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的一首诗(皮日休两首汴河怀古)
皮日休的一首诗(皮日休两首汴河怀古)通过两首诗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共禹论功不较多”并不是给隋炀帝翻案的,因为前提条件“若无水殿龙舟事”不成立,当大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这一首汴河怀古就成了部分网友洗白隋炀帝的证据,他们说皮日休认为隋炀帝修大运河是功在千秋的事情,他的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这些网友在拿《汴河怀古》做证据的时候,都有意或者是无意地把第一首给忽略掉。其实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一个诗组,有两首诗组成,第一首全文如下: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这几年网上流行翻案风,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史料记载进行删减拼凑,整理出有利于自己论断的所谓“证据”,而一些古诗词也难逃被利用的厄运,比如皮日休的这一首《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一首汴河怀古就成了部分网友洗白隋炀帝的证据,他们说皮日休认为隋炀帝修大运河是功在千秋的事情,他的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这些网友在拿《汴河怀古》做证据的时候,都有意或者是无意地把第一首给忽略掉。其实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一个诗组,有两首诗组成,第一首全文如下: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通过两首诗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共禹论功不较多”并不是给隋炀帝翻案的,因为前提条件“若无水殿龙舟事”不成立,当大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但这首诗又确确实实为运河做了翻案,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修建运河,但这条运河使得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而且修河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并不是让一个朝代灭亡的祸首。
那么既然修河是好事,为什么隋朝又会因修建大运河而灭亡呢?归根到底罪魁祸首还是隋炀帝,皮日休这首诗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他运用了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说隋炀帝可以和大禹论功,看似最大的褒奖,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地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后又把分量重重地压在“水殿龙舟事”上,能把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做成祸国殃民的坏事,这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了。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第一首开篇“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就已经对隋炀帝的罪过盖棺定论了,隋炀帝浪费民脂民膏以豪华船队巡游扬州,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被宇文化及杀死,如此君王何为不昏,接下来的第二首只是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把隋朝灭亡的罪名从运河转到隋炀帝身上。所以部分网友从皮日休这八句诗中摘出最后一句作为洗白隋炀帝的证明,明显是混淆视听,故意将不明就里的网友带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