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武汉三镇的镇,不是现在所谓乡镇的镇,现在镇比乡还多,导致很多人以为,以前的镇也是县下面的单位。武汉三镇中最差的汉阳县城,在当时也是全国排得上号的大城市。我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当年的汉阳县城比成都县城大,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当年武汉三镇中最差的汉阳县都可以拿出来对比成都等城市,由此可见,武汉三镇合并,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1949年之后,武汉三镇再次合并,一举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同时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比当年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积还要大。武汉确实辉煌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武昌最早筑城于三国时期,到唐宋时仍然只是一个重要的据点。自元朝以后,湖广行省首府设在武昌,武昌的地位显著提升。太平天国之后,武昌为扼守长江的龙头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到辛亥时,武汉更是成了首善之地。从1911到1954年的这四十几年,是武汉最为辉煌的时期。早在1920年代,汉口特别市成立,就成

武汉条件那么好,为何GDP还不如成都?有些人至今停留在总量自豪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1)

有些人说,武汉曾经全国前五,现在中西部第一,GDP差点跌出前十,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位置。

有些人说,武汉既然位置那么好,为什么GDP总量还比如成都和重庆?

问这些问题的人,显然并不了解武汉的历史。

武汉确实辉煌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武昌最早筑城于三国时期,到唐宋时仍然只是一个重要的据点。自元朝以后,湖广行省首府设在武昌,武昌的地位显著提升。太平天国之后,武昌为扼守长江的龙头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到辛亥时,武汉更是成了首善之地。

从1911到1954年的这四十几年,是武汉最为辉煌的时期。早在1920年代,汉口特别市成立,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直辖市。而后,武汉三镇分分合合,但地位一直不变。分设时期,汉口市为直辖市,而武昌市为湖北省会。

1949年之后,武汉三镇再次合并,一举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同时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比当年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积还要大。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武汉三镇的镇,不是现在所谓乡镇的镇,现在镇比乡还多,导致很多人以为,以前的镇也是县下面的单位。武汉三镇中最差的汉阳县城,在当时也是全国排得上号的大城市。我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当年的汉阳县城比成都县城大,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当年武汉三镇中最差的汉阳县都可以拿出来对比成都等城市,由此可见,武汉三镇合并,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

因此,那些说武汉是由三个乡镇组成一个县城的人,我只能说,你们的语文老师、历史老师甚至父母都挂早了,让你们没有学到最基本的常识。

1954年之后,武汉与沈阳、重庆等城市一道,由直辖市降为省辖市,与湖北省合并,成了湖北省的省会城市。那时,武汉的GDP超过湖北省的75%,也就是说,直辖市武汉的GDP是湖北省的三倍以上。

1954年以后直到1980年代,武汉仍是很辉煌的,虽然没有之前那么高光,但也是全国举足轻重的城市。武钢、武锅、武重、武昌等一系列武字头企业的建设,在全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武汉长江大桥,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不论是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象征意义,都非常重大。武桥建成之后,京广铁路第一次被完全拉通,南北交通进一步加强,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大力支持特区建设,武汉、上海等老牌城市,自然而然就成了奶牛。武汉更是被指定对口支援深圳的建设,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资给物资,没差点把整个武汉市搬过去。九十年代,武汉上缴国家的财收达到了80%以上,总量超越上海和广东,位居全国第一。可以说,在经济建设初期,武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宁愿饿瘦自己,也要保障国家的经济建设大潮,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些人说,深圳的哪一栋楼、哪一条街是武汉援建的?具体问我是哪一栋楼、哪一条街,我还真说不清楚。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提供几个细节。第一,深圳的城市设计最初是由武钢设计院完成的,武汉是深圳的总设计师。第二,来自武汉的中建三局和中国一冶在深圳一战成名,开创了所谓的“深圳速度”。第三,在深圳买房最多的外省人,不是人口总数更多的湖南人,而是湖北人,其中很多就是当年援建深圳时留下来的武汉人。

经过援建深圳之后,武汉元气大伤,二十年基本上没有发展。到新世纪初期,武汉差不多确实沦为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县城。其实,九十年代初期的上海也很沦落,直到浦东新区开发,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东风。不过,即便如此,武汉仍是中西部的第一大城市,成都、重庆、郑州等等后起之秀,还没有资格说武汉是大县城。

2008年前后,武汉开启了追赶模式,全城搞建设,据说当时还是全国最大的工地。经过十来年的追赶,如今的武汉,又重回了当年的第一梯队。尽管GDP总量不如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拼多多,但经济实力、发展潜力,依然是中西部地区的第一名。

武汉的经济规模不如成都,除了成都喜欢拼多多以外,也有湖北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过早地将武汉市区内的一般制造业搬迁到了周边小城市,比如鄂州、汉川、孝感、潜江等地,都有武汉过去的一般制造业企业。比如,汉川的纺织业,大多数都是武汉搬迁过去的。

当然,如果拿武汉的经济规模去比北上广深,这也是不公平的。北上广深得到的资源与扶持,不是武汉可以想象的。同样的,拿武汉的经济发展质量去比无锡、苏州、佛山等城市,也不太公平。沿海地区早发展至少20年,如果连这点优势都没有的话,那真是白发展了。

有人说,我们成都GDP比武汉多,人口比武汉多,社消总额比武汉多,航空客运量比武汉大,对外贸易额比武汉大,个税总额比武汉多,所以成都比武汉发达得多。其实,这些数据都来源于一个方面,那就是成都人口比武汉多800万,四川人口比湖北多3000万,离开了这个基本事实,谈什么都是伪命题。成都人至今仍停留在总量自豪阶段,从来不敢比人均,更不敢比硬实力。有人说,成都只喜欢跟重庆比人均,都不敢跟郑州这种级别的城市比。而比总量的话,就挑武汉、南京、杭州、长沙、郑州、西安,以满足他们的总量自豪。这双标玩得,可真是溜极了,不愧是新一线城市第一名!

如果成都什么时候跟武汉比一比立体交通实力、科技实力、教育实力、人口素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人均个税、人均工资,跟武汉比一比企业的营业额、产业链的整合度与含金量、大企业的影响力、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那么,成都确实发达了。否则,人均GDP还不如湖北最小的地级市鄂州,甚至还不如福建泉州经济最差的永春县,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新一线城市之首呢!

从总量自豪到质量自豪,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化发展的转变。我每次这样说,网上总有人说,你的意思就是只要人均,不要规模咯!这些人的IQ比他们家的狗还低,这逻辑简直就是老师死早了,语文没学好。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2)

城市也好,企业也好,没有规模就没有江湖地位,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前途。除了北上广深之外,最能兼顾规模与质量的就是南京、苏州、杭州、武汉,无锡、长沙、常州、佛山的质量还可以,就是规模小了。成都和重庆,只要规模,不要质量,转型升级压力会非常大。

至于郑州与西安,规模规模不足,质量质量不行,还被国家明确要求瘦身健体,就像一个得了糖尿病的年轻的不足一米六的胖子,浑圆浑圆的,看上去很滑稽。

当然,成都与重庆只要规模不要质量,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他们不先把规模搞起来,引起足够的重视,凭他们自身的条件,基本上没戏。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武汉大学生如云,未来5年将再留150万,10年共计300万》,专门谈武汉的人才优势。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其实,人才优势就是科技优势,就是大企业、高含金量产业的优势,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过去四年,武汉留下了近140万大学生,加上2016年的数据,肯定超过150万,大概率超过160万。到2025年的未来四年,武汉还要留下120万名大学毕业生。也就是说,从2016年到2025年的十年之间,武汉将累计留下300万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数据,是非常可观的。

过去的十年,武汉人口只增长了200多万,考虑到受疫情影响,这个数字不太准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2010年底到现在,武汉的人口增长可能没有超过400万,甚至不到350万。也就是说,武汉现在的常住人口,可能没有超过1350万。这个数据只是我个人的估算,具体要到明年公布人口抽查结果才能知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已经继成都之后,成为第八个跨入超大城市序列的城市。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3)

很多人说,武汉民企不行,全靠国企打天下。这句话的后半段基本正确,武汉的国企确实很厉害,前面已经讲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翻看我以前发的文章。

武汉的民企其实也不差。在今年公布的全国民企500强排行榜上,湖北有16家民企上榜,武汉占了10家,比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等任何一个省的总和都多。说武汉民企不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武汉自身的国企而言,武汉的民企确实不太行。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的民企而言,武汉的民企也确实不太行。但是,中西部地区任何一个城市,都没资格说武汉的民企不行,因为他们自身更差。

对于武汉来说,未来的发展当然是尽力补足民企这一块短板,关键的关键就在光谷和经开区。光谷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经开区代表新型制造业,这两块都非常重要。到2025年,如果光谷的GDP能达到4000亿甚至4500亿,经开区的GDP突破3000亿甚至3500亿,那么,武汉离腾飞的日子也确实不远了。(2021年11月26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成都爆料##武汉头条##重庆爆料#

武汉gdp主要靠什么(武汉条件那么好)(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