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陷24小时救人回忆(寻找西宁地陷最后失联者)
西宁地陷24小时救人回忆(寻找西宁地陷最后失联者)据救援队副队长马均太介绍,救援队两组人员每半小时一轮换,全力展开最后一名失联人员搜救工作。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搜寻到最后一名失联人员,1月15日15时,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青海队18名救援队员到达现场,分为两支救援队伍,按区域逐步向前排查并进行生命探测。据南都此前报道,1月13日17时36分,西宁市南大街长城医院门前发生路面坍塌,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17路公交车陷入其中,塌陷区域直径达十余米,塌陷面积超过80平方米。1月14日凌晨,涉事公交车被吊起,车内未发现失踪人员。当天3时,官方通报有10人失联。据悉,事发后当地救援要克服的困难包括地质复杂、气温较低等。截至14日22时,官方通报已找到9具遇难者遗体。1月15日下午,西宁市政府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场仍在全力搜救最后一名失联人员。
西宁路面塌陷事发近55小时,1月15日23时许,西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布了本次事故救援情况。
据介绍,事件发生以来,西宁应急救援、公安等1000余人参与救援,运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热成像仪等方法搜寻失联人员。
此外,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青海队18名救援队员也于1月15日抵达事故现场,分两组按区域排查并进行生命探测,每半小时轮换,全力搜救最后一名失联者。
救援: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热成像仪等搜寻失联者
据南都此前报道,1月13日17时36分,西宁市南大街长城医院门前发生路面坍塌,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17路公交车陷入其中,塌陷区域直径达十余米,塌陷面积超过80平方米。
1月14日凌晨,涉事公交车被吊起,车内未发现失踪人员。当天3时,官方通报有10人失联。
据悉,事发后当地救援要克服的困难包括地质复杂、气温较低等。截至14日22时,官方通报已找到9具遇难者遗体。1月15日下午,西宁市政府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场仍在全力搜救最后一名失联人员。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搜寻到最后一名失联人员,1月15日15时,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青海队18名救援队员到达现场,分为两支救援队伍,按区域逐步向前排查并进行生命探测。
据救援队副队长马均太介绍,救援队两组人员每半小时一轮换,全力展开最后一名失联人员搜救工作。
南都记者从现场搜救视频注意到,塌陷区域坑内为橘黄色土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青海队的救援队员与搜救犬正下到坑内寻找失联人员。
据西宁市政府新闻办通报,事发后,当地密切监控周边建筑,克服现场地质复杂、气温较低等困难,目前动用应急救援车辆30余辆,应急救援、公安等部门1000余人参与救援,运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热成像仪等多种方法搜寻失联人员。
伤者:救人少年与母亲探亲遇地陷,二度返回坑中救家人
西宁市民小志告诉南都记者,塌陷事发的城中区长城医院附近为当地人流密集区,“附近有学校、医院还有银行。”
救治本次地陷事故17名伤员的青海红十字医院,就在塌陷区域附近100米范围。据青海红十字医院1月15日消息,目前在院的伤者中,1人因腰椎骨折需要进行手术,15名伤者为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1人在门诊治疗,均伤情稳定。
在这17名伤者中,救人黄衣少年格外引起外界关注。
原来,1月13日下午地陷事发时,一名身穿黄衣的少年抱出一名婴儿交给市民后,返回现场救人,未料出现二次塌陷,少年和多位热心救人的市民陷入坑中,坑内随后疑似爆燃冒出火光,让众多网友揪心。
1月15日,南都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甘都镇镇政府获悉,二度返回现场救人的黄衣少年姓张,是甘都镇东风村小学六年级学生,目前因左侧脸下颚有轻伤正在医院治疗。其在地陷时抱出的婴儿正是其八个月大的弟弟。当时,小张兄弟三人与母亲正打算下车到医院去探望亲属。
有媒体报道称,小张的母亲在本次地陷事故中失联,目前已遇难,南都记者就此向西宁市政府新闻办、甘都镇镇政府等求证,均未获明确答复。
甘都镇镇政府工作人员仅透露,小张父亲在镇上担任电工,其母亲是东风村的村医,“我们镇上两个领导已经赶到西宁去处理这件事了。”据媒体报道,海东甘都镇东风村里老人居多,身为村医的小张的母亲常帮村里老人量血压、量血糖。前述甘都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村民对他们一家为人的评价不错。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