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被贬到潮州后干了什么(韩愈论佛骨表究竟说了什么)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干了什么(韩愈论佛骨表究竟说了什么)佛像雕塑他曾写有这样的诗句:“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谁氏子》)他慨叹秦始皇、汉武帝的愚蠢,“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谢自然诗》),而今天,皇上也做出这种事,群臣百姓更争相效法,怎么就忘了历史上那些教训呢?尤其让他愤慨不已的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他大骂道:“实在可耻啊!”他决意上表,指责皇上崇佛的过失,详陈祸端,让天下人不再迷信妖言邪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就降祸于他,他虽死也无悔!果然,韩愈的《论佛骨表》很快就送到唐宪宗手上。唐宪宗看见“论佛骨表”四字就眉头紧锁。正文看了几句,便大不以为然。长安如此盛大的迎佛骨仪式,立即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三天后,人们听说佛骨在宫里供奉之后,已移到城南佛寺去了。这个消息一传开,满城的王公庶士,都不办公、不营业、不干活,奔走朝拜,惟恐落后。有的慷慨解囊,捐钱敬佛;甚至十人、百人为一群,遵从和尚教导,烧焦额头和手指,用苦行表示对佛的虔
本文乃“鄂曼珍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长安朱雀大街上,一队人马正向北城皇宫走去,走在最前头的是宦官杜英奇,他手捧一个精致的细漆盒,神情肃穆,步履沉稳,他的身后是三十名年轻宫女,个个手持香花。大街两旁,站满了大人小孩,像是在迎接贵人,又像是在观看奇景。人们小声交谈着:“这些太监宫女是干什么的?”“你不知道,这是从凤翔迎接佛骨回来了。”“听说是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手指骨,也就一寸来长。原是藏在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里的。佛骨每三十年才展览一次。每展览一次,就能使天下人泰年丰。”“有这么灵验吗?”
释迦牟尼佛
“嘻,你不信?反正我们当今天子相信!我们这位中兴英主登极时,一心要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统治,刻苦自励,任用贤才,训练士卒,讨伐叛乱,四年前淮西之役,制服了脱离中央统治六十年、占有三十几个州郡的河北、河南各藩镇,中兴大业就大功告成了。他觉得,只要他长生不死,天下就会永远太平。所以这几年,他既信道,又奉佛,除了找方士给他寻找不死的灵丹仙药,喏,这不又把佛骨迎来长安,祈祷福祥呢!”“前头那个太监捧着的盒子里,可就是那一节手指骨?’这里人们在议论,街中那队人马已进了朱雀门,一直送进皇宫去了。
长安
如此盛大的迎佛骨仪式,立即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三天后,人们听说佛骨在宫里供奉之后,已移到城南佛寺去了。这个消息一传开,满城的王公庶士,都不办公、不营业、不干活,奔走朝拜,惟恐落后。有的慷慨解囊,捐钱敬佛;甚至十人、百人为一群,遵从和尚教导,烧焦额头和手指,用苦行表示对佛的虔诚。这座佛寺,顿时撞钟吹螺,香火升腾,自朝至暮,拥挤着朝拜佛骨的人群。当时,在朝廷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目睹了这一切,非常气愤和忧虑。他从不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痛恨那些鼓吹求仙访道、炼丹服食的大骗子。
盛大的迎佛骨仪式,立即轰动了整个长安城
他曾写有这样的诗句:“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谁氏子》)他慨叹秦始皇、汉武帝的愚蠢,“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谢自然诗》),而今天,皇上也做出这种事,群臣百姓更争相效法,怎么就忘了历史上那些教训呢?尤其让他愤慨不已的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他大骂道:“实在可耻啊!”他决意上表,指责皇上崇佛的过失,详陈祸端,让天下人不再迷信妖言邪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就降祸于他,他虽死也无悔!果然,韩愈的《论佛骨表》很快就送到唐宪宗手上。唐宪宗看见“论佛骨表”四字就眉头紧锁。正文看了几句,便大不以为然。
佛像雕塑
当他读到“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朝代愈短,皇帝早天)”,他猛然把表奏往御案上一摔,拍案大怒,“狂妄!无礼!韩愈指责我信佛太过,尚可容忍,他竟说自东汉以后,信佛的天子都性命短促,一个个天折早死,这不是犯上诬君?真是岂有此理!”他立即诏令有司杀无救!韩愈为谏佛骨,招来杀身之祸,幸得丞相裴度等人挽救,唐宪宗才准免死,贬谪潮州(今广东潮安)。
广东潮安
长安城南、终南山下的蓝田关,正笼罩在一场迷迷茫茫的春雪中,寒风刺骨,雪花飞舞,一个孤独的逐臣骑着马,在大雪中艰难地前行。这个逐臣就是韩愈。他已经五十二岁了,两鬓斑白,双目昏花,平时在几步以外就不能看清人的面孔,现在眼前是白茫茫一片,家在哪里?妻子儿女在哪里?他们怎么样了?赢弱多病的妹妹此刻是否还在悲泣?诏书刚下,我就被逼上路,连同家人告别都不获准,我究竟犯了什么罪?我只是要为国家革除弊病啊,圣明的皇上,难道你不明白吗?忽然,从背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骑人马冲雪向他奔来。
雪花飞舞
人到跟前,翻身下马,双膝跪在雪地。韩愈这才看清,是他的远房侄孙韩湘。韩愈立即下马,扶起韩湘。在这悲凉孤寂的荒野雪原,韩愈见到亲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半晌说不出话来。韩愈满腔悲愤,要对这位侄孙倾诉,前程吉凶难卜,他好像应对侄孙有所嘱托。于是,任从风雪扑打,韩愈伏在马背上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的大意说,我的一封奏折,早朝时呈给皇上,到晚上我就被贬到八千里路外的潮州去了。
荒野雪原
我不惜老朽的生命上疏,本意是要为圣朝革除弊端,不料招来杀身之祸;如今高耸入云的秦岭隔断了我的视线,我的家在何方?大雪封锁了蓝关,道路艰难,我的马也畏缩不前;我知道侄孙远道而来是有目的的,是好为我在弥漫着毒气的南国江边收尸!韩愈写完,把诗稿交给侄孙韩湘,又止不住泪珠滚落,说:“记住啊,不要忘了你的来意,为我收尸!”后来,韩愈在赴潮州的途中,还写了《示侄孙湘二首》,其二如下: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秦岭
第一、二联写他旅途寂寞,只与山水为伴;第三联是说自己太蠢,不识时务,上疏谏阻迎佛骨,以至于流落到南蛮荒野之地。字面上是感叹自己“拙谋”,实际上是满腹委屈与怨愤。第四联写诗人前途渺茫,归路难寻,心神迷茫恍惚。韩愈再次向侄孙韩湘吐露了自己遭贬后的心情,一个落难老人的悲苦与无助,实在令人同情!韩愈的侄孙韩湘,就是我国人民熟悉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
荒野之地
传说韩湘子曾在初冬七日内令牡丹开花,且每枝花上都有诗句,其中一枝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大为惊叹,后来果然应验了这两句诗,韩愈被贬,路出蓝关,见到韩湘子,想起了这两句诗,就把它足成一首完整的诗,给了韩湘子。段成式《西阳杂俎》、刘斧《青锁等书均有记载。读者可参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神话中这则关于韩湘子的传说,给韩愈的不幸遭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增加了更多的悲剧气氛,也因此更多地引起了后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