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修缮后的样子(乐山大佛过度修缮变网红脸)
乐山大佛修缮后的样子(乐山大佛过度修缮变网红脸)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单体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地。但由于乐山大佛所开凿的山体为质地较软的红砂岩,更容易受到风雨侵蚀与动植物病害影响,因此历史上虽有所修缮,但到清朝末年时,乐山大佛已是病害缠身,通过当时的老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从唐朝至今,常年风吹雨淋,乐山大佛经历过多次修缮,最近几次修缮,都是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进行,不论是修缮用的原料还是工艺,都需要科学严谨对待。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 彭学艺: 通过我们现在看到乐山大佛,我们再对照网上所流传的照片,它是不属实的。据乐山大佛管委会消息,去年国庆后,乐山大佛确实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抢救性修缮工作。文保单位对乐山大佛胸腹部约30平方米左右的残损开裂区域,按照文物修缮规范进行清理与修复,同时,对大佛头面部的“花脸”区域进行保护性清理,属于正常保养,并未对面部进行翻新。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在去年国庆后到今年清明前进行了一次修缮,近日,修缮后的乐山大佛因为网上一张“美白加高光”的图片备受关注。那么乐山大佛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到现场去看一看。
7月9日,正值暑假期间,一大早乐山大佛就迎来不少游客,有些游客正在观看乐山大佛的九曲栈道起点处拍照。
高彬轲 游客: 22年前来过一次,那时候佛脚上还可以站人拍个相片。修复的还挺好的,视觉感还是挺舒服的,不像网上看到的那种皮都磨得干干净净的,还是挺庄重的 。
临近中午阳光渐强,颜色稍浅的大佛头面部 被阳光照射更加明亮,但也没有呈现出网传图片的效果。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 彭学艺: 通过我们现在看到乐山大佛,我们再对照网上所流传的照片,它是不属实的。
据乐山大佛管委会消息,去年国庆后,乐山大佛确实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抢救性修缮工作。文保单位对乐山大佛胸腹部约30平方米左右的残损开裂区域,按照文物修缮规范进行清理与修复,同时,对大佛头面部的“花脸”区域进行保护性清理,属于正常保养,并未对面部进行翻新。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 彭学艺: “脸花鼻黑”其实这是乐山大佛一种病害的表现。乐山大佛是暴露在自然状态之下,降雨非常充沛,潮湿之后它就会生长很多霉菌,通过它的生和死整个循环,就沉积在大佛的脸部,造成大佛的“脸花鼻黑”这种状态。
从唐朝至今,常年风吹雨淋,乐山大佛经历过多次修缮,最近几次修缮,都是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进行,不论是修缮用的原料还是工艺,都需要科学严谨对待。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单体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地。但由于乐山大佛所开凿的山体为质地较软的红砂岩,更容易受到风雨侵蚀与动植物病害影响,因此历史上虽有所修缮,但到清朝末年时,乐山大佛已是病害缠身,通过当时的老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 彭学艺: 在历史上乐山大佛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的乐山大佛的鼻子,我们据史料查证,是1914年凌云寺僧修补的,也就是说1914年以前,乐山大佛的鼻子是垮了的。乐山大佛现在脸部的定型,大概是在1932年到1933年,这个阶段修复成型,再换句话说 我们现在看到乐山大佛,基本上1932年就定型了的。
乐山大佛最近一次较大规模修缮是在2001年,修缮了大佛头部、胸部、手部、脚部,并更换了大佛双肩原有保护材料。根据大佛石窟研究院的长期监测发现:近些年,乐山大佛头部发髻材料出现裂纹、部分脱落;大佛颈部修缮材料起鼓崩裂;胸腹部多处鼓起、并出现较长裂口且开始与大佛基岩脱离。这些部位一旦剥离坠落,会危及下方文物本体的安全,并对游客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2018年10月8号起,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察设计项目正式启动。
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副主任 孙博 : (文物保护)最重要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文物的真实性,我要保持它这种真实状态。我们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用原材料、原工艺,用原来的这些锤灰材料对它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