9月的一天,刘孟郡坐门诊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离开办公室。此时食堂的饭菜已卖完,工友给他煮了一碗面条,端回到简易的寝室。刘孟郡人生最后的一碗面条还来不及下箸,他因过度疲惫引发中风而晕倒,幸被好心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急救。自此,他下肢瘫痪,送往乡下老屋刘村调养。1976年3月,刘孟郡与世长辞,享年70岁。1981年,刘孟郡错划右派分子问题得到平反昭雪。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0)

戴绳祖岳父母刘孟郡、胡琛旧照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1)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2)

2003年戴绳祖、刘意聪金婚与晚辈合影

  戴绳祖老人向我讲述他二姨父(岳父)刘孟郡先生经历,为一代名医的坎坷命运感慨不已。我有时想,能就读北京大学的都昌人,每一个人都有一部在时代舞台上演绎的家国情愫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跌宕历史,要是择此深掘纪录下来,以《都昌人在北大》为切入,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戴老对民国年间老北大生刘孟郡的个人史讲述一番后,引着我去看他设在一个房间里的“戴氏家庭史馆”。临窗的五斗桌是祖上几经辗转传下来的,供奉着戴老的父母、岳父母和妻子刘意聪的遗像。右侧墙上张贴着戴老手书的六世祖戴凤翔在考取进士前,用于自勉的一副对联:彻夜思量毫无半点生计,饿死不如读死;通盘打算唯有一条出路,文通即是命通。中间悬挂着一幅戴老夫妇摄于2003年伉俪彩照。左侧是一排的橱柜,收藏着老人所能收集的戴氏家谱以及各式人文资料。这其间当然收藏有老人个人的人生见证。老人一向淡泊明志,有两次闪耀登场添其人生华章。一是1954年12月的《人民教育》杂志,刊载了他在当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个发言《在党委领导下做好我们的学校工作》,推广他主政的星子中学的治校经验。第二次是1998年8月26日,奋战在九江抗洪抢险一线的解放军南京某部为了不影响九江师专秋季正常开学,撤出学校而驻入条件艰苦的郊区,戴绳祖老师当时也站在列队欢送抗洪子弟兵的队伍中。央视一位女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戴绳祖,他即兴讲出了一段动情的话语:“解放军太好了,太可爱了!今天这个场面,使我不禁想起1949年的夏天,我高中刚毕业,也是在这里欢迎解放军渡江,欢送解放军南下。那时,解放军为了打江山,打得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五十年后,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仍然没有变。他们这次又来到九江,是为了保江山,抗洪抢险,保住长江大堤,仍然是这么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为了保证我们按时开学,执意要撤离学校,我们非常感动,真是舍不得他们……”这个采访,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戴绳祖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达堪为新闻最佳切入的经典案例。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3)

旧柜铜锁前睹物思亲

  戴绳祖老人是一个生活严谨且有条理的人,在他的家族历史博物馆书架上,历年订阅的《炎黄春秋》等书刊叠放得整整齐齐。左侧中间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柜,上下两层都用门闭锁着。老人拉开下层的一扇柜门,从一个屉间掏出一把长杆铜钥匙,套进上层的铜锁里。老人对我说,这书柜可是传家宝,是他母亲胡静(1904-1988)陪嫁到戴家的,跟随他从苏山土目至星子再至九江。老人有二儿一女,儿女们各有所成,老人的孙辈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地生活,成就着他们各自的人生精彩,这也是让老人很是欣慰的事。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4)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5)

家族历史纪念室

  老人向我谈起他对老师专这套住宅在产权不变情形下的处置“三不”意愿:不出租、不转卖、不拆分。他希望他的后人将斯宅永久作为戴氏家族文化收藏馆。他这个戴氏家族的天南海北的子裔,可以来此缅怀祖先功德,纪念亡故先人,弘扬家训家风,汲取奋进力量。

  老人的那种家族爱、故国情令我动容。苏山土目牌楼戴村,是他的梦萦故园。老人1929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寅时出生于江西赣州市,其时父亲从军于此。20多天后,处于襁褓中的戴绳祖被其父母携带着第一次返乡,从土目湖踏上家园土地,正值深夜,为了民俗上的避邪,叔父戴熙序用鱼网把侄子包住,将其抱进老屋。那时戴家家道已没落,昔日辉煌“进士第”已显断垣残壁。戴老的小学是在九江就读的,随后随从军的父亲在陕西泾阳、西安、朝邑、大荔、兴平等地谋生和求学。与都昌苏山隔湖相望的星子县城可说是戴老的第二故乡。他1950年在星子中学任教时,到家乡都昌马鞍岛招收只读过私塾的放牛娃胡英、胡明、王琦、戴紫辉、戴广生等到星子县城求学,以知识改变着这批家乡子弟的命运。如今老人身居浔阳,心系故园;身居斗室,但在广宇间绳其祖武,赓续家风。他深情地寄语家乡要呵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6)

戴绳祖咏怀诗作

  “回眸往事愁多少?自问功过心无愧。莫道桑榆近暮景,盛世夕阳更争辉。”这是老人晚年一首感怀诗中的诗句。当我告辞老人,行走在老师专校园内,大操场上军训的师生步履铿锵,口号嘹亮。无论是正处韶华的年轻学子,还是一如戴老一样的耄耋之人,永远闪烁的是他们生命之光。

传家风树家训图(传家训扬新风之182苏山乡牌楼戴村)(17)

校园军训

文/图 汪国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