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外卖便利店开店流程(70平方米便利店上线外卖)
纯外卖便利店开店流程(70平方米便利店上线外卖)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便利店、大型商超等传统零售业态走上外卖平台,陈关红的小店为什么能持续“霸屏”?她分析说:一是市场足够大,实体店上线外卖之后,抢回来的很大一部分是流到外地的线上消费,同时消费群体越来越广,从此前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逐渐扩大到40岁以上的人群,大家做的都是增量市场,不怕竞争。二是在品类全、品质好、价格优的基础上,做好服务。比如便利店坚持24小时营业,零点至6点的订单量虽然只有一百单左右,但很多都是深夜加班的老顾客,要为他们做好服务。这几年,小店的覆盖半径越来越大是陈关红感触最深的。“记得最开始上线时覆盖周边3公里,然后是5公里,去年达到7公里,今年10公里左右的顾客,都能在外卖平台上下单购物,最长配送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她说。得益于由配套支持政策、本地实体门店、骑手以及外卖平台共同搭建起来的本地即时零售体系,本地实体零售门店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现在5000件商品基本
一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小便利店,在沈阳高标准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的背景下,搭上即时零售这一快车,发生了怎样的价值反转?又给本地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8月23日,记者来到大东区小津桥路22号,小巷深处“藏”着外卖平台上“沈阳超市便利人气榜第1名”的小店。
日均外卖订单超1000单 6个店员拣货忙“叮!您有一份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
还没等语音系统说完“处理”俩字,“叮”!下一条又进线了!
23日中午,正是外卖高峰时间段,在小津桥路22号的一家便利店里,6个店员每人手里都拿着购物袋,在不同的货架间穿梭拣货。便利店门口横着一张长条桌,桌上放着七八袋商品,不时有外卖骑手赶过来,报上单号后,拎起商品离开。
店主是“90后”女生陈关红,10年前来沈创业,8年前在巷子里开出这家便利店,5年前上线美团等零售平台。便利店只有70平方米,做了几年外卖,订单量越来越多,于是陈关红今年干脆把隔壁一家300平方米的门市租了下来,装修成线上订单发货仓。
小店的生意也由此分成到店和外卖两部分。记者在陈关红的外卖系统后台看到,她的小店持续数月占据“沈阳超市便利人气榜第1名”的位置,最近30天的订单数量达到33316单,日均超过1000单。
线上市场足够大 覆盖半径达到10公里这几年,小店的覆盖半径越来越大是陈关红感触最深的。“记得最开始上线时覆盖周边3公里,然后是5公里,去年达到7公里,今年10公里左右的顾客,都能在外卖平台上下单购物,最长配送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她说。得益于由配套支持政策、本地实体门店、骑手以及外卖平台共同搭建起来的本地即时零售体系,本地实体零售门店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现在5000件商品基本可以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依托本地实体门店的外卖平台上,基本没有找不到的日用品。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便利店、大型商超等传统零售业态走上外卖平台,陈关红的小店为什么能持续“霸屏”?她分析说:一是市场足够大,实体店上线外卖之后,抢回来的很大一部分是流到外地的线上消费,同时消费群体越来越广,从此前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逐渐扩大到40岁以上的人群,大家做的都是增量市场,不怕竞争。二是在品类全、品质好、价格优的基础上,做好服务。比如便利店坚持24小时营业,零点至6点的订单量虽然只有一百单左右,但很多都是深夜加班的老顾客,要为他们做好服务。
流量转为销量 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店今年以来,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下单,本地实体零售商接单后,由外卖骑手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即时零售方式越来越火。
一方面,即时零售比网购快很多,一般在15分钟至60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消费流程。另一方面,线上的所有流量和订单,都能够转化为实体零售门店实实在在的销量,以及对就业的拉动。在看似简单的“送上门”背后,是实体经济的向前演进。如陈关红所说,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把消费留在本地和实体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从生鲜蔬菜到面包饮料,从电子产品到日化美妆,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外卖骑手配送的方式,更快送达到居民手中,促进了本地实体店零售额的增长。沈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即便历经了今年3、4月份的疫情影响,今年1-5月,全市超市零售行业仍保持了11.7%的增长。其中,把流量转为销量、消费留在本地实体的即时零售新模式,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