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历史背景(为何只有这两位农民成功)
北伐的历史背景(为何只有这两位农民成功)三、北伐需要抓住机遇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就劝孙权用安逸生活消磨刘备斗志,“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徒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刘备差点就被孙权留下来了,刘备逃出来后还感叹凶险。到了“官二代”甚至“官三代”早就被南方荣华富贵俘虏了,哪里还有“复兴中原”的斗志?二、南方锦绣之地容易消磨斗志只要不能在“第一代”创业时北伐成功的,南方政权基本就被南方锦绣之地俘虏了。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刘璋、刘备、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等政权,无一例外都被消灭。歌姬江南的东吴、东晋、南朝、南宋、南明甚至太平天国,也是无一例外都被剿灭。本来洪秀全有机会完成国家统一,但洪秀全竟然不是派出主力而是派出偏师,焉能不败?看看朱元璋派出头号徐达、常遇春“双王”豪华组合北伐,再看看洪秀全甚至连韦昌辉、石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地理位置上是秦岭-淮河。在漫长的古代史上,南方北伐成功的只有巴蜀的刘邦和吴越的朱元璋,其他的无一例外都是北方统一南方,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昨天以为清远的记者朋友问我,诸葛亮是否必须北伐,休养生息行不行。翻开历史“案例集”,只有刘邦、朱元璋成气候,何哉?一、北伐成功需要一鼓作气
北伐成功需要一鼓作气,在宋朝以前中国人口大部分都在北方,这就意味着南方政权的“北伐”只能趁着笼络的“客籍”人才没有凋零之前“急击勿失”。刘邦带着3万关东子弟进入巴蜀,一路上逃亡的将士络绎不绝。如果刘邦不是赶紧“北伐”并“东征”,不用外军进入巴蜀刘邦都可能成了“光杆司令”。
再看看刘邦麾下的“汉三杰”、“汉初三大名将”,无一例外都是“客籍”的关东人。如果刘邦迁延时日,不仅大量将士会逃亡,而且这些跟着自己的“客籍”牛人凋零后也会无人可用。再看看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甚至热衷于北伐中原的诸葛亮、魏延、姜维,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巴蜀之外的“客籍”人才。等到他们凋零了,诸葛亮那什么与人才济济的曹魏对抗?诸葛亮之所以一再北伐,就是看到了巴蜀的人才劣势,远不如中原地区。
朱元璋也是在江南站稳脚跟后立即派出主力北伐,这才能一鼓作气完成“光复中原”的大业。即使到了宋元时期江南人口与人才都超过中原,但江南的尚武精神远不如中原,一旦迁延时日很容易丧失进取精神。东晋南朝甚至南宋之所以北伐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没有一鼓作气。特别是南宋,等到岳飞(河南籍)、韩世忠(陕西籍)、刘琦(山东籍)、吴玠(甘肃)等北方籍名将陨落,哪里还有能力“北伐”成功?
二、南方锦绣之地容易消磨斗志
只要不能在“第一代”创业时北伐成功的,南方政权基本就被南方锦绣之地俘虏了。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刘璋、刘备、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等政权,无一例外都被消灭。歌姬江南的东吴、东晋、南朝、南宋、南明甚至太平天国,也是无一例外都被剿灭。本来洪秀全有机会完成国家统一,但洪秀全竟然不是派出主力而是派出偏师,焉能不败?看看朱元璋派出头号徐达、常遇春“双王”豪华组合北伐,再看看洪秀全甚至连韦昌辉、石达开都不能派出,也就只能坐等灭亡。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方锦绣之地舞文弄墨还行,真要建功立业太难。陈霸先、李昪当年英雄了得,到了子孙辈却是陈后主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的孱弱。即使是宋太祖赵匡胤英雄了得,后辈子孙不也是丧失尚武精神变成“文学爱好者”?赵匡胤说李煜肯把作诗填词的精神来治国,就不会是被俘的下场了。赵氏子孙不也如此?宋徽宗文学素养特别是书画双绝,这样的人竟然做皇帝,宋朝焉能强盛?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就劝孙权用安逸生活消磨刘备斗志,“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徒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刘备差点就被孙权留下来了,刘备逃出来后还感叹凶险。到了“官二代”甚至“官三代”早就被南方荣华富贵俘虏了,哪里还有“复兴中原”的斗志?
三、北伐需要抓住机遇
刘邦的北伐有“神助攻”田荣牵制项羽大军,否则刘邦即使能够兵入关中,也被项羽赶回巴蜀甚至被消灭。田荣牵制了项羽大军,刘邦这才有机会“还定三秦”甚至联合反对项羽的各路诸侯攻入项羽的首都彭城,直到彭城陷落项羽才从齐地抽兵南下。可以说没有田荣用自己的牺牲做刘邦的垫脚石,刘邦即使能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骗过“三秦王”,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朱元璋的北伐也有“神助攻”,先是1354年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宰相脱脱兵权导致元军失去在南方农民起义军还没有成燎原之势时将其消灭,后是1360年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竟然与孛罗帖木儿卷入了元末宫廷的党争直到1365年。要知道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开始建立稳固的根据地,1363年朱元璋消灭劲敌陈友谅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1365年朱元璋已经肃清江北的张士诚势力。从1354年到1365年元朝的“内讧”,给了朱元璋“神助攻”的宝贵时间。
刘备、诸葛亮也想北伐,可惜孙权总是“扯后腿”,最著名的就是关羽进攻襄阳被孙权部将吕蒙偷袭荆州。后来桓温、刘裕都有机会北伐成功,但他们都缺乏进取精神,从而坐失良机。桓温北伐时王猛都过来“考察”,结果桓温缺乏收复中原的决心,让王猛等人失望。刘裕真担心后方不稳,完全可以带着皇帝一起北伐,趁机迁都洛阳,东晋朝廷能奈何?
即使是民国时期的北伐,那也是从孙中山到蒋介石“一以贯之”的决心。陈炯明等人“扯后腿”让孙中山失望,也就为蒋介石取代陈炯明奠定了基础。蒋介石“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集团,接着“二期北伐”消灭张作霖,这才能基本完成全国统一。那些把“北伐”任务留给后辈的,基本都失败了,焉不知机遇不会再次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