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随笔话说看客)
随笔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随笔话说看客)只要看过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陈春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中国的舞台上,克莱登大学毕业的方鸿渐,大有人在,岂只是一个“陈春花”?处处皆有“陈春花”。既然说到“诗人余秀华”,你为什么不能好生欣赏她的诗歌,却偏偏要花心思去关注她的一地鸡毛的爱情与婚姻?“也许每个人都有特别孤独无助的时候:比如这个火辣辣的下午。我的心仿佛被一团火烤着,烤得我无所适从。这样的孤独对杨槠策说,怕是他难以理解的。是的,我的身边多了这样这一个人,其实每个人来到生命里都像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你既然享受了他带给你的好处,也要承受他带来的风雨。闭上眼睛,他就是我的枕边人,和我一起吃饭睡觉的那一个,贴着肉体安慰我的那一个。但是在我之外,他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一个养蜜蜂的青年,一个神农架的男人。更要命的是他年轻,健全。”你如果不懂她的诗,那就看看她的内心独白好了。总之,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其共同点是思想上的麻木、人性的冷酷与自私,同时
很少发微信朋友圈的某君,今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话,确切地说,是一句话。某君云:“最近几个月颇为热闹:上海的疫情,唐山的治安,郑州的金融,互联网大佬套现离场,华为与陈春花,诗人余秀华一地鸡毛的爱情与婚姻,安倍遇刺……不敢妄加评论,当个看客。”
这句话,使我脑海里浮现出诗人卞之琳的影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所谓看客,系指观众、读者和旁观者。巴金等诸多文人都写过看客。然而,把看客写得出神入化的还是当属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看客,他们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有咸亨酒店的老板,有温酒的伙计,有短衣帮和长衣帮,其中也有何家和丁举人,当然也有“我”。他们笑孔乙己的贫穷,笑孔乙己没考上秀才,笑孔乙己偷书,笑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他们把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剩下仅有的一点尊严都剥夺了,最后把孔乙己逼上了绝路。这些看客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从他们一直嘲笑孔乙己的伤疤,以此为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看客的形象。《祝福》里的看客。祥林嫂是个不幸的女人,她生命里最后的希望是她的儿子阿毛,但是突然有一天阿毛被狼叼走了。面对这样的打击,祥林嫂已经是痛不欲生,痛到麻木了。结果还有那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故意来刺激她。一个个的都问祥林嫂,你的阿毛怎么样了?你的阿毛是怎么样被吃的?你太糊涂了,怎么能够没有看好阿毛呢?祥林嫂哪里痛,他们就往哪里戳。最要不得的是,祥林嫂打工换来的一点辛苦钱,还被他们挑拨着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示众》全文都有一种懒洋洋、无聊的气氛。当然,这和看客形象也是有关联的。文中卖包子的胖小孩原本无聊,但看见巡警和穿白背心的人时,便立刻有了兴趣。顿时,就有许多人来围观。但看了许久后,又渐觉无聊,一车夫摔倒,他们便又跑去看车夫,最后,车夫走了,又看起了狗一起一落的肚皮。全文的发展情节,无不折射出一群思想愚昧、无聊懒惰而又麻木不仁的看客形象。《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华老栓夫妇为救儿子买人血馒头之事。当夏瑜这一革命者被杀时,看客都围着,其中还有人麻木不仁地用馒头去沾血。在茶馆里,革命者夏瑜不被群众拥护,这些人只知随波逐流,附和着唯唯诺诺。
总之,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其共同点是思想上的麻木、人性的冷酷与自私,同时,他们也无知又愚昧。
鲁迅先生写这一类杂文,把讽刺和冷嘲的手法用到了极致。当然,讽刺和冷嘲并不是一码事。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孩子对父母撒娇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顺眼。放达的夫妻在人面前的互相爱怜的态度,有时略一跨出有趣的界线,也容易变为肉麻。老莱子的作态的图,正无怪谁也画不好。像这些图画上似的家庭里,我是一天也住不舒服的,你看这样一位七十岁的老太爷整年假惺惺地玩着一个“摇咕咚”。
当然,一百年过去了,如今的看客与一百年前的看客比,又如何?我是不敢比较的。照理说,总是应该有所进步才是。
既然说到“诗人余秀华”,你为什么不能好生欣赏她的诗歌,却偏偏要花心思去关注她的一地鸡毛的爱情与婚姻?“也许每个人都有特别孤独无助的时候:比如这个火辣辣的下午。我的心仿佛被一团火烤着,烤得我无所适从。这样的孤独对杨槠策说,怕是他难以理解的。是的,我的身边多了这样这一个人,其实每个人来到生命里都像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你既然享受了他带给你的好处,也要承受他带来的风雨。闭上眼睛,他就是我的枕边人,和我一起吃饭睡觉的那一个,贴着肉体安慰我的那一个。但是在我之外,他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一个养蜜蜂的青年,一个神农架的男人。更要命的是他年轻,健全。”你如果不懂她的诗,那就看看她的内心独白好了。
只要看过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陈春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中国的舞台上,克莱登大学毕业的方鸿渐,大有人在,岂只是一个“陈春花”?处处皆有“陈春花”。
至于上海的疫情,唐山的治安,郑州的金融……等等,这些舆论的热点。我还是想请这位看官去看看梁文道的《常识》一书。他在“鸣谢”之后,又加上“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把这么一段话想明白了,可能你就理解了这些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的舆论。
还是回过头来说看客。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看客,怎么就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一点进步呢?这倒是我没看懂的。